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曾诣 《肇庆学院学报》2010,31(6):43-46,72
欧·亨利在其短篇小说《二十年后》中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技巧,描述了一对好友鲍勃与杰米,一个是有着人性真的一面却又是可恨的罪犯;一个是徘徊在正义与友情之间难以抉择的警察。欧.亨利借着鲍勃和杰米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及人性矛盾,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社会文明中人性的扭曲提出了控诉。  相似文献   

2.
凯瑟琳·杰米是活跃在当今诗坛的一位苏格兰女诗人,她获奖众多。杰米的诗歌主题涵盖广泛,从女性身份、苏格兰民族文化身份到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生态问题。广泛的主题细腻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这些都使杰米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装我入篮     
一天,杰西、杰米和乔一起去树林里采集圣诞节装饰房间用的绿色树枝。杰西戴着小帽子,身穿白色皮大衣和红色套裤。她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但那天早晨,她很难过,因为妈妈说:"所有孩子都会得到圣诞礼物,做妈妈的就没有,今年咱们家太穷。"杰西把妈妈的话告诉哥哥杰米和乔。他们展开讨论。杰米说:"这么慈爱的妈妈,竟然没有圣诞礼物,太糟糕了。"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奥尼尔自传体剧本《长日入夜行》中的人物玛丽、蒂龙、杰米和爱德蒙,看出他们几乎都有分裂的双重性格。他们爱其他家庭成员,却又相互抱怨甚至憎恨,爱和恨交织在一起。奥尼尔通过对他们的刻画和剖析,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怀恋和宽容之情。  相似文献   

5.
尤金·奥尼尔在《长日入夜行》中成功地运用日常生活对话和独白描述了蒂龙一家的悲剧生活。在该剧中,三位男性家庭成员蒂龙、杰米、埃德蒙频繁地同时登场,其结成的同盟迫使玛丽在精神上承受着残酷的虐待,从而形成了一个三比一的不平等格局。此外,玛丽和她的女仆凯瑟琳的关系也处于一种疏远隔离的状态。因此,和蒂龙家庭的男性成员相比,玛丽身上的悲剧性处于一个更深的层次:当男人们在痛苦中相互宽慰之时,玛丽既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又得不到来自家人的精神上的抚慰,处于双重的困境之中,最终走上癫狂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6.
黄慧 《今日南国》2008,(7):28-30
没有人否认他在华尔街的地位,也没有人否认他的能力,自从离开华尔街,人们就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他的归来。两年前的一纸合并协议终于让他重归故里,回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两年后的今天,他以耀眼的姿态当上了著名投行摩根大通的CEO。他就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杰米·戴蒙。  相似文献   

7.
"可是为什么我就不能晚点儿才睡,和他们几个一起看恐怖电影?"当妈妈像赶一只兴奋的小猫儿一样,把我弟弟本尼赶回他自己房间睡觉的时候,他大声抱怨道。"因为你只有五岁,那就是原因,"妈妈笑着回答,"五岁的小男孩儿需要充足的睡眠。""在星期五的晚上?"他问,"何况,杰米都可以熬夜!"我哼了哼鼻子,"我比你大一倍,差不多算大人了。"妈妈扬起一边的眉毛,不相信地看着我。通常只有在我说傻话的时候,她才会那么看我。"唔,我是比他大一倍嘛。"我嘟哝着说。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领域中,叙事作品的行动必然要在一定的时空中发生,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造成了小说艺术表达的张力.鲁迅在对小说时空关系的多样化处理中,更注重对时空形而上的探索.鲁迅小说中独具时空变化的形式与内容主要体现在其小说故事时空形式的营造和错综时空下的深层结构两个方面.鲁迅小说成为时空多元多极的文本和思考人生的切入点,并充分展示了他对时空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自我问题具有结构和发生两个方面.对自我的发生研究和历史研究在他的总体思考中占有核心位置.在对自我的结构分析和发生分析之间存在着内容上和方法上的相同与差异.虽然我们对"自我"的思考,原则上只能在反思中进行,但在反思的目光中,仍然可以区分出多重的思考路径.它们首先可以分为两类:横向的和纵向的,或者说,静态的和发生的.这是思考自我的两个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外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中探讨了苏共"精英集团"占主流的意识形态对苏联解体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在上层建筑改变过程中起极其重要作用的意识形态力量.事实上,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发生,往往先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酝酿.意识形态的影响是长期、深远和隐蔽的.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切实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和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这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王维奉佛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与他仕途上经历的三次坎坷密切相关。初仕被谪使王维长期徘徊于仕与隐之间,出使凉州所见所闻使他陷入迷惘和困惑,安史之乱中陷贼则是他遭受的最重的精神打击。正是这三次仕途上的挫折使王维一步步靠近佛教并走出一条奉佛入世之路,而这是由王维自身的性格决定的。内倾型的性格气质是王维在遭遇外部挫折时转而向佛教禅门寻求精神寄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申府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他前半生徘徊于政治和学术之间,积极活跃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后半生却默默无闻,被历史遗忘。文章认为他的人生轨迹既受到儒家传统入世思想的影响,又与西方自由思想密切相关。他的悲剧人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政治和学术之间的矛盾困境。  相似文献   

