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符号的象似性是与任意性相对的一种语言特征.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的形成是有理据的.象似性在词汇方面的表征主要体现在语音、词形、词义、词序四个方面,其中语音和词素象似属于直接象似,词义和词序象似属于间接象似.在词汇学习中,学习者应合理运用象似性理论,将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关联,实现其优化学习效率、提高词汇记忆力的助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像似性是相对任意性而言的。语言像似性是指语言形式或结构与其所表达的概念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而词序像似性是指词的组织形式和人的认知结构之间有某种对应关系,主要受四个原则支配:顺序像似原则、距离像似原则、与说话人接近原则和文化规约像似原则。正确理解词序像似性的概念和原则,对目标语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义成分分析法深入到词义的微观结构,揭示了词义的构成,对词汇的聚合关系和语法的组合关系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其结构主义的语言观背景,存在着种种局限,语义成分成为一种抽象的理论实体,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下,语义成分是一种客观的、具体的原型属性,处于有序的概念结构中,在语言的不同层面有具体的形式表现;语义成分分析法不仅是一种词义分析方法,更是一种对语言形式提供语义解释的语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个蕴含与承载知识的系统,而词汇是语言这个知识系统的基础性核心要素,词义表达的知识系统就是语言的知识本体,也是说话者共享的知识体系.词汇分布与词汇意义对比,都是建立在人类内化的认知系统之上的,而词义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显然具有认知特性.词义结构的切分与描写是获取词义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新的切分与描写,词义结构由对象义、属性义、特征值义等三个要素组成;在不同词类的词义结构中,这三个要素处于或显或隐的状态,显性的要素构成指示义部分,隐性的要素构成蕴涵义部分.词义结构的三个要素和两个部分构成了一个球结构.词义球结构是人们接受词义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语言的本质问题之一。词义和概念的关系问题又是这个问题的中心。本文就词义和概念关系中的一个问题——词义和概念是否同样性质、同样程度的概括及从词义和概念的关系角度看朝鲜语词汇规范化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词义和概念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概念是一种思维的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总和。对此国内语言学界几乎没有分歧。至于词义是否反映客观  相似文献   

6.
英语单词形义联系的紧密程度决定着词义或词形提取的轻松程度;英语单词形义联系的建立有赖于构词成分策略的使用。在运用构词成分策略重述已知词义的过程中溯因推理,把英语词汇形义联系的过程转化为动态逻辑推理,也可解决英语词汇的已知词义重述问题:从待解释项"单词的汉语词义"出发,结合构词成分等背景知识,到解释项"单词英文拼写的意义拆分"进行逆推。溯因推理有利于促进并优化单词形义联系的建立,进而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二语词汇深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开始将词汇研究的重点从宽度或词汇量的研究转向对词汇深度或词质量的研究。和产出性词汇相比 ,接受性词汇习得具有明显的“超出”现象 ;词汇知识习得过程存在一定的发展模式 ,如学习初期词义发展较快 ,中高级阶段派生、搭配等发展较快 ;词汇深度和广度与语言综合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李白诗歌语言在语音、词汇、短语、段落的重复形式表现出来的像似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拟声像似、数量像似两方面。而李白诗歌语言通过语音重叠、词类重叠、词组重复、段落重复几种语言形式上的重复加强,不仅使读者体会到诗句语言音乐般的声响效果,也表达了意义上的加深和情感上的增强,从而赋予诗歌更多的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以来,语言任意论在语言学界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是绝对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词的形态理据则是指可以通过对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通过对英汉词汇形态理据性的对比研究,能够找出英汉词汇形态理据性的异同,将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不对称现象二题袁嘉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中都存在着不对称现象,下面就此拈出两个问题试加探究。词义主观性与不对称词汇词义的主观性是词义的三大特点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词义的主观性的理解还停留在两方面:一、词义具有抽象性;二、人们由于年龄、经历和...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内涵及不同语言学者的观点,指出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任意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层次,而象似性则主要表现在句式、段落、篇章之间,二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提出了挑战,并以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或象似性特征为依据,对任意性特征进行否定。根据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提出语言产生的模式,并针对"可论证"说和"象似"说对任意性原则提出的挑战进行商榷和反驳。我们的结论是:任意性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原则;可论证性或象似性只能是置于任意性这一根本原则之下的补充,而不可能替代任意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 "象似性"辨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意性"作为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引发了诸多研究者的质疑,有学者主张用"象似性"取代"任意性"。"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对"任意性"原则的反动。"象似性"对理解人类认知本质有重要推动作用,与之相关的隐喻研究经历了从修辞手段到人类认知工具的发展。认知科学的发展催化了象似性与隐喻研究的融合,尤其是在分析书面语篇中两者可以体现出极其强大的解释力和创造力。混合模型将隐喻与象似性结合起来,提供了分析语篇的一种新范式。尽管这种认知语篇分析法揭示了书面语篇的高度象似性,可是它依然不能推翻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特征的论断。"象似性"不能取代"任意性",从事认知科学研究的学者存在对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的误读和片面解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有相对任意性和绝对任意性之分,两极之间存在一个连续体,二者并非二分对立。"象似性"早已包含在索绪尔的"相对任意性"之中,它不可能作为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的对立面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象似性的角度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提出了"补充和挑战".任意说存在漏洞,但象似说对任意说的质疑也存在不妥之处,针对狭义任意性的象似性分析对广义的任意性并不构成威胁.任意性是对语言的定性结论,象似性是量的分析,两者实为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学说在语言学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象似性学说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等方面论述语言任意性和象似性的非平衡性,认为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但任意性主要存在于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态和词汇层面,而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则遵循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语言符号是一个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它既存在任意性,又具有象似性。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制约着任意性,与此同时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为理据性提供选择的机会;从语音象征角度,利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语言符号是从任意到象似的连续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却又互相对立、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具身认知框架下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抽象情感词加工的具身认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二语情感抽象概念存在“积极在上,消极在下”的垂直空间隐喻映射;(2)不同水平组对二语抽象情感词的加工成本存在不对称性;(3)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效价的抽象情感词加工成本趋异。实验结果证明了情感抽象概念能够通过隐喻的方式建立与感知运动信息的联系,情感模拟对二语抽象情感词的加工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于语言符号的本质争议颇大,其中,任意说与象似说之争较为激烈,前者认为语言的根本特征是任意的,而后者则认为语言具有象似性。经过仔细考证,这两种观点的理论前提、论证视角、例证重心及所依赖的符号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认为语言是封闭的,静态的,例证重心为单词,其符号模式为二元的;而后者则把语言看成是开放的,动态的,例证重心为结构,其符号模式为三元的。  相似文献   

19.
非任意性是任意性的反题,主要包括理据性和象似性。作为语言符号的重要原则,它体现在语言系统的诸多层面。就语用而言,非任意性能对语言运用情况进行全新解释,具体表现为语用理据和语用象似。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实例分析了一些典型的言语行为事件,结果表明非任意性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看似任意的语用现象,并能取得以简驭繁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体认象似观在语言哲学及在语言教育领域思潮中的作用日益得到认同。本文通过分析体认象似观使得语言研究视角变得更为辩证的三大原因:跨越了哲学界理性与感性两端,深化了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辩证关系,并且在新兴语言学中突显了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思潮,解读了它在语言哲学视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