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裔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在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语境中面对双重读者群的困境,选择了黑人民俗文化表征作为自己小说的生存策略.新奇的黑人民俗文化满足了白人读者的好奇心,从而使赫斯顿的小说为白人主流出版商所接受,同时赫斯顿通过对黑人传统文化的弘扬,间接表达了对种族主义的抗议.  相似文献   

2.
从后殖民视角出发,通过对《耻》中所发生的两次"强暴"事件的分析,揭示白人殖民者对被殖民者黑人所犯下罪行的恶果及影响,探讨库切在小说中是如何展现白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求赎罪,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地位,及其对白人与黑人之间最终的宽容、和解与和谐共存所寄予的厚望。  相似文献   

3.
《怪物》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叙述了黑人亨利在火灾中救火而变得面目全非。"黑人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备受关注。在这部小说中,黑人遭到了白人的歧视。白人认为黑人是扰乱他们生活秩序的"怪物"。美国内战以后,表面上黑人和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对黑人的这种歧视则恰好反过来折射出了白人道德上的堕落。  相似文献   

4.
莫里森的小说充分利用黑人口头传统具有的动态性与创造性活力,赋予它们丰富的文学性,使许多作品从头到尾都被口头传统的氛围所包围,表现出黑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传达着黑人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使积淀在黑人文化深层的民族心理和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对黑人口头传统的运用,使她找到了摆脱黑人文化边缘化与文化认同危机的文化策略,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黑人文化合法性存在的基础,批驳了白人文化优越论和种族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5.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的神话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运用神话构建小说人物、事件及主题,揭示美国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弱势文化的侵蚀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的迷失——对白人价值标准的内化和对黑人身份的放弃,引发对美国黑人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第一部小说《相助》深刻揭示了美国南部地区在白人霸权地位下举步维艰的黑佣的生存状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地区的种族问题。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小说《相助》进行文本分析,借助词汇分类、转换、语气系统等分析工具,考察小说中白人和黑人使用的不同词汇、被动句的使用、黑人女佣与女主人对话的语气差异,揭示黑人被动的社会地位和失语状态,以及黑人与白人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研究发现,凯瑟琳·斯多克特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巧妙地刻画了黑人的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7.
出于对国家未来的焦虑,爱伦.坡把当时美国社会尖锐的种族问题巧妙融入小说叙事中。他用隐喻、象征等多种艺术手法,对残酷的奴隶制和种族压迫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鞭挞,对黑奴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然而,坡深受南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思想上的保守因子导致种族立场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为了避免过分触及种族问题而陷入政治漩涡,他在小说中采取一种调和策略,即一种既不触怒白人读者、又能为大多数黑人所接受的"平均种族主义"。坡竭力在小说中构建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种族迫害的理想世界,表达了对黑人、白人等多种族和谐共存的美好憧憬。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运用女性话语在作品里描绘了在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的冲突以及男性压制下的黑人女性。本文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黑人女性的命运和心理,深刻揭示白人和男性社会对黑人女性所造成的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9.
爱情和家庭价值是福克纳高度重视和反复赞扬的南方传统价值观念之一。在《去吧,摩西》中,作者以其独特的手法把麦卡斯林家族一百多年的历史融入其中,通过对这个家族的白人和黑人两个支系的成员和发展进行了比较,指出南方社会毁灭的原因在于南方白人丧失了爱的能力,南方社会的重生则寄希望于拥有爱的能力的南方黑人。  相似文献   