13.
关于明初诗人高启的死因,辞官得罪说是广为流行的说法.事实上,高启将朱元璋定鼎中原认为"乱极将冶",积极勉励友人出仕明朝,处处流露出对明朝的忠爱思想.朱元璋在他统治前期对士人辞官归隐这类事件的处理颇为大度.辞官得罪说既不符合高启思想实际,也不符合洪武前期政治现状.从考察此事件关键人物魏观及高启与当时朝廷政治人物的关系入手,结合朝廷势力派别斗争,可得出如下结论他们是明初文官与武将、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争权夺利的政治大背景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的诗歌内外兼修,既注重"内的原素"("幻象"、"情感"),也关注"外的原素"(声、色),同时还在自己的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特有的精神质素。从《红烛》到《死水》,乃至他1930年创作的《奇迹》,我们不难发现,创作主体内部纠缠着的"纯情"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之下,诗人所承受的苦闷的精神重压,也正是这种重压造就了诗人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5.
从跨文化角度剖析埃德加.斯诺当年的冒险之举,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无疑有着诸多的借鉴意义。就斯诺来说,他的文化跨越取得了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多重收获:主观上,不仅满足了他自己的冒险和好奇之心,而且使他一举成为世界级的著名记者;客观上,它为红色文化由西北一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还为未来的中美两国文化的正常交流搭建了桥梁,也使自己由一个文化吸收者变为文化贡献者。  相似文献   

16.
曹植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本文分建安、黄初、太和三期来考察曹植的经历和诗文,从而勾勒出曹植思想的轮廓。本文认为,曹植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儒与道特别是儒家思想在曹植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贯穿其思想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金岳霖对知识论的态度与元学的态度、名言之域与非名言之域的区分,把知识与智慧割裂开来,为了避免金岳霖在理论上的弊端,冯契提出了以"转识成智"为核心的智慧学说。他通过理性的直觉、辩证的综合与德性的自证,从理论上实现了由知识到智慧的超越。但由于其立足于实证主义的立场,从经验角度来处理知识与智慧的关系,从而也导致了诸多理论上的弊端,使其由知识到智慧的超越缺乏必然性与普遍性的理论保证,未能真正打通由知识通往智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戴震与江永间之究竟关系,学界多从钱穆及其高足余英时之说.然钱说在两个重要方面有误:一、谓戴震的朴学出自江永;二、谓江、戴二人初晤时间为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年).其后,余英时虽对其师之前说进行了修正,即江、戴二人为师友关系,然仍坚持其师之后说.本文参校有关史料指出:不仅江、戴二人初晤时间实为庚午之二年后的壬申(1752年),且其二人之关系最多亦仅能处于师友之间,故所谓的戴氏背师之说实乃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19.
曹操酷爱音乐,其诗歌创作与音乐活动密切相关,使其诗作留有明显的音乐痕迹;曹丕诗歌既有向民歌学习的一面,同时也注重辞采,其诗歌在形式创新方面的意义要大于内容创新意义;曹植的诗歌创作则基本脱离了音乐的束缚,他的诗歌开始寻求文字内在的声律之美,从内容上也渐渐摆脱“代言”的局限,从而完成了诗乐分离的趋势。三曹诗歌中的诗乐离合关系,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文学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与其弟子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一位历史人物,不仅要着眼于他的重大历史功绩.而一些发生在生活中的微小事件也能起到证史补史作用。通过康有为写给伍宪子的信札,我们可以感受到康有为对弟子的关怀和弟子对其信任,探讨康有为在流亡海外期间他与一些弟子的关系.挖掘他们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中仍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