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更好地服务于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试对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发展新格局,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要举措。然而,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征程上还布满很多问题和矛盾,如城乡基层党建资源的相对分割,构建新格局的内在动力不足和现行基层党建体制障碍等,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是不断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杨白英 《金陵瞭望》2010,(17):23-2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为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县以“强基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研究对象,从对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理论内涵着手,通过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坚持以提高城乡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和服务力为目标,围绕“共”字做文章.使城乡党的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统一,让党建工作更好地引领城乡经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遇见了多重的深层障碍,这些障碍迫切需要我们寻找现实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离不开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这一具有固本强基意义的基础工程.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推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需要进一步研究既有实践经验、存在问题和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乡接合部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城乡接合部工作的根本保证。对前进街道(乡)党工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表明,开拓创新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选好载体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前提;建好工作机制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保证;领导高度重视和以身作则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城乡党建一体化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围绕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实践提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新举措。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要在科学理解和认识其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树立城乡党建一体化的整体观、发展观、协调观、系统观和服务观。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党建引领已成为促进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重要制度安排.北京市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开展社区议事协商.以北京市J社区365协商议事厅为例,从赋权嵌入、实质嵌入、组织嵌入、合作嵌入四个维度研究议事厅的需求反馈机制、协商议事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评估机制建设.研究表明:社区协商议事的四种治理机制被党建引领的协调性模式整合,实现党建引领的深层嵌入;党对基层社区治理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主体激活、资源共享、组织覆盖、价值融合得以凸显;党建引领通过发挥多方主体合作共治的联动成效,推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新格局,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有效协调社会力量、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开展社会管理。通过分析浙江省农村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等多元主体协同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实践,构建新时期独具浙江特色的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格局、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以区域化党建的空间拓展和实践深化,在更大的空间和领域融合力量、整合社会,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是城乡基层党组织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时代使命。区域化党建引领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城乡基层党组织积极回应社会生态环境变化、主动调适基层党建行动逻辑、系统重构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策略,通过结构引领、功能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促进县域内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结构融通和功能互通,以保障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建党百年来,农村社会治理主体伴随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协同共治主体、乡村振兴新时代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统领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建党百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与农民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演进逻辑和党的政治引领与农民自治实践相统一的行动逻辑,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治理主体演进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下沉要求农村党组织进行功能转型,创新公共服务职能。豫西Z村党组织在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中进行了创新实践,表现为建立"民事村办"服务体制、实施"金喇叭"和"金钥匙"工程三个方面,并形成了以服务为导向、党员为主体、村民为动力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建设的个案经验。总体来看,Z村党组织创新实践的个案经验属于自我生长型的草根经验,这种草根经验不同于政府主导型经验,它来源于农村和农民,在实践中更具有生命力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要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此,必须完善乡村党的领导制度,提高乡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党组织功能;积极注入新鲜血液,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改善对农村自治和民间组织的领导,扩大党的影响的覆盖面;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持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党组织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一贯作风。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贯性与有效性是分不开的。当前我们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建进行历史回顾,对于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中央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向各级党的基层组织提出的新的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各高等学校学生党支部必须成为学习型党支部。结合高等学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特点,遵循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规律,高等学校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必须转换思维,建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创新学习形式,活跃学习氛围;构建具有联动作用的制度体系,将学习落到实处;加大经费投入,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村民理事会的基层治理功能及其完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理事会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以社区、村民小组为基础建立的新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它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是官民合作治理的有益纽带,是信任危机治理的有效制度,是农民参与治理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村民理事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新事物,仍然存在着与村"两委"关系不够明确,家族宗族势力的不当干扰,内部运行机制的不健全,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其基层治理功能,从而使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和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更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党组织在这一格局中的职能定位应该体现在领导、协调、保障、激励这四个方面.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进社会治理的职能,必须从组织建设、工作方式、党务干部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反思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实现基层党建由单纯强调组织覆盖向各方面工作全覆盖转变,由执政党单方面治理向社会各个主体共同治理转变,由单一的应急治理向全面的科学治理转变.同时,进一步从思想、作风、能力、制度四个方面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水平,从健全体系、培养骨干、强化职能、加强监督四个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对陕西部分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因素。从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水平、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建立推进农村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专业队伍三个方面,找到了提升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网格化管理日益被视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模式而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实践。从城乡比较的视角看,作为一种最初孕生于城市社会的治理模式,网格化管理与城市社会的高密度空间格局、高频次治理事务的特质相适配。而乡村社会的分散化空间格局、低频次的治理事务,以及乡村基层政府相对灵活高效的部门协同机制,决定了网格化管理模式与乡村社会基础之间的适配错位。网格化管理模式在乡村社会的具体实践诱发大量简单事务和治理对象的私人性事务涌入正式治理体系、基层治理主体的避责式消极应对,整个基层治理体系也由此偏离了简约高效的基本定位。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构建与乡村社会相适配的治理体系,网格化管理在乡村社会的推广应用需要更加审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