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之目的,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F检验和LSD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年级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有显著差异(F=3.093,p=0.028;F=7.045,p=0.001);生活满意度对自杀倾向性有显著影响(F=3.999,p=0.004).不同的自杀态度显著影响自杀倾向,自杀态度越消极的大学生,其自杀倾向性越强;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或自杀倾向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杀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杀者人格特质和人格障碍的分析 ,揭示了人格心理与自杀的相关性 ,并提出了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3.
《圣经》中对自杀行为并没有明确表示赞成或反对。虽然"摩西十诫"第六条规定"不可以杀人",这个"人"是否包括自己,却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后来基督教对自杀却一以贯之地持反对态度。自杀行为被基督教视为一种罪恶,可能言过其实,但自杀无疑表明了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人性的缺陷。无论自杀出于什么正当理由,人只能通过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极其有限的自由。自杀是不是一种犯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从而尽可能运用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弱点,理性地终极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桂西北作家群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西北作家群是桂西北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桂西北作家形成文学的整体观念后凸现出来的差异性存在.桂西北作家群的这种差异性即"桂西北"这一心理意象在桂西北作家作品中的反映,是桂西北作家群共同的心理指向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桂西北作家群命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冯洁 《南方论刊》2008,(6):68-68,71
自杀现象是一个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在国内外都十分严重。人终有一死,绝大多数人都渴望延长自己的生命,但自杀者却采取非正常死亡的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到底是为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剖析自杀者的心理,进而从萨特的自由选择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杀是指有意识、自愿的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但没有采取或实现自杀的外显行为。以大学生中自杀意念预警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归因分析发现:内外向、神经质、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显著的影响着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及严重程度;通过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日益增多,关于大学生的暴力、自杀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体认自然生命的特征,寻求精神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生命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法社会学进路分析当下中国社会的男性自杀问题,集中在自杀者的个人动机、对自杀行为的社会反应以及群体行动激发男性自杀等面向,明确民众对自杀的态度逐渐由惶恐、回避,转向对个人尊严、生存状态的考量。在我国,群体表达意见以及相关的过激行动均已呈现出由利益驱动型向气场驱动型的转化,血气也就成了这些事件中男性自杀的重要因素。从血气对群体性事件的引发作用、群体性事件又转而催化血气的作用力度进而导致男性自杀这一作用模式为切入点,可以为男性自杀的防治开示出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的自杀不仅是一种极端的个人行为,它与家庭权力转移、人口流动、社会变迁和自杀者生理状况等社会变迁密不可分,具有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逻辑。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依据田野调查的案例,从自杀者的精神状态、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健康状态、对生命的认知等角度,分析了影响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将其概括为生理、心理、认知和环境四个方面,从理论上讨论了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发生的社会和逻辑的机制,以期为预防自杀的制度性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众多自杀人物中以宗教意义上的自杀者最为常见,可称为宗教语境下的超越型自杀者,其典型是《群魔》中的基里洛夫和《荒唐人的梦》中的荒唐人。他们以超越的方式赋予了自杀最大的权力,并以这种权力质疑现存的一切,并建立起超越性质的理论空间和理想空间。这不仅是对哲学意识形态的思考,还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探索,更是对人超越本性的试验性考证。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本体为对象,以生命本质为依据,以生命知识、生命关系、生命价值为教育内容。当下,大学生、研究生自杀或杀人的极端行为屡屡发生。针对此种现象,我们要找出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一些对策,以此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关爱情怀、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具有高生命品质的新青年一代。  相似文献   

12.
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道教是重命贵生的宗教,其理论和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智慧。文章在分析个别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道教的生命智慧,弘扬其健康、积极的内容,以期唤醒大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对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现象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贺楠  罗辑 《理论界》2008,24(3):224-225
近几年来,高校中自杀现象的发生急剧上升,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自杀高发群体。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自杀问题的严峻现状,分析和总结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发生和发展的成因,结合教育、心理等方面因素,探索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与途径,以期提高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地预警和处理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教育的新价值取向,立足生命教育,改善大学生生命观,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意义,改善生命态度,创造生命价值。在此立足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研究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对大学生生命观产生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生命教育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自杀问题非常严重。为了预防及处理这一问题,知识分子提出了自杀预防的意见和建议,社会组织对自杀者进行了救治和救济,地方政府开展了自杀统计和自杀干预。通过知识分子、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努力,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自杀干预与救助机制。这一自杀干预与救助机制开启了中国系统性自杀危机应对的历史先声。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例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自杀大学生在自杀前经历了较一般大学生更多且更为强烈的生活事件;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生活事件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其中恋爱不顺或失恋是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大多数自杀行为在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实施,表明大学生自杀多数属于激情自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进行预警和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拥有学科知识背景下的智力优势,却不能从容地审视自我,找不到生命本体的存在意义,成为自身"最熟悉的陌生人",进而导致大学校园内人际疏离、暴力相残、自杀、杀人等漠视人格和生命的现象有增无减.现行大学教育模式的弊端是造成大学生人格异化的重要原因,引入生命教育,培养大学生安身立命的价值观,指引他们统合各种知识去体验生命,是帮助大学生找回完整自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诗人、作家自杀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人群中,诗人、作家的自杀特别引人注目。他们的自杀多发生在信仰危机的时代,发生在个人理想世界、人格价值难以实现的时候。对自杀死亡的探究,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注。由此会更懂得生命的意义,更珍视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影响,采用Lerenson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对30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内控量表得分最高,男生在有势力他人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内控性与生命态度及其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有势力他人和机遇控制与生命态度及其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心理控制源对生命态度有一定影响,内控性和有势力他人对生命态度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进化与自杀行为模式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物潜能,是一种适应性行为模式。自杀基因、自杀反射弧的假设让我们承认在某些条件下选择死亡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谴责自杀者上,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发现激活自杀基因的环境条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