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是党和国家基于完成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的战略考量,二者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思想领航作用.科学把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涵、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打造"思政课程"全程育人闭环、共筑"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提升教师队伍"战斗力"三方面提出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新时代育人整体效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是党和国家基于完成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的战略考量,二者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思想领航作用.科学把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涵、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打造"思政课程"全程育人闭环、共筑"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提升教师队伍"战斗力"三方面提出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新时代育人整体效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我国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而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创新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形成合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课程价值理论中的育人功能,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本文以教育学课程论为基础,结合协同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等,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五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课程协同育人与成效分析的框架体系,深挖课程协同育人的价值理论基础,构建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协同育人的效能提升路径,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举措。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四个维度,提出以学校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撑点、教师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学生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社会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助力点,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要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部署等融入其中。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育人理念、打造过硬政治素质、把握科学育人艺术,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抓好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相似文献   

6.
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注重挖掘和运用各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对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本文以基础力学教学为依托,阐述了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基于此应着力培养哪些能力以及提升哪些素质。本文的观点同样适合于除了基础力学之外的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不仅适合本科生教学的“课程思政”也适合于研究生教学的“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一门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大数据专业涵盖学科范围广,专业综合能力要求高,然而教学实践中却存在重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传授、轻素质教育和价值引领培养问题,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对当前大数据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进而提出了解决路径:通过分层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举措,促进大数据专业课程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教学目标,提高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工艺理论课程,以往的教学常常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没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设计。根据其课程的特点,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专业教师的自身素养几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力求将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构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格局的必然要求,医学专业教师作为实施主体,其自身的育人水平直接关系着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这就对医学专业教师的育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对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新要求,得出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理论运用能力、把握与组织教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阐述了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培养机制、健全评价制度以及自觉提高自身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目标,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中国古代文学》在一流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推进课程思政的内容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先进理念落地实施的关键,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吸引力。以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为激励,在过程考核环节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强调和突出实践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一流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经管类 专业也应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 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为例,介 绍了课程思政理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政治教育元素、价值观元素、中华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的融入,提出“全员”参与 课程思政、“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等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 以此实现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知识教育和 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大学生,为其他高校相关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 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理念突出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要求高校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所有专业教师都应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努力做到价值引领和知识教育同频共振。推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发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促进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构建,提升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型财务管理人才。在推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必须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逻辑;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能够适应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教学组织管理和评价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围绕建设“思政”格局和“新工科”建设行动计划,结合专业发展,以环境学导论课程为例, 对如何将“思政元素”列入教学计划和课堂讲授的内容当中进行探索,以便培养未来能够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球环保 竞争力方面做出贡献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视角,在研究生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途径。在新工科背景下,以《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为案例,借助CiteSpace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以可视化图谱形式对已有成果进行分析,发掘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 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知识点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新工科背景下《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研究认为,《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特性,应将知识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匠精神、人文情怀、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时代担当、文化自信10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内部结构之间的联动性,从课程知识点、教学内容中发掘解决当前专业领域内的科学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任课老师要在教学中自然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实现研究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工作路径和制度安排,是构建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机制的必然选择。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高校应从目标、制度与要素出发,对政治性指标进行层次分析来设计课程思政切入点,从课程、教材、党支部三个关键因子出发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河北农业大学按照“学校整体设计—学院主体责任—党支部(教研室)主导—教师具体落实—教学督导和专家协同参与”的工作思路,做到把政策要求与学校实际、模范带动与全员跟进、经验传承与方式创新、精准设计与发散用力相结合,建立贯通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工作体系。同时,注重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价值引领力量、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热情、示范带动效果的全方位评价,从而使课程思政建设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对于非思想政治课,尤其是公共基础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育人功能。通过探索研究融入思想政治育人元素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教学设计,首先分析课程中可以进行思想政治育人的元素,然后结合这些元素,组成教学设计的各个板块,给出润物细无声融入思想政治育人元素的教学设计,以期为同类课程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我国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以提高理工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目标,对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的教学进行调整与完善,提出“开放式育人教学模式”,即春风化雨浸润理性思辨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价值观以及构筑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建立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工程热力学”教学全过程,旨在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培养“德专双馨”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是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摇篮。面对新时代这一领域应当与时俱进,适时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完成“全面育人”的目标,造就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课程思政元素与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应从多维度视角进行规划,以史学理论体系为先导,以传统民族民间舞和当代新创作品为依托,建立实体教育与线上教育的双重形态,进而高效促进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坚定意志品质的舞蹈艺术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给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话语传播多元化加剧了意识形态甄别的难度、信息内容多元化增加了教学内容筛选的难度、信息交互方式扁平化增加了教学方式的难度、信息技术的专业化增加了教学的技术难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以全媒体为平台,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互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补的育人过程,打造学生终身受益、真正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非文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教育理念偏狭、课程设置散乱、评价缺位等问题。因此,应以“大人文观”为指导,着眼于人文科学,同时把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自然科学课程中潜在的人文内涵纳入视野,构建包括课程体系、社会实践体系、自我修养体系、校园文化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内容的非文科类大学生入文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