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胡允桓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英美文学翻译家,而他辉煌的翻译成就却长期以来缺乏梳理.作为翻译的主体,他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在当代文学翻译领域很有代表性,本文拟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出发,昭显他的翻译过程的翻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妇女从事翻译职业,西方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始于清朝末年.女性之所以能进入翻译领域,是因为在西方翻译被视为一种边缘职业,在中国则是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清末女性开始接受西方教育从而推动了女性翻译的开展.女性翻译家在文化交流、政治革命、争取女权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翻译实践中,她们通过各种策略对文本进行干预,修正性别歧视话语.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妇女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译论中的女性隐喻,要求译者对作者要像妻子对丈夫那样忠诚,实质上忽视了译者的创造性劳动以及对人类文明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综观其文学成就,我们不难发现,其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创作大大受益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同时他的创作也促进了其翻译水平的提高.在翻译与创作两者间相互影响下,郭沫若在翻译和创作上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综观其文学成就,我们不难发现,其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创作大大受益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同时他的创作也促进了其翻译水平的提高.在翻译与创作两者间相互影响下,郭沫若在翻译和创作上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的名字在中国美学翻译史上恐怕是要重重写上一笔的。其他方面姑且不论,单就《美学》及《新科学》两部巨制的迻译,已足以奠定他在我国美学翻译领域不可替代的开拓地位了。遗憾的是,尽管翻译成就斐然,他的努力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鉴于此,本文依据史实,拟对作为翻译家的朱光潜进行详细的探讨,并就其在我国美学翻译及翻译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定位。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翻译研究一直以语言分析和文本时照为主要任务,但跨文化语境中翻译和文化的互动关系说明翻译研究不仅应在语言层面上进行,而且要在文化层面上展开.作为国内外翻译学界当前的热门话题,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是翻译理论研究发展的趋势,它突破并拓展了翻译理论研究领域,是建构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对于严复翻译成就的论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严复不但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而且还是中国近代的一位启蒙思想家.对于严复翻译思想与翻译策略的研究,与严复救国思想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严复"达旨"式的翻译,是"开民智"这一救国思路在严复译书领域的具体体现.严复的翻译是一种以翻译目的为中心的翻译,其目的就是让读者有兴趣阅读他的译作,接受其中的思想,达到"开民智"的目的,进而实现拯救中国的最终目标.从选书、确定读者、把握整体文风、使用具体技巧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这点.  相似文献   

8.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悟性极高,造诣非凡,涉猎诸多领域,成就斐然。一直以来,人们津津乐道于他在音乐、美术和教育等方面的诸多成就,却往往忽略了他在翻译领域的建树。其实,李叔同一生曾经多次与翻译结缘,他翻译的《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在当时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葛浩文译学见解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葛浩文是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介绍到西方世界的最积极、最有成就的翻译家.他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译学见解,即翻译要促进文化交流,译者应"精"于译事、"慎"于译事、"乐"于译事,翻译是忠实与创造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西方翻译规范理论历经了文化转向和社会转向,其研究范式由规定走向描述,理论视角由语言学转向文化继而转向社会学,研究范围也由语言文本扩大到文学、文化再延伸至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等社会因素,极大地深化了学界对翻译活动的理解。然而,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和学术创新的需要,从事翻译规范研究的西方学者们回避前人研究领域,并使用不同术语来描述类似事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研究领域热点轮换和术语滥觞的局面,妨碍了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引起学术界的反思。社会转向标志着翻译规范的研究范围走向最大化,因此必然是规范研究的终极转向。今后的翻译规范研究不必疲于转换研究视角,而是强调在社会这一最大载体里综合、系统地研究翻译活动中的各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倍受瞩目。通过三名译者对同一翻译文章所体现出的有声思维记录,比较和分析在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遇到相同的翻译问题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可以找到更为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翻译家,她们是冰心、杨绛、赵萝蕤等,她们的译作如《吉檀迦利》、《堂吉诃德》、《荒原》等,都是公认的高质量的译本。在翻译实践的同时,女性翻译家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翻译理论,这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这批女性翻译家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朱纯深借助中国传统智慧,把翻译的本质简言为"橘逾淮而为枳",翻译现象中原文到译文的变化可以说是橘到枳的变化。本雅明认为译者通过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语言碎片互补彰显上帝的纯语言。不同的译者在实现橘到枳变化的过程中,展现不同的翻译方法,采用不同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4.
归化和异化问题是近年来翻译界一直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是由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的。归化就是译者从译入语的读者的立场出发,将原语中的异国情调变成读者喜闻乐见的本国风味,是一种"读者向的"翻译。异化是一种"作者向的"翻译,即译者将译入语的读者引入作者及其文本。在实际翻译中,可以依势而定,通过强化信息增补、联想翻译法、概念翻译法等将两者相互交融起来。  相似文献   

15.
《促织》是蒲松龄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从词汇、句子结构和理解三大方面对比分析著名翻译家张庆年和丹尼斯、维克多等的两种译本,体现中西译者作为不同的翻译主体的不同的译风,分析其译风不同的客观原因,以期对国内译者提高翻译质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尽管译者明白关注翻译的交际方面的重要性,但要产出真正具有交际性的译文殊为不易。译者之所以不易将自己置于接受者的地位是因为译者要与五个接受者角色相关且不易将这些角色区分开来,提出译者出现的种种错误是根源于对接受者角色定位不清,让译者明白这些错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交际翻译这一概念及这一概念背后的过程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谁在翻译?——女性主义译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传统译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性别歧视,女性和译者同样处在相对低下的地位。女性主义译者从性另日的视角入手对传统译论中的原作与译作及作者与译者的关系进行了重新阐释,并积极彰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提升女性地位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翻译及译者的地位。然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某些方面的做法过于偏激。过于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做法导致了对读者的忽视。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理论冲破了二元对立,重释忠实,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从女性译者的身份出发,强调凸显其主体性,张扬"叛逆"即再创造。然而,为了实现其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的目标,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过于强调对语言的"操纵"和对译者的"干预",在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上存在矛盾之处,有些观点也较为激进,因此,现代译者必须持辩证态度对待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才能更好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19.
翻译工作者要进行完美的表达,绝不能忽视修辞学.对英国名著<简爱>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词的搭配、释义的选择、抽象名词的翻译、文化意义的选择及文体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可得出结论在翻译的过程中,交际修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使表达更加准确、更加流畅、更能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探讨译者的儿童文学翻译观,我们发现大部分译者采取的是舍弃双关语的翻译策略,反映出译者在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等认识方面的局限性和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翻译观.儿童文学的译者应该解放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在充分把握目标读者特点的基础之上,尊重并信任儿童,以译作与儿童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儿童本位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