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了改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效果,提出了基于学生自制视频音频活动的大学英语实验教学新型教学模式。此模式结合了理科实验教学的理念,充分利用了信息通讯技术(ICT)技术,通过学生课外自制音频视频活动将英语听说教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输出量;同时应用网络平台进行自评互评实现了交互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表明,学生非常认可这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学英语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以"教师、课堂、书本"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营销风险管理》课程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明显不足。"《营销风险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是实现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有机的、全面的、系统化的改造,把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实验教学(依托信息技术和工具)、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以提高本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花较少的时间较快学会适应社会需要的本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合唱教学,可以方便教师设计课件、布置作业和评价学生,也可以提供更多的音乐资源和互动方式,帮助教师拓展教学思路。在信息技术视域下,中小学合唱教学应当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完善资源库建设及相关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促进合唱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使实验教学体系不合理;实验教学内容僵化、滞后;实验教学方法陈旧等,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加大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将实验教学改革推向更高的水平。具体措施:重新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着眼培养创新能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推进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我校社会保障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的经验,提出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层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对社会保障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被动性、程式化、单一性等问题,分析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实验课程的选课专业分布、实验难度选择分布、实验成绩分布等3年累积数据,探索研究了实验课程的实用性、兴趣相关性与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学生学习驱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习驱动影响因素与实验教学体系关键要素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主动障碍设置"实验教学理念.针对信息技术应用特点,建立了"主动障碍设置"信息技术应用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五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主动障碍设置"理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在学生能力培养、学习驱动力提高、实验教学体系良性运转等方面体现出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初步探讨出植物生理学教学效果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状况,结果表明: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取向水平呈明显层次分布,其中价值接受、价值偏爱水平较高,而价值信奉水平偏低;教师的教学动机和策略可明显分为信息传输(以教师为中心)和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更倾向选择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动机和策略;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取向与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动机和策略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对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新形势下教学方式的改革.该文作者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拍摄编辑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录像.在实验室滚动播放,实现实时指导;利用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延伸和扩展课堂教学,增加知识信息容量,加强学习指导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使用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增强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利用网格技术高性能的计算资源,来实现网格教育资源的全面共享为教育教学目标,将网格技能应用到基于网格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体现出直观性、交互性等特点,便于教师教、学生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实验教学资源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基础实验训练,培养强化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整合资源,调整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学相长;拓新考核模式。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具体步骤应该是整合相关实验课程,统一开设实验课;合理利用实验室,共享仪器设备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实验教学改革效果表明湿著地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显著增强了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资源开展翻译教学是翻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提高学生实际翻译操作能力的目的,论述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建构.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学习资源多元化、教师权威削弱化等特征,为了满足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英语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应做相应改变,做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者、网络教学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大学口译教学在近几十年来获得飞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大学口译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使用便捷,可以给口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助,弥补教材、课时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有效促进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提高口译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力量,而信息技术是其能力充分发挥的有力保障。首先总结了先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以应用为导向,以需求为依据"的课程改革理念;然后在充分调研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的教学要求对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提出以案例为主的任务驱动和学生分组管理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两届学生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时代,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成功与否,因此"以质取胜"便成为了一个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毫无疑问,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为了教课本,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并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大部分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并不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如此下去,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而现有资源牵涉到方方面面,如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等。本论文主要针对应如何充分利用师生资源展开论述,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英文报刊具有出新词、赋予常用词新的含义、采用一般现在时、常使用被动语态、引用名人名言独特的特点。而高校学生也具有其学习的特点。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结合两者的特点,利用英文报刊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和训练,用以丰富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是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科技和文化信息,丰富知识。  相似文献   

19.
“信号与系统”精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与系统”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核心技术基础课程,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全面开放,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大力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本文着重阐述了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涵及“信号与系统”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筹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教学应针对运筹学课程性质和经管类专业学生素质的特点实施,提起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兴趣和乐趣。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并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策划好课堂讲授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重视运筹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