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爱德蒙·博克(Edmund Burke 1729—1797)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继承了培根的经验主义及洛克的感觉主义,是在美学领域第一个比较彻底地以他们奠定的经验归纳法来研究美学问题的美学家。其美学思想接近于霍布斯,偏重于人的本能和情绪。他受休谟影响较大,但没象休谟那样导向于怀疑论和唯心论,并比较尖锐地批驳过夏夫兹博里和哈奇生的某些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博克在青年时代写下的美学专著《论崇高与美》(全名为《关于崇高与美的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  相似文献   

2.
近代启蒙美学是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真正源头。近代启蒙美学的三个理论支点是康有为的哲学、严复的进化论和王国维的审美境界说。梁启超和王国维的美学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两个价值取向:梁启超主张国家本位的民族国家主义,而王国维主张个人本位的意志主义。民族国家主义的美学总是处在美学发展的中心,但它从来没有成功的美学实践,王国维关心个人精神状态,寻求心灵慰藉的美学精神构成了中国美学精神的真正内容。这两个传统的对立既是中国传统美学“载道派”和“性灵派”的延伸,又揭示了:走上理性主义历程的中国现代美学,它的一只脚已经跨出了中世纪,另一只脚刚刚抬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探求审美客观必然性的过程中,经验主义美学陷入“审美趣味无争辩”的境地,理性主义美学则将审美与认识等同起来,从而取消了审美的独立性,认识论美学无法自圆其说。“应当”(sollen)是考察康德美学思想的一个关键词,不同于必然性,它表示一种应然性。“应当”一方面表明反思判断力与知性、审美与认识的联系与区别,另一方面是一种自由。由此康德认为审美的必然性是主观原则上的“应当”,从而超越了认识论美学。  相似文献   

4.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明确地提出:美根植于人性深处,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游戏冲动是结合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冲动,它们根源于人性的抽象结果(人格、状态及其相互作用)。这些观点,不仅直截了当地综合了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两大美学思潮,继承了康德的美学思想,而且开启了黑格尔把认识论美学、本体论美学和辩证法美学融为一体的思路,同时也最明确地表明了席勒的审美人类学的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一脉相通的。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美学史这座百花园中,近代理性主义美学几乎是个被遗忘的角落。“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在这一时期几乎完全没有在任何名目下论述过美学问题。”著名英国美学史家鲍桑葵在《美学史》中的这段话颇具代表性。如果这话是正确的话,那么要写出一篇讨论斯宾诺莎美学思想的文章应是不可能的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启蒙主义思想家特别是莱辛、文克尔曼、歌德等人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斯宾诺莎理性主义美学的影响,这说明斯宾诺莎理性主义美学的存在确是不容抹煞的事实。美学史家之所以常常把斯宾诺莎理性主义美学置于视野之外,大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就是把美与真、善割裂开来,以为美可以脱离真、善而单独存在。其实,美与真、善在人类精神世界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三大追求,从柏拉图开始就把美与真、善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美学前期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说,其方法是以先验哲学为依托,侧重经验分析方法,将理性和非理性方法统一起来对现今或偏于理性主义(李泽厚)、或偏于非理性主义(潘知常)错误方法都有警示作用。朱光潜后期美学在研习马克思实践美学基础上,提出了美在主客体(不是“观”)的统一,同时他理解的“体”不是“实体”,而是将“体”消溶于历史之中,甚至把美学和美学史视为同一的,这和现在实践或新实践的美学观点都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7.
亨利·霍姆是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美学史的贡献是:对"美"这个范畴的研究达到了当时美学的最高峰;创造了"宏伟"这一新的美学范畴。文章辨析了霍姆的美学思想与其他经验主义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夏夫兹博里美学思想漫评杨利辰作为十八世纪主要思潮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是在培根、霍布斯和洛克等人哲学观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在总体特征上呈现出强烈的经验主义和感觉主义色彩。为启蒙主义奠基的培根,曾激烈地抨击过经院派玄学思辨是只会从自己腹中吐出丝来织网...  相似文献   

9.
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相比,大陆理性主义美学没有取得令人称道的成就,其原因是专制主义政治和理性主义哲学否定了审美想象的独特地位和文艺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洛克通常被认为是近代第一个将经验主义构造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哲学家。但是,他在使经验主义认识论理论化、体系化的同时,又将诸多理性主义因素容纳于其经验论体系之中。他不仅与笛卡尔等理性主义者一样视“实体”为最高认识对象,而且主张人具有“天赋”的认识能力并极力推崇“直观的知识”和“解证的知识”。洛克的经验主义体系之所以表现出明显的理性主义倾向,既有本体论上的原因,又与其所处时代人们对理性的崇尚以及对传统知识定义的信守密切有关。洛克的某些思想成为后来康德综合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11.
哲学史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成“客体——主体——客体与主体的统一”这样三个大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大圆圈”,古代和中世纪着重在研究客体,到近代初期转化为着重研究主体,而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前夕则达到着重研究客体与主体统一的阶段。当然每个阶段又包含着小的阶段,其中同样也包含着“客体——主体——客体与主体统一”的“小圆圈”。如果按照这种观点,则认识主体问题应该是我们所要探讨的近代初期这个阶段哲学最着重的问题。不管怎样,这一时期的哲学,既以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派哲  相似文献   

