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在30年代宛西乡村建设活动中,镇平自治派非常重视与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在反对国民党地方当局、消除地方恶势力、发展地方建设事业等方面,他们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主张有相近之处。在抗日战争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多方面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视古修辞,宁失诸理”是明代复古派文章观的概括,此观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公安派看来,复古派的病根就在于不懂“理”。复古派将文章典范放在左丘明、司马迁上,唐宋派则师法欧、曾,典范选择背后的争执是文章是否载道。公安派批评复古派“伪”体,而非阳明心学之“真”。复古派将“六经皆史”进一步发挥成“六经皆文”,对“道”与“理”的理解陷入平庸状态。复古派剥离“文”与“道”之间的关系,而公安派将“理”置换为阳明之“心”,都是文道关系在中晚明的新变。  相似文献   

3.
明代七子派"复古而陷伪"是一个历史命题,这一命题经过历时性的层层累加,达到了对七子派复古的丑化和妖魔化效果。这一命题有很大局限性,其弊端主要有三:其一、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全面理解,侧重于从文学层面进行过度化概括;其二、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多层面阐发,将七子派视为一个整体,无视主流与末流之別;其三、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动态考察,未从变化的角度把握七子派成员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想,刻意制造七子派与其他文派之争,无视各文学流派之间的交融与传承。王世贞晚年提出"有真我然后有真诗",有矫正七子派末流之弊的用意。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登上文坛之际正是后七子复古格调派兴盛的时期,他与复古派的王世贞兄弟的矛盾在后世的记载中被故意夸大。汤显祖的文学思想比较复杂,其诗、文与戏曲理论差别较大。在戏曲理论与创作方面提出尊情观,对公安派有明显的影响;可诗学理论则受李、何格调派影响比较明显,与王世贞兄弟分歧甚小。汤显祖整体文学思想具有明显的调和性。  相似文献   

5.
明代复古派领袖王世贞晚年曾经指定"末五子"接替他执掌复古派。王世贞去世后,"末五子"中的胡应麟和李维桢成为接替复古派领袖的热门人选。两人是否能继承王世贞的衣钵,执掌晚明的复古派,学术界颇有争议。通过结合晚明文坛重视进士出身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李维桢最终担任了复古派领袖以及晚明的文坛盟主。李维桢对复古派的文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修正,指明了复古派在晚明的发展方向,引导复古派与公安、竟陵相抗衡,延缓了复古派在晚明的"颓势"。  相似文献   

6.
从明中期状元诗文看台阁体向茶陵派的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状元诗文与馆阁文学关系密切。明代商辂、柯潜、吴宽三位状元的诗文,初步显示了台阁体向茶陵派的演变过程。正统末年,台阁体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消失,商辂的山水题画诗,代表着馆阁文学的初步转向。柯潜诗文体现的翰苑风流,对茶陵派的形成有深层影响。吴宽是茶陵派的重要羽翼,其诗体现了吴中文风与馆阁文学,亦即山林气与馆阁气的融合。对政治的疏远,山林气的融入,以及对诗的偏爱,均体现出明中期馆阁文学从实用到审美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西陵十子"是明清之际活跃在杭州西湖畔的一个文学群体,他们结社雅集,积极开展文学活动,推动了清代杭州文坛的兴盛。"西陵十子"与密迩杭州、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往来密切,彼此以同盟视之,共同将明末清初复古运动推向高潮。在诗学方面,"西陵十子"与云间派多有一致,主张宗唐复古,提倡温厚和婉,同时提倡文采华艳,并将六朝与晚唐纳入宗法对象,拓宽了诗学视野。"西陵十子"在继承云间派的同时亦有修正,如散文方面主张不拘家门,博取秦汉散文与唐宋散文之长;词学方面不满云间派专取晚唐北宋婉媚之境,对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多有肯定。  相似文献   

