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科学素养的内涵,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分析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提出了对专科生科学素养的培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知识基础薄弱;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水平较低;幼儿素质需要全面发展;幼儿优良的科学素质潜能需要启蒙;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亟待提高。这都直接或间接地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要重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设计问卷对S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22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科学知识水平,缺乏科学探究的实践经验,缺乏一定的科学批判思维等。因此,提出应从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等方面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通过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分析,对学校因素中的教育资源配置和同伴结构在学生科学素养成绩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间接的正向作用,其中同伴效应是其唯一作用中介。在同伴效应中,全校学生的平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日常表现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均具有正向作用,而日常表现的异质程度会阻碍学生科学素养成绩的提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异质程度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另外,同伴效应在不同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并不一致,存在性别和教育阶段的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中学的教育和招生政策、家庭的学校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焦点:教育测评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但当前的评价方法混淆了教育测评的真实目的,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能力、科学素养的提升。教育测评的目的不应仅仅为了通过对学生的排名,来评价学生和老师,更应是通过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世界范围兴起了科学素养教育运动 ,它的兴起源于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依据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 ,提出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元分析法对国内(2002 -2016年)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进行探讨,共有36项研究满足元分析标准(N=10182).元分析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达标率为64.90%,高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48.61%);(2)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中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普遍高于小学教师,东部沿海地区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优于中西部地区;(3)从总体来看,过去十余年间,我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水平逐渐提升;(4)从分维度来看,科学知识、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面的素养有显著增长,但科学本质观有显著下滑,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科学实训室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之一,实训内容和使用者在学科层面的特殊性使其和其他类型的实训室有所区别。以科学素养为视角,目前的科学实训室主要以观察和巩固知识为主要实训目的,并不能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清“科学的本质”,弥补他们在科学素养方面的缺失。以科学素养视角和可持续使用为基本原则,创设包含阅读区、实验区和作品展示区的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实训室,帮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提高对幼儿科学教育内涵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9.
科学素养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其框架的构建与维度的筛选是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育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国际大型测评项目PISA、TIMSS、NAEP等对科学素养的界定,初步构建了五个维度的科学素养模型,并提出了实现路径:强调实践动手探索能力;重视科学课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学生主动性,倡导协作创新;注重科学素养的社会化维度。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实验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逐步提升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课程。能力的实验是学科学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新课改形势下,科学课教师要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积极更新观念,认真研究提高科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加强指导,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中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物质保障、政策支持和文化底蕴。高校应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善大学生科技运行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发展,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丰富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内质,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础.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构建科学而完善的长效机制.在考察美国哈佛大学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基本现状,建议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哈佛大学的成功经验,从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建设校园创新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并从创新活动的途径、载体及依托等方面强调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利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当前一些院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上存在的缺陷,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着手,以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培养体系为基点,结合多学科专业的特点,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初中科学课程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及突出“整合”与“探究”的特点,要求教师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完整的科学知识结构和独特的教学技能。构建主辅式或宽口式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加强学科教育类课程,是培养初中科学课程师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构建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始于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也因理工科院校后续文化素质类课程设置的不舍理,理工科大学生入学前后的人文素质欠缺问题呈累积性的延续状况。必须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的理论原则及综合性原则,构建新的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地配置学科课程体系(必选)与活动课程体系两大板块,再通过高文化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现状,阐述了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文学素养在理工科大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未来事业等多方面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极为重要的。文学素养是人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在大学理工科学生文学知识缺失的情况下,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教育是必要的。文学素养在理工科大学生的发展中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科技革命给整个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本文在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大学生的个性化文化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归纳和致因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高师院校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结构性缺失的特点,从目标的确定、习惯的养成、学法的优化、阅读引领的角度,探讨了提高高师院校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