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核心环节是农民的职业转型。从职业转型的视角考察现在城乡结合与城中村的社会现实,可以发现农民失地之后即失去了稳定的生存职业,就此产生了广泛的职业临时化与虚化问题,从而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考察解决问题的方法,认为在微观层面上需要立足于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在宏观层面上需要建构失地农民的职业转型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中继农民工问题后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但失地即失业,长远地看,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实现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即从农业劳动向非农就业的方向转换。然而,当前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存在许多困难,其基本的难处包括:职业获得困难,职业适应困难和职业稳定困难。为此,政府必须尽快拿出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促进策略,确保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技术范式主要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但这些范式普遍是愿景性的,认为推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数字经济持续繁荣.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纽带,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加强数字技术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强调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层面,需要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数字化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关键技术支撑,打造重点转型模式;在企业层面,需要探索"数字化—生态化—协同化"演化路径,以及确立从点到面、逐步推进的转型路线图;进而从构建有高度的数字化战略,选择具体的业务切入口,探索建设数字化平台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土地作为失地农民最大的生活依靠被政府征用之后,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型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问题开始变得异常突出。本文以陕西杨凌示范区失地农民集中居住的L社区为例进行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困境主要体现在:收入来源不稳定,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居民归属感缺失,新型社区管理失序四个主要方面,并为解决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专业村电商化转型的增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淘宝村”兴起的现实背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专业村电商化转型的增收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电子商务以一种外生技术进步的角色对专业村行业市场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产生影响。在“准完全竞争市场”等一系列假设前提下分析得出,电子商务的引进使专业村的整体收入水平得到提升,但其提升幅度受到电子商务技术进步率、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三方面有关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互联网普及程度、电商平台建设力度、物流产业发展状况、消费者网购偏好、产品类型、产品特色程度、品牌信用度、替代品行业的电商化程度、追加要素的成本等。如果进一步放宽假设条件,则专业村电商化转型的增收效应还会受到线上销售比重、线下生产效率、产业集群环境等更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经济开放与产业转型,可从传说中的“神农氏”时期算起,公元前21世纪进入夏后启奴隶制王位世袭时代,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数量和交换区域扩大。秦汉至明初,经济开放与产业转型不断兴盛,明初至清末,政治上动乱、剧变,从而缺乏进一步进行经济开放与产业转型的先决条件,经济开放与产业转型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7.
引进职业经理人治理企业,已经成为民营企业转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却深处两难的境地,为此,必须以法律制度完善为基础,以运行环境优化为依靠,推进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走上健康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的职业发展问题是关系失地农民生存发展与市民化进程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杭嘉湖地区失地农民就业率较高,创业情况较好,创业氛围良好;但同时存在失地农民对总体工作满意度不高,就业稳定性不足,就业创业遭遇"瓶颈",人力资本和技能培训不足,社会资本不足,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等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失地农民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大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创新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机制,同时加强失地农民的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就业难一直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失地农民自身能力较弱、就业观念陈旧,小城镇生产发展水平较低、吸收就业能力有限,社会政策有所缺失、失地农民就业得不到保障等原因,失地农民就业率低,就业状况较差,结构性失业严重,隐性失业大量存在,就业途径单一,就业转移不理想.建议就业培训城乡一体,着力提高失地农民素质;产业发展城乡一体,确保征地农区的就业吸纳能力;社会政策城乡一体,以平等实现失地农民的就业.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市场带动的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的保障应该基于公平交易的市场规则,即农民出让土地,换取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权益。失地农民的权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权益,要把这些权益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经济权益的核心是生存和发展;政治权益的核心是村民自治权;文化权益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育;社会权益的核心是各种社会保障;生态权益的核心是生态安全。只有对失地农民的权益给以整体性保障,才能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