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运用图式理论和意象图式探讨矿冶文学的代表作《r古巷道》在语篇理解上的功用,旨在为中国本土的文学作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为研究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运用文学语篇构思因式和意象因式来分析小说,可以探索作者生成语篇的认知过程,了解小说情节的整合组接方式,分析读者理解语篇的认知过程,帮助读者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和对作品蕴含的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移就是文学作品以及日常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移就有三种形态即通感、移情、修饰语移置,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运用具有独特的美学功能和艺术魅力,这些功能作用的理据无疑在于移就理解背后的认知机制。概念合成理论为分析移就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提供了依据。从认知角度解读美国诗人T.S.Eliot的代表作《荒原》中移就辞格的意义建构过程必然会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3.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整合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概念整合是指在已经建立的心理空间网络的基础之上,各空间之间相互映射并以不同的方式合成新的空间。文艺作品的创作同样包含着概念整合这一认知过程,黄哲伦便是通过概念整合构建出了名剧《蝴蝶君》。概念整合理论与文学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文学领域内的研究,也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  相似文献   

4.
运用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探讨了黄石矿冶文学的代表作《古巷道》在语音、词汇、语义、和整体语篇结构等层面的文体风格,分析了文中前景化的拟声词、隐喻和叙事特征产生的突出的文体效果及其对小说主题的推动作用。旨在验证认知诗学这一解读方法对本土作品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为研究矿冶文学作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主流学派之一,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它对于语言动态在线意义构建过程的解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概念整合是指在已经建立的心理空间网络的基础之上,各空间之间相互映射并以不同的方式合成新的空间。影视作品的创作包含着概念整合这一认知过程,概念整合理论框架可以应用到影视文学中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亦可促进人们更好地鉴赏影视文学作品。在此试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概念整合模型对动画片《花木兰》的认知建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的角度,利用概念合成理论较清晰地将言语幽默生成这一动态的过程呈现出来,一方面丰富了国内关于幽默言语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幽默言语的理解.另一方面证明了概念合成理论对幽默的生成机制有很强的阐释力,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对概念合成理解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7.
集中于幽默言语本质研究的诸多理论在阐释幽默产生和消解的底层认知运作机制时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而两大认知理论——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给言语幽默解读的心理过程提供了较好的认知模型。关联理论认为对幽默言语理解的心理认知机制来自于寻求幽默的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及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的反差。概念整合理论从心理空间映射的角度解释了幽默言语的解读过程还牵涉到概念合成和层创结构。研究表明,两大理论具有互补性,二者的理论整合可以更好地揭示幽默效应的认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角度对<围城>中虚实喻、互喻、曲喻、博喻等新奇隐喻进行解读.研究发现,不同的隐喻类型,可以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建立不同的概念整合网络,从而为我们分析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些新奇隐喻提供了一套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理论以及隐喻理解的生成机制.从质量准则的违反,认知语境、隐喻理解的推理过程、认知文化图式等方面对隐喻的理解作出阐释,以期为隐喻的认知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角度分析阿基里斯悖论中语义的理解过程和概念整合机制。概念整合理论的强大解释力,深化了我们对阿基里斯悖论的理解,同时也从一个侧面细化、补充了前人的某些看法。这为我们对悖论的认识以及对概念整合的应用都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整合理论揭示了人类信息经整合建构层创意义的认知机制。转喻是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可为概念实体理解提供心理可及。从概念整合和转喻视角,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个案,探究浅近文言翻译过程的认知机制,发现在源语文本解构阶段,转喻思维为原文信息空间发生的信息重组提供认知理据,重组信息经由概念整合过程参与译文构建,由此建构的译文的部分文本内容承继转喻特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认知主体在翻译过程中潜意识调用了转喻思维。概念整合—转喻双重视阈下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一方面可识解译文建构过程中认知主体涉及的认知选择,另一方面可促进对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认知诗学的三个主要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以视点为代表的图式理论,分析它们对文学阅读的影响,并指出认知诗学分析法为文学作品的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语法隐喻理论为现代隐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根据语法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隐喻理论,探讨了概念语法隐喻对认知理解的影响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翻译研究的重点逐渐向译者的认知过程上转移.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七空间翻译模式,试图探讨该空问模式是否应用于《聊斋志异》以及其它文学翻译的研究,以期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克服概念隐喻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揭示语言意义生成背后的认知机制。概念整合理论为汉语隐喻意义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视角,汉语隐喻意义的整合是在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和合成空间中进行的。人们在理解和阐释隐喻意义时,会经历概念的组合、完善和扩充等认知活动。此外,人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图形/背景在王维田园诗中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被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随着认知诗学的发展,一系列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结构与语言运用理论被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通过对王维田园诗的语篇特点及其认知基础的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对王维田园诗进行透彻和深入的剖析, 从而为古代诗词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双关语的语用解释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关语是中外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对双关语的解释和翻译是解析文学作品的难点.从语用认知及关联理论分析了双关语的理解过程,并从语用翻译的角度探讨了双关语的三元翻译理论,提出双关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双重推理活动,是译者对双关语原话语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译语文化和译语读者期待的一个估计过程.  相似文献   

18.
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歇后语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层面对汉语歇后语的意义构建进行分析,旨在说明概念的合成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认知活动,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从而也为汉语歇后语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以Fauconnier和Turner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们提出了合成空间理论或概念合成理论。概念合成理论的三种认知整合运作过程即组合、完善、扩展,是概念整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形成新的概念的结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生事物的出现,产生了许多新词。因此,概念合成理论可以用来解析这些新词的概念如何生成构建的。  相似文献   

20.
合成空间理论认为概念整合是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认知过程。由于隐喻现象中同样包含着概念整合过程,合成空间理论也可用来阐释隐喻现象。这一理论为隐喻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