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 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 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广西籍老年人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观察研究广西籍老年人非变态反应性食物过敏反应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从预防角度出发,通过科学的方法为患者提供精准的饮食指导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并且具有相似饮食习惯的广西籍老年患者200例,同时收集无器质性病变、无急慢性代谢病、只因外伤住院康复并具有相似饮食习惯的广西籍老年人200例做对照组。比较分析这两组研究对象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情况。结果高血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情况比较可见,高血压组鸡蛋抗体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余13种食物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中,女性患者蘑菇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其余13种食物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血清中14种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中14种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反应率从高到低前五项分别为:蘑菇鸡蛋牛奶玉米西红柿,鸡蛋蘑菇牛奶蟹西红柿。结论广西老年人非变态反应性食物过敏反应与高血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其中蘑菇、鸡蛋、牛奶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RSV Ag)检测,选出74例阳性者进行研究,并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37例,病毒唑注射液对照组37例.结果痰热清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81.1%,病毒唑注射液组为48.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其抗体的变化规律、变化程度及与病情轻重、梗死部位、预后的关系。方法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将65例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脑梗死三组;选择34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固定化蛋白质的免疫学测定(Western Blot)法测定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HSP70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 HSP70抗体滴度。结果在发病后24h 内,轻型、中型及重型脑梗死组 HSP70表达水平分别为708.67±193.56、585.95±165.39及421.18±123.87积分光密度,各组之间比较及其与健康对照组的86.08±34.13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重型脑梗死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型脑梗死抗体阳性率也高于轻型脑梗死(P<0.05);随病程延长,HSP70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轻型脑梗死组下降幅度较大而重型梗死组下降幅度较小(P<0.01),抗体阳性率及滴度比例也随病程的延长逐渐下降(P<0.05)。脑梗死的部位与 HSP70表达水平及其抗体阳性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测定老年脑梗死患者起病后24小时内 HSP70表达水平及其抗体滴度,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脑梗死、估计病情轻重、判断患者预后的客观、量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广西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人群对蘑菇的不耐受情况,通过检测人体内蘑菇的特异性IgG抗体进行分析,为广西人群选择蘑菇食材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来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样本5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样本血清中蘑菇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500例样本中有92例出现了对蘑菇特异性IgG抗体升高,阳性率为18.4%,老龄组(年龄≥60岁)与非老龄组(年龄60岁)之间蘑菇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间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1.612,P=0.204);不同性别间蘑菇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0.387,P=0.534);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蘑菇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民族间蘑菇抗体阳性率亦无明显差异(χ~2=0.119,P=0.730)。结论广西地区人群对蘑菇不耐受研究数据表明:蘑菇不耐受情况与年龄、性别、民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与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郭峰改良法"透 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分析检测49例老年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RBC-ICR)、CRP和HCY,并与32例健康老年人作比较.结果CHD组的RBC-C3bR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BC-ICR、CRP及HCY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甚(P<0.01).结论老年CHD存在严重的EIF低下,免疫机制和炎症因子CRP、HCY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虚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住院的4378例老年患者的资料,按虚弱指数分为无虚弱、亚虚弱、虚弱3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的老年患者中,虚弱组占40.86%,亚虚弱组占18.25%,无虚弱组占40.89%。此外,虚弱组中高龄患者更多见(年龄≥75岁者超过50%),各种常见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更高,而受教育年限9年、生活自理、进行日常运动的人数则少于对照组。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不能生活自理、慢性疾病≥3种是老年患者发生虚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运动及饮酒可能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目前我国老年虚弱的患病率较高,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增加,而且慢性疾病、照料方式、心理因素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虚弱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骨代谢生化指标,揭示骨代谢指标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提供早期控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吸收的依据,有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82例(男33例,女49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及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和61例(男29例,女32例)老年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erum Bone Alkaline Phosphates,BALP)、骨钙素(bone gla-containing protein BGP)和血清抗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 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es isoform-5b)测定.结果 (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女性骨转换高于男性;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BALP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2)骨折后骨转换指标(BAP,TRACP-5b)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骨折后患者骨吸收增加,女性骨转换高于男性,女件骨折后更加重骨质疏松,不利于骨折后愈合,而骨折后监测骨代谢指标,提供早期控制骨吸收的依据,女性更应长期监测骨代谢并抗骨吸收治疗,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在老年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院的80例老年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用过氧化氢、盐水交替冲洗牙周袋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加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软膏,比较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龋齿沟液中碱性磷酸酶浓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3.12±1.16)mm]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4.55±1.12)mm];治疗后磷酸酶浓度[(421.28±76.92)U/L]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505.69±70.49)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牙龈附着[(6.45±1.35)mm]组间比较与对照组[(6.40±1.42)mm]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在老年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科学与深远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铜蓝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开展临床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铜蓝蛋白检测并评价其意义.