10.
《土生子》中视觉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作家理查·赖特的抗议小说《土生子》为黑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土生子》中虽没有残酷迫害黑人的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形象,但是小说中的白人诸如道尔顿一家以及共产党代表简、麦克斯等对于黑人的真实情况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另外,在谴责白人有眼如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包括主人公别格及其家人等在内的黑人在对待白人的压迫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正是两种种族之间的盲目关系与态度导致了小说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是描写黑人女性在奴隶制下痛苦的内心活动和被践踏的人格的一部巨作,本文认为主人公塞斯杀女是万不得已的事,并阐述了美国黑人奴隶制是黑人母亲畸变母爱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应用勒内·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分析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研究表明,小说的主人公宠儿是奴隶制下黑人社区的替罪羊。小说围绕奴隶制导致的社会和文化危机、给社会造成的普遍混乱;宠儿还魂报复犯下"混乱者"的罪行;宠儿的黑奴女性身份具备被选定为受难者的特殊标记;塞丝杀婴、黑人社区对宠儿的集体驱逐构成暴力本身四个方面的书写便是对勒内·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四个范式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深深根植于非裔文化传统及其独特的历史,有着深厚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化特色。作品反映了黑人女奴塞丝冲破种族压迫、性别歧视与精神枷锁的奋斗过程,巧妙地将种族与性别、历史与文化结合起来,体现了莫里森希望黑人女性不断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解放并且促进民族意识觉醒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读者接受理论强调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任何文本在其自身被消费、被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意义。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谭恩美作品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其创作的特殊性必定会使中国读者在作品理解上产生偏差。尝试从读者接受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谭恩美作品的两大意象——“母亲”与“食物”的翻译,期望能获得满意的读者效果。  相似文献   

15.
精神生态研究主要是关注人自身“精神圈”这一内自然的生态平衡,并探索精神生态失衡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在《最蓝的眼睛》、《秀拉》、《宠儿》三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塑造了美国黑人社会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悲剧的因素包括“黑人性”的丧失与母爱的扭曲:在《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社区在白人强势文化面前迷失自我,丢弃“黑人性”,酿成了佩科拉一家的悲剧;在《秀拉》中,秀拉抛弃“黑人性”,蔑视黑人传统,给黑人社区带来了灾难;《宠儿》中塞丝杀死亲生女儿,《秀拉》中伊娃杀死深爱的儿子,都是扭曲的母爱带来的毁灭。如此种种,都折射出美国黑人精神生态的危机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他者"的"注视",使得保罗·D与塞斯的自我主体、自我意识、自我认同被剥夺、异化和虚无,进而导致他们的自我否定,自我否定的同一性选择,导致的结果就是自毁、自灭。自我否定的同一性选择,使得保罗·D和塞斯"爱"的能力的完全丧失,其情感的结局必将走向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意象派诗歌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开路先锋,代表人物主要有:庞德、H.D.罗厄尔等。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主要强调意象和"意象并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等把意象派诗歌发展成深度意象派诗歌,无论是诗歌理论或是诗歌创作实践,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与庞德的意象派诗歌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也强调诗歌的意象,但认为深度意象是对无意识的开掘,强调意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通过从定义和概念、哲学基础、文化来源以及创作实践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和深度意象派诗歌在"意象"处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中政策环境的复杂化、政策问题的多元化以及政策本身的价值追求,政府传统的政策制定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仅凭官员一己之力已经难以科学合理地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期待政策制定过程的重塑,吁求打破政策制定的“黑箱”,引入体制外主体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把专家与公众纳入政策制定体制,形成“政府、专家与公众”三位一体的政策参与主体框架,这已成为发展趋势.当然,这还需要对政策类型和过程做出更精细的界定和划分,准确阐述参与主体权力的重新配置和互动机制的构建,更需要在案例的比较、研究、分析中做出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论述了莫里森的《柏油孩子》中黑人森和吉丁之间相互救赎的努力和尝试,以神话故事中“柏油孩子”和“野兔”之间的故事为原型,旨在揭示非裔美国黑人在自身文化断裂的困境中为求生存而作的努力和挣扎,并且指明只有回归过去,以黑人文化精髓的宝库为基础,再积极学习吸收白人文化中先进的优秀的东西,从而丰富自身的文化,才是黑人护持和弘扬黑人文化的真正道路,黑人民族才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存活下去。  相似文献   

20.
由于黑人女性独特的生存经历,黑人母亲身份具有不同于白人中产阶级核心家庭中的母性身份的内涵。从"哈莱姆文艺复兴"以来的黑人女性创作中可以看出:在家庭伦理方面,黑人家庭大多呈现出"女人当家长"的一致性。佐拉·尼尔·赫斯顿、托妮·莫里森、特里·麦克米兰和泰雅里·琼斯的作品再现了黑人家庭历经的百年沧桑,揭示了黑人母亲身份从保存、文化传递到养育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蕴含了家庭伦理的变迁:精神意义上的女家长正逐渐替代传统的物质意义上的女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