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赫胥黎的完全人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赫胥黎关于完全人的教育理论 ,认为赫氏的完全人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从而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个体心灵上的融合。文章的最后分析了赫胥黎培养完全人的方法 ,这对于今天我国的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斯诺与莱维斯关于“两种文化”的论战,使大多数人都感到迷惑。论战引起的激动情绪,使得争论的主要问题反而模糊不清。艺术派和科学派各自退到自己的阵营。现在,阿尔杜斯·赫胥黎挺身而出,建议双方和解。再没有任何人比赫胥黎更能看到这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了。他出身于那个对科学启蒙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家庭,本人又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具有诗人幻想和现实感、并以风格优美明晰著称的作家。赫胥黎先生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文学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文艺心理?文学语言是什么性质?  相似文献   

3.
赫胥黎在其作品<美妙的新世界>中对科学技术进行了强烈地批判,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奴役和异化的工具,但是,时间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是自由的推动者而不是枷锁.在这一点上,赫胥黎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都忽略的人的主体性,未能正确预言科学技术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国进化论者赫胥黎的孙子A.赫胥黎(Aldous Huxley)是英国当代颇有影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他在1932年出版过一本预言性小说《美丽的新世界》;最近又出版一本散文集《美丽的新世界重游记》,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攻击。帝国主义的宣传者总是诬蔑社会主义国家为和法西斯一样的极权国家,而他们的政体是民主政体;这一套手法早已成为司空见惯了。A.赫胥黎的毒箭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从这篇书评看来,连英国人对他的危言耸听也变得腻味了。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开创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之路导致了科学的诞生首先,在上帝的名义下使知识统一起来,不协调的知识足以产生张力;其次,为了证明上帝存在不得不进行理性推理和实验活动,从而弘扬了科学精神;第三,神职人员必须具备大量的知识才能合格,要想成为好的神职人员还要能够进行有效的推理和实验,这就为科学的诞生培育了大批的科学工作者和创造了丰富的科学活动内容.自托马斯之后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的诞生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向.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阿奎那(1226—1274)作为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他的思想理论(即托马斯主义)被誉为中世纪黑暗中的“理性之光”,代表了中古封建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精华,起到“连接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桥梁”作用。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他的思想理论对近代乃至现代西方学术界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现代西方出现的新托马斯主义,就是托马斯学说的影响在现代的延续,也是托马斯主义的精神在现代的复活。新托马斯主义者强调他们是托马斯学说的拥护者,而且他们的学说中保留了托马斯主义的主要原理,如承认上帝的存在,肯定世界是神造的,神是世界的基础,这是新老托马斯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根本前提。因此,在实质上两者没有根本区别。但新托马斯主义又不完全同于中世纪的托马斯主义,作为现时代的托马斯主义,他们与托马斯主义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对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政权与教权(即国家与教会)这三对关系上的发展。以下我想从这三方面来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是当代哲学发展的历史趋势,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理论以及德国当代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严复的《天演论》通过有些意思的增删以及他白己的案语,使《天演论》基本不再像赫胥黎原作《进化论与伦理学》那样是一部伦理学的著作,而是一种结合自然科学理论的人文政论的著作。赫胥黎更多从人类的观点、从长久和永恒的观点看问题,而严复更多从一个民族的立场、从时代和现在的观点看问题,所以,赫胥黎有悲观主义,而严复有危机感。严复这种危机感有居于弱小民族的某种正当合理性,但是,在人类社会中除了竞争还有合作,而合作除了利益的纽带,根本上还需要道义的维系。  相似文献   

9.
托·亨·赫胥黎(Thomas Henzy Huxley,1825—1895)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以“科学界权威”的身份经常参与英国政府制定有关科学和教育的政策、法案等活动,对于推动初等学校、公学和文法学校、大学的改革起了积极作用。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第一个初等教育法案,赫胥黎作为皇家伦敦学位委员会成员参加了这个法案的起草工作,并且是“初等教育体制委员会”的负责人。这个法案为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赫胥黎参加了10个以上的学术团体(包括专业学会、科学家协会、科学家俱乐部和文学、艺术协会等)和科学技术知识促进会,从事广泛的学术活动和普及文化科学知识的活动,对促进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进化学说之于中国,输入是颇早的,远在严复的述译赫胥黎《天演论》”,鲁迅正是从严译《天演论》接受了进化论的巨大影响。《天演论》是一部很别致的书,它并不是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忠实译本,严复作了重大的取舍、改造、发挥,以至简直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著作。赫胥黎的观点本来就不同于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严复的观点又不同于赫胥黎,鲁迅受了《天演论》很深的影响,但也很不同于严复。要研究鲁迅的早期思想,不可不将这个问题辨析清楚。  相似文献   