8.
复古派是明代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其诗文及理念多受到研究者重视,但对于其与处于共生态中“不振”之明词的关系及其作词和词学观念基本上没有得到关注。通过检索《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复古派成员作词情况,以相关资料进行佐证,发现明代复古派对明词演进既未促进也未阻碍;作词不以流派内部为限定,与当时社会普遍情形相似,词作多随所遇语境而生,词风往往不主一格,专业程度不高。他们的词学观念沿袭诗文理念,在词的起源、词的情感性特征、词的体式辨析等方面表现出与诗文理念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论明代复古文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考察明代复古文学源流的角度出发 ,对明代复古文学酝酿流变、七子派与茶陵派的关系、李梦阳何景明的分歧争论等重要问题进行讨论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茶陵派之名,源于四库馆臣.茶陵派是一个由后人从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总结、并予以冠名的松散文学流派,是明代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与文学传统积淀等多种因素整合、作用的结果.从外部环境而言,其形成深受明代结社风气之影响;就内部因素而论,它已具备文学流派成立的三个层面特征,即盟主意识、统系意识和风格意识.其形成时间上限当在成化九年左右,至迟不晚于成化十三年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从戴复古生前开始,对他是否读书的问题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并引发争论。其实,争论出现的原因在于南宋诗坛风气的嬗变。“资书以为诗”和“捐书以为诗”这两种不同诗学主张的此消彼长,明显地影响着对戴复古评价的高低,并一直延续到后代。在江西派长期占据诗坛的背景下,社会上崇尚“资书以为诗”的风气。戴复古因从小失学而深感自卑,但他一直努力弥补以往学习的不足。随着江西派的衰落,崇尚晚唐诗风的永嘉四灵兴起,开始提倡“捐书以为诗”,此时戴复古所擅长的白描手法受到了社会的认可,读书多寡也不再被视为问题。但晚年的戴复古已经认识到江西派和晚唐派各自的利弊得失,从而提出上追大雅、宗法杜甫的主张。这正是他饱读诗书,转益多师,对前辈诗人反复比鉴后所取得的进步。因此,从戴复古一生的创作实践和诗学造诣看,他确实是腹有诗书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南宋江湖派代表诗人戴复古的石屏诗编选者与序跋作者生平简历以及戴复古与他们的交游进行了考述 ,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南宋诗坛的状况和特点 ,认识戴复古这一江湖诗人形象及其诗作的价值 ,深入开展南宋后期诗风的研究 ,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六大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突破了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立的传统认识误区,强调各种所有制形式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十六大还突破传统所有制理论,确认了非公有制经济及新兴社会阶层在现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通过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保护私人财产及一切合法收入,在政治经济上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4.
论意思自治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民法中,一般而言,意思自治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它们共同作用共同指导着民事立法、司法等各项民事活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却又发现了它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形。意思自治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间存在着冲突的实质乃是民法基本原则内含的民法的价值间存在着冲突的可能性。本文从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入手,从功能上和司法适用两方面论述了公序良俗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存在着冲突。  相似文献   

15.
在宋元明清的书院发展史上,各个县城的书院发展呈现出县域特色。在湖南书院发展史上茶陵县的书院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特点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湘东文化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异质包容性强,这也是一种移民文化的特色,在湘东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许多外来文化因素在这块共同的地域内流传,并被相互包容,共同拥有和对比参照;二是文化本色厚重,在这里,儒家书院续千年学府,宗教寺庙现星罗棋布,茶陵诗派成一代风流;三是传承源远流长,基本上与中华文明共生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炎帝或神农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对人居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结合Arcgis技术、AHP层次分析法,对株洲所辖县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区域因素,炎陵县、茶陵县、株洲县受中心城镇辐射、带动影响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不完善,但生态环境、综合人居环境良好;醴陵市、攸县受区位、政策以及受中心城镇带动的良性作用,经济发展较好,但生态环境、综合人居环境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水平指标评价对于贵州零售企业信息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前,应该对影响信息化水平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重要程度。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战略信息化规划,其次是人才资源的引进,再者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对这三项指标的合理评价关乎到其他指标的建设,在影响零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各项指标当中,它们的地位是很突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