方法对本院内科诊断的720名患者按所患疾病分组,分别收集尿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尿中铜蓝蛋白和微量白蛋白分泌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1)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尿铜蓝蛋白分泌率(ceruloplasmin excretion rate CER)和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率(albumin excretion rate AER)的变化趋势呈一致性,二者正相关,r=0.8;(2)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真阳性率为:CER达84%,AER达71%;假阴性率CER 16%,AER 29%.(3)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组CER均值分别为(262±104)ng/min、(549±149)ng/min、(188±70)ng/min.结论 (1)尿铜蓝蛋白检测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2)尿铜蓝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性;(3)尿铜蓝蛋白检测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真阳性率并降低其早期诊断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面罩ST-D-30呼吸机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吸氧。结果 治疗组无创面罩通气后,19例在30min~2小时症状好转,呼吸减慢,心率下降,PaO2上升,PaCO2下降,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内仅14例好转,治疗总有效率7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BiPAP治疗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效果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作用及HP清除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132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法治疗,观察组66例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治疗前HP均为阳性,治疗后观察组HP阴性49例,转阴率为74.24%,对照组HP阴性38例,转阴率为57.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5%,3.0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四联疗法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治愈率高,HP根除彻底,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4例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4.15%)明显优于对照组(67.07%),治疗组治愈50例(60.97%),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治愈35例(42.68%),总有效率为74.39%,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RBV 800~1200 mg/d的标准治疗,并完成治疗后24周随访,同时分析HCV基因型、HCV-RNA定量对持续病毒学应答( SVR)的影响.应用罗氏试剂检测丙肝病毒定量,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PT-PCR)法检测HCV基因型.结果在110例进行标准联合治疗、并完成治疗后24周随访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68例患者获得SVR.其中,HCV 基因1b 型感染者SVR率为51.4%(37/72),HCV基因N-1b 型感染者SVR率为81.5%(31/38);基线HCV-RNA水平<1.0×105 IU/mL的患者SVR率为71.2%(42/59),基线 HCV-RNA水平≥1.0×105 IU/mL的患者SVR率为50.9%(26/51).结论非1b基因型SVR率高于1b基因型;基线低病毒RNA水平(血清HCV-RNA水平<1.0×105 IU/mL)SVR率高于基线高病毒RNA水平(血清HCV-RNA水平≥1.0×105 IU/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心电图变化之特点方法收集112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电图检查图形,并与肺心病组进行比较。结果合并呼吸衰竭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94.6%,肺心病组为72.1%,其中激动起源异常合并呼吸衰竭组为78。7%,肺心病组为59.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传导异常合并呼吸衰竭组为62.6%,肺心病组为40.4%,出现酷似前壁、高侧壁或下壁心肌梗死者合并呼吸衰竭组为10.7%,肺心病组4.2%,两组比较无显著差 P>0.05。结论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时,分析患者心电图变化,对指导治疗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强,无创伤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静滴奥扎格雷和川芎嗪;对照组于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川芎嗪治疗老年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与尿激酶比较,奥扎格雷更为安全、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NIPPV)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方法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和临床征象变化。并将治疗轻中度和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NIPPV治疗4小时患者血气指标(pH、PaCO2、PaO2)与临床征象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后,可获进一步改善(P〈0.05)。治疗轻、中度和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是否存在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及探讨莫沙比利对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超声显像法检测3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经莫沙比利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胆囊容积,同时计算其胆囊排空指数(GBEF)。结果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胆囊容积为(18.64±2.26)ml,老年慢性心衰组为(22.02±3.48)ml,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慢性心衰组在脂餐后10、30、60min胆囊排空分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通过莫沙比利治疗四周后,老年慢性心衰组空腹胆囊容积为(19.86±2.32)ml,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却仍然大于正常组(P〈0.05),而脂餐后10、30、60min胆囊排空分数均显著增大(P〈0.01),但仍然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不仅存在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而且还存在明显的胆囊运动功能障碍;胃肠促动力药莫沙比利能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胆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同给药途径对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项研究选择接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通过腹膜透析通路给药,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 g加入1.5%腹透液2000 mL中,留腹过夜,疗程为2周,2次/d.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给药,给予0.9%生理盐水100 mL+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 g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2次/d.结果观察组有15例(50.0%)患者痊愈,对照组有10例(33.3%)患者痊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过程中,通过腹膜透析通路给药途径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