11.
一、美国美学的发展概况 美国是一个仅有二百年历史的国家,它的许多科学并没有悠久的、坚实的传统。主要是受外来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美学也是如此,连美国的美学家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美国,美学思想的发展主要是因袭别国的美学成果,特别是欧洲(主要是德国)的美学成果。正如美国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在《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在欧洲的和美国的发展》一文和《走向科学的美学》一书中讲述的: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学这门科学在美国还是处在不发达和十分次要的地步,而远远落在世界美学的全部成就之后。托马斯·门罗说:“法国和德国的美学著作很少被阅读;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库恩反对累积实证的、辉格式的科学史研究,并力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内史与外史研究的有机结合,这是非常独到和深刻的。但库恩工具主义的真理观也使其陷入了真理认识论的泥淖。对库恩科学史观的讨论对我国当前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不无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当代中国美学建设的高度,对托马斯·门罗以艺术批评为基础并吸收现代心理学方法多元综合而成的美学科学方法论,做了系统的梳理、审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深刻把握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观,运用逻辑分析和史实论证方法,对常规科学中的争论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尽管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致力于解谜,但常规科学阶段也存在着科学争论。常规科学的争论发生在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也会在不同范式之间展开。常规科学时期科学争论与前范式、危机阶段种学争论的作用不同,它只能对科学范式产生煅打和锤炼的效果,而不能直接引发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天演论》译文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7年,严复对《天演论》的译文进行了全面大修改,修改情况可分20种.本文分别举例加以说明.推测修改时同赫胥黎原著核对的工作做得比较少,而单单根据底本译文做文字加工比较多,故在取得许多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赫胥黎的科学教育思想引领了英国皇家矿业学院的发展,推动了实验室教学的普及,奠定了科学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合法地位,促进了科学教育重心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科学教育和自由教育的关系,深刻影响了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乃至欧美其他国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我们当今的科学教育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时代之子托马斯·曼有人说,托马斯·曼在文坛上的出现就象米尼微从朱庇持头脑中蹦出来一样,迅速而突如其来。他二十二岁开始写作,二十五岁完成了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一举成名,跃居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高峰。托马斯·曼谦逊地把自己的成功归之于他的时代。歌德七十五岁时说过:“我极占便宜的事情是,自己出生在一个世界大事逐日相接的时代。”托马斯·曼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有着“足够辉煌的世界大事和变迁”。若说老年歌德曾满怀忧虑地预言自己身后的世纪(那正是托马斯·曼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浅薄的”,那末,经历了“世纪末悲哀”的托马斯·曼逐渐走出了悲  相似文献   

18.
鲁迅前期(“五四”前后——“二七”大革命前后)宇宙观(世界观)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因素恐怕要算进化论了。他自己就曾不止一次地说他前期是“只信进化论”(《三闲集·序言》)的。鲁迅开始接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媒介者是严复,严复是把进化论引进中国的第一个人。其实他一生并未翻译过一本达尔文关于生物学的著作,使他最负盛名的《天演论》则是英国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意译本。赫胥黎在此书序言中说:“最近许多年来,……我的注意力大部分已经转移到近代科学思想对于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关系上去,”《进化论与伦理学》就是他把进化论运用到哲学,社会学领域的论文集。由此可见,鲁迅打接触进化论的第一天起,即不单单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给予欣喜的拥抱,主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中世纪哲学,是我国以往哲学史研究中较薄弱的一环.这个阶段所以不被重视,客观上是由于基督教神学在中世纪的绝对统治,禁锢了哲学和其它科学的发展,哲学成了被扭曲的神学的补充物.加上现存有关中世纪哲学资料的不足,给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也是事实.但中世纪哲学作为整个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环节,从时间上说,又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仅此一点,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何况基督教至今仍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被广泛传播.而以复活中世纪托马斯主义为旗帜的新托马斯主义哲学,更是活跃在西方许多国家.因此,加强对中世纪哲学的研究,正确分析和评价这一时期哲学领域内的论争,其现实意义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波德莱尔的"应和论"对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托马斯的自然观,通感的运用,生死欲主题,人称的运用,比喻性结构几方面阐述了狄兰.托马斯诗中的"应和论"思想,以及"应和论"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