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贯休生平系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贯休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有诗相赠缙云使君段成式;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贯休西至荆湘,有诗相赠罗浮山人轩辕集;贯休曾隐居南岳,到过岭南一带,也曾西入秦地。贯休入蜀时间是天复二年(902)秋  相似文献   

2.
贯休是晚唐五代著名的诗僧,在他现存的七百多首诗歌中,有大量的涉及佛寺、僧侣、佛法的诗歌。贯休生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经历了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灭佛运动,在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20岁时受具足戒。因此,贯休诗歌的涉佛题材真实地反映了会昌法难后唐代寺院的功能及其兴衰变化,僧侣多元的修行方式,民众中流行的持经、诵经的奉佛方式。贯休还通过诗歌的方式传达出对佛法的认知和理解。贯休的涉佛诗是佛教在晚唐民间社会流传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贯休行年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贯休是晚唐高僧,诗书画凌越时人。其诗章法不拘,杂入前人路径,差有太白之雄,子美之深,退之之奇险,香山之平俗。疾世之意时见,悯民之情屡抒,描绘出唐末五代社会动乱的现实。其书法自成一格,时人称之为“姜体”。其绘画不同流俗,所传十八罗汉令存杭州孔庙,乃绘画史上之著名精品。有关贯休生平事迹虽可见于稗史笔记,或简而不详,或相互抵触,若能予以董理,彰明行踪,诚益于治诗史和书画史者。今存资料真伪并存,如《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云荆帅高季昌曾馆贯休于龙兴寺,然高氏天祐右三年(906)始为荆南留后,贯休已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家众若繁星,其中诗僧亦属不少。从初唐的王梵志起,到唐末的贯休止,中间二百余年,就曾出过象寒山、灵一、无可、皎然、子兰、贯休等著名的诗僧。如果说王梵志可算是初唐诗僧的代表,寒山可算是盛唐诗僧的代表,皎然可算是中唐诗僧的代表的话,那么贯休就可算作是晚唐诗僧的代表了。倘若王梵志、寒山、皎然等人在他们所处的  相似文献   

5.
齐己交游考     
文章依据齐己诗集———《白莲集》(四部丛刊本)以及《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十国春秋》等相关资料,详细考证了齐己与郑谷、曹松、贯休、修睦、贯微等之间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6.
关于北宋“养兵之费”的数量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北宋“养兵之费”的数量,学术界已作过一些研究,但大部分是根据蔡襄、陈襄、张方平等人奏疏中所记载的禁军平均每兵岁费五十贯,厢军平均每兵岁费三十贯的数字,再乘以禁厢二军的兵额总数推估而来的。在缺乏较为确切的统计数字的情况下,这种推估是可以的。问题是五十贯和三十贯并不是一组有代表性的数字。仅据笔者所掌握的材料而言,宋代至少有十四处文献记载了有关这一方面的一些数字。而这些数字之间  相似文献   

7.
《草书歌行》是李白写的吗?苏轼最早提出李白《草书歌行》是伪作。他在《东坡题跋》(丛书集成本)卷二“诸集伪谬”条中说:“近见曾子固编太白集,自谓颇获遗亡,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及笑矣乎数首,皆贯休以下词格。”尔后,陆游《入蜀记》也记载:“或曰十咏及归来矣、笑矣  相似文献   

8.
采诗与删诗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简称《三百篇》或《诗三百》。关于王官采诗的说法,始见于《礼记·王制篇》: 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其次又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食货志》及《公羊传》何休注。《礼记·王制》篇可能是西汉文帝时的博士所作。班固、何休都是东汉时人。近代有不少学者认为,汉人的说法都是晚出的,真实性不可能很大。我认为不能说汉代学者的说法是杜撰的。其一,远在汉代之前的春秋时代的《左传》襄公十四年,有下面一段记载,显然是汉人诸说的根据: 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之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士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禅月集>为底本,并参照中华书局本<全唐诗>及其<外编>、<补编>中收录的贯休在蜀中创作的所有诗歌作品,对贯休自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秋至前蜀高祖永平二年(912年)间创作的诗歌作品进行详细的考证并加以系年.  相似文献   

10.
任长霞     
柔肠侠骨寓良谋,巾帼登封志未休。霹雳千钧惩腐恶,丹心一片铸风流。身无败絮忠贞显,胸有黎民正气留。金盾双肩担道义,长霞五彩贯神州。任长霞@于仁伯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6.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9.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