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动是沿着发端于确认多元利益主体,继之于拉开经济利益差距,目标是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格局的基本轨迹进行的。这种利益关系的变动,从调整过程上看是正确的,从调整的社会效果上看是积极的,从调整目标上看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实践要求:一、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二、协调好社会成员间的利益关系;三、重视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四、协调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五、解决好地区差距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前经济利益关系的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出现了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多样化、经济利益表达公开化、经济利益差距扩大化等特点.其原因在于: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利益观变化等引起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变化.经济利益问题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复旦学报 2004年第4期 洪远朋等:《中国当前经济利益关系的特点及其成因》 指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出现了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多样化、经济利益差距扩大化和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等新的特征。这种新型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是  相似文献   

5.
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与公司治理绩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的一般原理,对公司治理参与各方利益均衡进行分析。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存在多重利益博弈关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提高公司绩效的基本动力。"济南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公司治理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利益严重失衡,矛盾冲突长期难以有效解决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规制失灵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规制中存在着三种结构性失衡:公众与企业在参与环境决策和诉讼中的失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在规制权力上的失衡;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在互相竞争中的失衡。欲解决此种现象,必须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环境法进行结构性的变革:建立环境公共利益的公众代表机制;加强责任行政制度,强化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责任;建立以环境价值评估为基础的生态赔偿与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政治”过程。从政治视角观之,多元权力推动改革并通过改革而实现;从文化视角观之,课程改革是多元教育观的竞相登场并相互角逐的过程;从经济视角看,课程改革是文化资本的再分配过程。课程改革是由具有特定教育价值观的权力主体所推动,围绕文化资本的重新分配,实现权力的再生产、知识的阶层化以及利益的再分配。课程改革是知识、权力和利益共生的过程。如果课程改革缺少制度来规约和调整其中的权力关系、价值关系以及利益关系,那么就会造成权力的压制、文化的霸权以及利益的失衡,这不利于课程改革的合理开展,因此课程改革需要走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理论结合实际 ,从调整利益关系减轻通胀压力、通货膨胀成因与传导的利益关系分析、行业之间利益关系中的通货膨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通货膨胀与对策、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利益驱动与通货膨胀、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与通货膨胀、政府利益与我国通货膨胀、我国通货膨胀的利益再分配效应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的利益制衡等多方面探讨了减轻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与经济利益关系调整。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重心及中国的参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在国家利益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还存在诸多难题,但它可从三个方面重点突破:渐进式的调整外国对美资本流入、缩小美、中两国间结构性贸易失衡及为失衡调整建立必要的政策协调机制.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需坚持"以我为主"的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加快东亚区域自由化、扩大内需、渐进式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完善外资引入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理论结合实际,从调整利益关系减轻通胀压力、通货膨胀成因与传导的利益关系分析、行业之间利益关系中的通货膨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通货膨胀与对策、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利益驱动与通货膨胀、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与通货膨胀、政府利益与我国通货膨胀、我国通货膨胀的利益再分配效应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的利益制衡等多方面探讨了减轻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与经济利益关系调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及其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我国社会利益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表现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差距在拉大和利益冲突激烈化。对此,必须进行利益关系的调整,调整的原则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统筹兼顾,互利共赢。为此必须建立社会协调机制。具体为:政府协调机制,市场协调机制,社会协调机制,道德协调机制和对话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失衡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失衡现象:城乡、工农差距的扩大,财富占有与分配差距的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尽管一定程度的分化发展有其客观性并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但过度失衡的负效应必须引起关注,并应采取措施加以矫正。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始终是经济发展中被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与结构转变过程中,通货膨胀的压力始终是存在的。特别是在经济增长的初期,由于不同的行业之间存在各自不同的利益驱动,导致经济结构失调,而一旦经济结构失调,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本文从行业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出发,以经济利益为切入口,运用利益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与加工业的利益差距,说明这种差距是如何加快形成我国改革以来的通货膨胀的,并分析通货膨胀对这两个产业的利益关系的进一步影响;分析基础产业与加工业在各自的利益驱动之下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学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有关伦理问题至今不为人们所关注。 伦理学是以人类社会中的道德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教育活动中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师生关系。为了保障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通过教育的有关规范、组织纪律外,还可以而且应该通过道德来调节、控制人们相互关系及行为。而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包括经济利益和道德的关系,及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同样,教育现象中的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也是教育伦理学应该探讨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结构调整与经济利益关系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结构调整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结构调整不仅带来可供分配的利益总量的增长,而且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不同产业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是非均衡的。这就带来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变化。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动也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到结构调整。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与结构调整实际上是一个一体化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益协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益问题是一个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利益协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当前利益协调面临严峻形势:利益分化过度失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分化极不合理,两极社会日益凸显;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主导价值观弱化,社会凝聚力下降。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关键是要建立和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是社会转型导致的利益失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法律调整的实质是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发挥法律的利益调整功能,完善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法律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公有制市场经济关系中的若干利益矛盾分析陈甬军经济利益关系及其矛盾的运动,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极其重要的动力机制和调节机制,而且也是我们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具体经济现象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分析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9.
虽然在国家利益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还存在诸多难题,但它可从三个方面重点突破:渐进式的调整外国对美资本流入、缩小美、中两国间结构性贸易失衡及为失衡调整建立必要的政策协调机制。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需坚持“以我为主”的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加快东亚区域自由化、扩大内需、渐进式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完善外资引入政策。  相似文献   

20.
收入差距与社会不稳定:基于中国时序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居民收入差距是否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调整收入分配差距。笔者通过建立两个协整方程考察了我国1978—2008年间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并运用Granger提出的检验方法验证了收入差距及其他一些经济变量与社会稳定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收入差距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无论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政治安定层面考虑都将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另外,我们还发现: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城市化与劳动力流动也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而对外开放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失业数据可能存在虚假导致其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无法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