12.
哲学史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成“客体——主体——客体与主体的统一”这样三个大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大圆圈”,古代和中世纪着重在研究客体,到近代初期转化为着重研究主体,而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前夕则达到着重研究客体与主体统一的阶段。当然每个阶段又包含着小的阶段,其中同样也包含着“客体——主体——客体与主体统一”的“小圆圈”。如果按照这种观点,则认识主体问题应该是我们所要探讨的近代初期这个阶段哲学最着重的问题。不管怎样,这一时期的哲学,既以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派哲  相似文献   

13.
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es,1596——1650年)是近代西方理性主义①的创始人,在我国一直都被认作与经验主义相对立的“唯理论”鼻祖,更由于其哲学基石“我思故我在”而被误解为完全推斥感官知觉、拒绝经验的沉思哲学家,享此殊荣已达数十年之久。随着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原有的“经验论唯理论对峙”界限并不是很清楚明晰的。经验主义者弗·培根的感性理性联姻、霍布斯对理性的偏爱、洛克的直觉知识为最高真理自不待言,就是作为理性主义者的莱布尼兹也提出了“事实真理”和“推理真理”的划分,斯宾诺莎则更是把容观存在的事物的共同特质作用于感官而形成的共同概念看作是理性的基础②。由此,我们不得不对“经验论”“唯理论”的范畴界定一改再改,最终达到了对“凡是在理智中的,必定先在感觉中”这一无法再退缩的古老命题的态度上:肯定该命题的,即为经验论;否定该命题的则为唯理论。③这一状况一方面说明了原来的见解有不恰切之处,另方面也反映了更深层的问题: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家们恐不象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简单、片面、武断。本文提出,经验及经  相似文献   

14.
从重新界定“美是什么”开始,桑塔耶那宣告了思辨美学的无效.他把感觉经验作为新美学的奠基石,将美与人的主观感觉紧紧相连,提出了美的“快感说”和艺术的冲动论.尽管桑塔耶那不同意传统思辨美学的客观主义立场,但是,把审美对象自然化、经验化,将诸种审美现象进行生物学和经验主义的诠释,使桑塔耶那的美学没能超越客观主义,也没能走出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5.
从古希腊关于语言起源的“名实之争”,到17、18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关于“语言天赋论”的不同观点,再到当代美国结构主义和生成语言学派之间的对立,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始终贯穿于西方语言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如果以理性主义的视角梳理西方语言学的发展脉络,探讨理性主义在语言学史发展中的地位就会发现,理性主义使语言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而又成为一门领先的学科,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从主体生理心理角度去阐述美学问题,悬搁了对于客观“美的本质”的追问,在研究方法上注重采用经验实现的心理学方法,并开启了美学上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从而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现代转向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哲学史上,通常都把叔本华视为理性主义的掘墓人和非理性主义的奠基者。事实上,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谢林才真正是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先驱。谢林的“理智直观”可谓是非理性主义的最初表现形式,而且在其论著中,谢林较早从哲学高度探讨了艺术创造中无意识的问题。谢林思想中所流露出的非理性主义为所有后来的非理性主义提供了方法论的样本。  相似文献   

18.
非理性主义是与理性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潮。否认或贬损人的正常的意识活动的作用,特别是否认或贬损理性思维的重要作用,把神秘的非理性的意识活动作为唯一真实可靠的精神内容,是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从古典西方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中,非理性主义始终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总是在与理性主义哲学的相互联系和对立中得到发展和深化。本文试从这种联系中来阐述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基本思想及其发展和演变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大卫·休谟(1711—1776)是英国经验派哲学家和美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关于自然宗教的对话》、《论审美趣味的标准》以及《论怀疑派》等。休谟主张用“哲学的精密性”来指导美学。他的哲学观点主要是受洛克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主张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并对经验作了趋于主观的解释,从而走向怀疑论的极端。休谟的美学观点从属于他的哲学观点,必然侧重在对经验的主观解释。  相似文献   

20.
席勒是近代启蒙主义的美学家和文学家。对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的审美主义第一人,也是超越主体性的主体间性美学的鼻祖。席勒虽然是在理性主义的哲学框架内建立美学理论的,把审美作为达到理性的手段,从而使审美附属于理性,但是,他的美学思想最终突破了理性主义的藩篱,摆脱了美对于理性的依附,走向了审美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