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实行分级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论文基于贝克尔歧视理论对大学生在大学分级下的统计性歧视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减少大学分级对本科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歧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认为我国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歧视,从传统观念、法律、经济学等角度分析女大学生面临就业歧视的原因,构建一个以贝克尔歧视理论为基础的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模型,并根据模型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女大学生由于就业歧视而导致的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更加不容忽视.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严重违反了就业平等权,使得人力资源的配置有所扭曲,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分析我国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状况,从各个角度研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希望对探寻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对策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然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并未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出现性别就业歧视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有其产生的原因和改进的余地,单纯的“就业供大于求”只是表面现象.文章通过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成因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时期,女性享有平等就业权是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和两性协调发展的保障。然而,近年来以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为代表的女性的就业歧视,已经演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普遍现象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尽管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加强了有关禁止性别歧视、保护女性平等就业权的规定,但仍难以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歧视问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普遍下降。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重点对策为重构反就业歧视立法,具体说来,应当完善、细化现有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修改现行法律中不利于女性就业的规定,明确规定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和就业歧视行为,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程序或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建立、健全生育保障法律制度,将生育成本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6.
就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转型中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受经济和地域因素的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模式不够科学、就业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地方政府、地方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角度探讨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就业受歧视,一直是一个不争的社会事实,这种现实已经影响到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受歧视的根源,并阐述了建构和谐两性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雷 《中南论坛》2009,4(4):31-34
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经验、年龄、性别、特殊疾病等方面。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学生就业歧视最关键的原因是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因此,我们应当从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尽快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档案记载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各种表现,是大学生成长的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择业以及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资料信息。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已经成为普通的求职者群体.劳动力买方市场的形成使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即就业歧视.本文通过对重庆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状况、就业现状和遭受就业歧视的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具体探讨了就业歧视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与就业制度改革而出现的社会偏见、劳动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法律制度的缺失等问题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了诸多的歧视.为消除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必须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强对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规制,同时政府和高校也应积极采取政策来应对.  相似文献   

12.
从贝克尔歧视理论出发,揭示出其理论基础--身心不悦的实质是厌恶成本,解释了其理论困境,并运用到大学生就业市场上,阐明用人单位拒绝女大学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小成本的理性选择,同时具体分析了女大学生自然附着成本的内容,并提出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基因歧视第一案"表明,基因歧视已经成为我国就业歧视中的新趋向。基因就业歧视不仅动摇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限制了社会发展的活力,而且有悖于社会公平的原则。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加强相关立法,在完善现有的《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歧视法,并对就业基因歧视作出规定,畅通救济渠道,用法律来规制基因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中“经验歧视”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比比皆是,而“经验歧视”则更为常见,如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要求需“具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何谓就业歧视?工作经验要求是否构成“就业歧视”?对此要求如何进行法律规制?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就业歧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诸如年龄、性别、户口等等方面的就业歧视已经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根据就业权产生的依据和满足人们需要的层次的不同,可以将就业权划分为基本就业权和非基本就业权,就业歧视也就相应地划分为基本就业权领域的就业歧视和非基本就业权领域的就业歧视,后者又可以分为由劳动者自身内在因素引起的就业歧视和由劳动者自身外在因素引起的就业歧视。针对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就业歧视,主张按照贡献原则进行就业权的分配,在基本就业权领域实行完全平等分配;在非基本领域以劳动者内在因素为依据按照贡献原则进行比例平等分配,以此来建构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并根据产生不同就业歧视的原因,对拟采取针对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越来越严重。沈阳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生存的关键就是解决好就业问题。教育评价中心在就业理念、实践教学内容和教育评价创新的基础上,以就业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契机,开展教学部门就业工作评价。教学部门就业工作的评价对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推动全员育人理念,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促进专业合理化,完善就业评估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别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就业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就业院校背景歧视不利于用人单位科学选拔人才和高校健康发展,并对毕业生就业造成消极影响。立法部门应建立健全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各级政府及劳动部门应改革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非重点高校要加强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建设,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搭建多种就业平台,通过多方面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8.
以闽江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表明,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体是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的个人取向处于首要地位,内在学习动机与外在学习动机、远景性学习动机与近景性学习动机并存且程度相当,学习动机存在性别和专业的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术科、文科和理工科.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歧视是指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不公平的差别待遇,主要分为制度性和非制度性两种。造成大学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所以,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大学生、高校和政府各自的救济路径,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创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从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期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开拓就业市场、开创特色性的就业举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