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抗日根据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党的历史上所进行的第一次较为全面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这种在特殊的民族战争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建党路径、建党方式、整顿组织、党内教育、领导工作、核心和堡垒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团结和带领各抗日根据地群众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的一些做法对处于和平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组织保证,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新时期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应对新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关系着农村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着手,探讨并提出了贴近农村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继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基层党的建设重点与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这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增加农村基层党建的财力投入,发挥农村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工作方式以及优化农村基层党建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围绕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而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夯实新农村建设组织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针对农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发挥巨大的作用,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组织基础。本文以恩施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践为例,根据机关报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及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征程中,党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建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奠定初步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历经曲折发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以全面推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加强。百年征程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许多的经验启示:结合形势和实际,科学判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定位;紧扣党的中心工作,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抓住关键,选优配强,建设高素质的带头人队伍;创新组织设置,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勇于自我革命,重视党内教育,永葆党组织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理论的基本观点,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建的历史实践,着眼于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现实需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价值定位、推进原则与根本立场出发,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如何推进建设以及建设是为了谁、要依靠谁”等重大理论课题,为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思想引领力、服务力进而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一定要切切实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一项中心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及其影响力总体上呈弱化趋势,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将成为今后农村党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实现中原崛起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状况与实现中原崛起的重大历史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必须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党百年来,农村社会治理主体伴随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协同共治主体、乡村振兴新时代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统领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建党百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与农民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演进逻辑和党的政治引领与农民自治实践相统一的行动逻辑,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治理主体演进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同时也找到了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贪腐整顿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整风和整党运动,从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党的廉政建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廉政建设的完善成熟。全面总结党的廉政建设经验,明确党的领导为核心,夯实思想教育为基础,筑牢制度建设为保证,紧抓权力监督为关键以及营造文化氛围为导向,对于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廉政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由“虚”到“实”的根本转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着重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紧跟党的步伐,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走过了百年辉煌历程。百年来,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将党领导团正确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坚持改革,不断增强团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能力;教育引导青年,重视青年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建设中,共青团要不断突出政治性,增强先进性,保持群众性,巩固、夯实、筑牢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领导基础、政治基础和青年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次把"三型"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特征,上升到党的 "三位一体"建设的战略目标,对高校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模式将大学三大功能与党组织"三型"建设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在学习、服务、创新方面的优势作用,推进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以及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从实际出发制定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制度,探索确立了体现民主集中制精神的统一高效、分部分级的干部管理体制机制,不拘一格地选拔任用干部,多渠道和多形式地培养训练干部,使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信的思想。主要包括:增强理论自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重要使命;获取民众广泛的精神"认同"是无产阶级政党增强理论自信的根本目标;教育与自觉相结合是实现理论自信的基本途径。探讨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信的思想,对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增强理论自信的时代要求,也是研究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信思想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决定其走上了一条政党组织主导的现代化道路。而唯有作为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使命。将使命型政党的内在特质和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概括,才能从学理上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逻辑。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现代化变革,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现代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与现代化制度基础的奠定、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这三个阶段。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巩固,其领导方式也得到了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随着革命事业的变化发展,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及其统一战线的发展模式应时而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遵循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脉络,追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下发展模式的变迁,不断走向成熟与稳定,对于进一步总结经验、探寻其规律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新时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时,时人正在反思民国初政党政治的弊端。沽名钓誉、争权夺利成为当时政党的标识。在如此氛围中,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具有了改造政党的自觉和努力,致力于将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一支不同于旧式政党的新型政党。从理论指导来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自己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因此,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为己谋利,不为己徇私。此价值立场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自己的最终衡量标准,敢于刀刃向内、向一切不利于实现人民利益言行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从现实需要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面临的险峻考验和危险,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的热情,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坚固组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组织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来看,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自我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得到很好的传承,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自我革命得到进一步强调,并得到充分实践与发展。以自我革命解决党内矛盾,成为中国共产党经常性的做法;以自我革命破除错误思想、路线、方针的影响,确立正确路线和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的自我革命实践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得以清晰起来:从性质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的思想斗争;从内容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指出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的错误和缺点;从目的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和分歧,达到团结统一;从保障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离不开党内民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