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8世纪后叶到19世纪末,清朝面临不同的国际环境.如何处理与外国的关系是郑观应均势思想的具体体现.他摒弃"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以"富强救国"为宗旨,在边防、海防、练兵等军事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以民族利益为核心的均势思想.这一思想主张的军事自强与利益相关国家进行"联"或"抗",以国家利益为导向采用"变"均势主体的方式以图存、图强,是中国近代先进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新形势下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西方理论思潮及价值观念的侵蚀、市场经济驱利机制的作用、社会主义实践遭遇的挫折均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环境压力.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当就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理论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各方面进行优化,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国际统一战线策略思想是对毛泽东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它主要包括强调独立自主不结盟地反对霸权;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团结和调动世界一切积极因素,扩大和平与发展力量;充分发挥大国和重要国际力量的作用,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制约超极大国的霸权主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均势理论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冷战后制衡美国的传统均势行动,如军备竞赛与大国同盟并没有明显出现,这是因为均势的生成机制与表现方式发生变化.核均势的存在与单极体系的压倒性优势使制衡行动以经济力量的消长表现出来.伊战后美国力量衰落,次强大国以经济振兴制衡霸权力量的均势行动显示效力.中日政治和解与日本顺应均势是制衡时代来临的真正标志.如何帮助美国以最恰当的方式融入全球均势将是今后国际政治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大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苏联解体,俄罗斯以主权国家身份加入国际社会至1993年底,其主要特征是亲西方的“一边倒”;第二阶段,1994年初至今,其主要特征是东西兼顾的“全方位”外交、俄罗斯“大国外交”的实质是在维护与西方合作的大局、不与西方对抗的前提下,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与西方积极抗争.努力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成为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有着较为稳定的社会治理结构,这一良序的构建及其维系有赖于传统文化的滋养与支撑,其中,儒家的治理思想是维系和调适传统中国政治社会秩序的思想轴心.儒家的治国理政思想奠基于主体的道德自觉,强调人性内在而超越,深信人们可以经由教化而成圣成贤,据此形成了以修身为基础、以士人为主体、以礼治为路径的治理结构.儒家的治理思想具有修己与治人、德性与教化、伦理与政治合一的特征.这些思想智慧能为当今世界的大国治理提供弥足珍贵的经验与借鉴,形成不同于西方程序民主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中国古代财富思想相比,西方古代财富思想显著的特性是其“学理性”。这种学理财富思想是形成于理性思维的认识基础、民主理念与宗教文化的思想基础、法制与神权的政治基础上的。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的主要内容有:财富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是其立论基础;财富属性是其逻辑主线;财富增长是其核心内容。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得以发展并最终成为近代西方经济学说体系的理论源头,而中国古代财富思想却未能发扬光大,这是一个特别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对中西古代社会财富思想特性成因的比较可以得出,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思维方式的转换、经济政策的完善、财富张力的把握、财富分配的正义性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指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其发展完善的历史逻辑值得深入研究与总结。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向度上,习近平外交思想汲取中华文化智慧与文明成果,鲜明展现推动全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向度上,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新时代由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的外交征程中,既为扎实办好中国的事情营造有利外部环境,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朝着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向迈进。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向度上,习近平外交思想充分彰显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开拓性意义与推动全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世界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均势是个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操作复杂的国际战略,从近代以来它一直为西方政治家、战略家和外交家所推崇,因为他们相信均势能够给“自然状态”下的国际社会带来和平愿景。本文对国际国内学术界关于和平与均势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均势的功用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关于均势与和平互动解读的得失作一个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陈相灵 《南都学坛》2008,28(1):41-44
海防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政治、经济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古近代中西方对海洋的认识,反差较大。中国传统海防思想的演变主要表现在海上征服与威慑思想,海禁思想,海岸歼敌的思想,筹建近代海军、师敌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世纪把握国际形势变动和确定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在判断当前国际形势走向上,坚持与时俱进具体体现在把握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时代观.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地区冲突仍将是国际斗争的主要形式.对于中国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反恐与反霸的关系,特别是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学派、理想主义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对国际安全的分析,都建立在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假设上。现实主义学派强调国际社会处于"霍布斯"式无政府状态,理想主义学派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洛克"式无政府状态,建构主义学派则认为国际社会也可以建构一种"康德"式无政府状态。对无政府状态的不同理解也使三大学派给予了不同的维护国际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是目前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厘清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构成要素及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对全面认识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有着重要意义。从国际秩序的构成要素来看,中国视阈中的公正合理国际秩序,本质上是由主权国家、多元文明观、多极化、多边主义和新安全观等要素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主权国家平等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础,承认文明多样性是尊重各国主权平等的逻辑结果。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各国在国际事务中必须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世界多极化,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主义,同时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安全观。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采取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相结合的政策,即在继承现行国际秩序的某些规则的基础上,推动对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的改革。中国既是现有国际秩序的积极参与者、维护者,又是现有国际秩序的改革者、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14.
目前行政伦理的研究备受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改革的实践的推动,又有外国行政伦理理论研究风潮的影响,也有基于突发事件的反思和教训等.考察其兴起的原因将有助于把握行政伦理概念的整体逻辑,加深对其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的理解,并有助于正确估量其现实或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 ,意识形态因素失去了影响国际关系的支配地位 ,国家利益重新成为主导性力量。整个世界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时期 ,但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将成为对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威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扩大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加深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 ,也使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经济全球化绝不意味着国家主权被削弱 ,国家仍然保持着对内对外政策的最高权力。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总趋势 ,由于国际力量总体失衡 ,美国谋求单极霸权体系的意图更为突显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正处于从两极向多极的过渡时期.尽管美国企图建立单极格局,但这受到了来自于国际社会甚至美国国内广泛因素的制约.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不容置疑的,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不得人心.  相似文献   

17.
在环境气候恶化、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大国努力合作承担国际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关于什么是大国责任以及如何履行大国责任的问题却并未取得一致。从新近衍生的现实建构主义的视角看,大国责任应被理解为共有观念与特定权力结构的共同产物。而有效履行大国责任,则需要摆脱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偏见,以折中的(现实建构主义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国际社会中的国家权力来源于国家综合国力,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安全,其规范性与合法性弱于国内权力,具有较为多样的使用形式。国际权力与国内权力差异根源于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场域差异,场域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国家权力:其一,场域的物质结构决定了国家权力在主客体、权力来源与目的方面的差异;其二,规则的效用与效力。国际社会中规则具有脆弱性,导致了国际权力的合法性、规范性受到削弱,进而权力的使用形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过程中 ,国际霸权主义集权体制的弱化和消解中的价值冲突问题 ,以及在重建社会政治权力机构的过程中 ,国家集权体制弱化和相应的新型民主制建立中的价值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权力、合法性和责任这些概念只有在国际社会的框架中才能得到准确理解。这种国际社会研究方法强调规范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是规范和物质权力互动的过程。责任既非权力的规范,也非规范的权力,而是两者的结合。责任分担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权力形式,它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合法性实践。这个框架同样适用于分析中国崛起。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是围绕责任概念产生的。这种责任概念的内容是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过程中相互塑造的,而不是任何一方单方面决定的。规范的权力限制的不是中国崛起,而是它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制定规范的潜力。同时,从长期来看,权力的规范也同样有可能挑战现有国际规范秩序。可以预期,中国和国际社会能够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塑造,且中国有能力成为国际规范的制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