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和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以河海大学495名贫困大学生为实验组,476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均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在人际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三方面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在贫困大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文科学生低于理工科学生,来自城市的贫困大学生低于来自乡村的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提高个体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及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将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新疆伊犁师范学院328名少数民族贫困生进行了随机问卷测查。相关分析表明,除了敌对、恐怖因子外,少数民族贫困生SCL-90其他因子均与其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SCL-90抑郁、焦虑、偏执因子与其客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SCL-90各因子与对支持的利用因子不存在显著相关;少数民族贫困生消极应对总分与SCL-90各因子里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四个因子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总分与SCL-90各因子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农业院校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无资助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资助政策实施前后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改善,无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影响,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除躯体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测率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2)留守组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阳性症状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3)不同留守类型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的影响不同,且均有统计学意义。(4)留守组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均显著高于非留守组;留守组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非留守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非留守组;(5)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留守经历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中存在调节效应。结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到留守经历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和社会适应问题目前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贫困而带来的大学生辍学、犯罪和心理异常的比例有增无减,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社会支持不仅可以减少或杜绝以上问题,而且更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教育公平。笔者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压力;(2)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3)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善于利用社会支持,且前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文章主要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等方法研究重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学生、全国青年组常模的比较以及不同性别、年级、学科贫困大学生9个因子的得分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等医学院校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测量工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442名贫困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分与其客观支持分在不同贫困等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观支持方面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与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之间存在着线性回归关系.结论:高等医学院校应立足性别主义的视角,关注并构建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把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教育,文章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WLS)和SCL-90症状量表对重庆市5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516名大学生的SWLS得分和SCL-90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问卷法和文献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水平及类型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针对贫困大学生提出改善人际关系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非贫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优于贫困大学生;(2)在人际交往类型各维度上,贫困大学生在主动性和开放性得分上明显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呈显著性差异,而在规范性得分上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呈显著差异;(3)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社会支持是提高其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社会支持量表 (SSRS)、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 15 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采用不成熟或中间型的防御方式的频度显著偏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低 ,其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频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测量表对407名农民工进行测量,探讨农民工心理症状及影响因素,并比较未婚与已婚的差异。结果发现:(1)农民工心理症状整体上处于严重状态,社交回避及苦恼较为常见,社会支持处于一般水平,未婚组与已婚组有显著差异;(2)农民工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心理症状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心理症状、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都呈显著负相关,未婚与已婚组的相关系数有较大差异;(3)未婚农民工的社交苦恼直接预测心理症状,已婚农民工的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都直接预测心理症状,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已婚者保护心理健康更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水平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考查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以及自我和谐量表在心理评估中的作用,对816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其中男392人,女424人,平均年龄19.1岁。调查方法:运用自我和谐和SCL-90量表进行调查,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同时对心理健康水平高与低者的自我和谐水平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SCL-90总分各因子得分与自我和谐量表中的不和谐因子显著正相关,与灵活性因子显著负相关,与刻板性因子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者的自我和谐水平显著好于心理健康水平低者;不和谐因子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有很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等4个国际通用心理问卷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36.5%的贫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或心理障碍,其中:个性内向者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5个因子分上高于个性外向者;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高于城市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者比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自觉有更多的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且应对方式积极主动。建议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自立教育,着力塑造他们的良好个性,帮助他们树立进取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考察了429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大学生SCL-90各因子阳性检出率较高的主要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焦虑,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检出率相对较低;(2)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和"其他"四个维度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3)对前来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的学生进行咨询前后SCL-90总分比较,咨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大学生SCL-90常模修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制定SCL-90江苏省大学生常模,通过随机整群抽样,从江苏省5所高校中抽出1 350名大学生进行SCL-90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除了人际关系敏感与青年常模无显著性差异、恐怖因子低于全国青年常模之外,SCL-90其他所有因子,包括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认为需要定期修订常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选取社交焦虑大学生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被试进行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发现两组被试在交往焦虑量表(IAS)、自动思维问卷(ATQ)、UCLA孤独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偏执等因子分上,前测没有显著差异,后测差异显著,实验组被试前测和后测得分差异显著,对照组被试的前测和后测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认知行为团体治疗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