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词的多义性使得介词成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原型范畴、意象图式等理论,对介词over的12个义项及各义项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其多义认知模式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介词的多义性使得介词成为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视角出发,运用原型范畴、意象图示等理论,对介词"into"的九个义项及各义项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其多义认知模式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空间隐喻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和约定俗成的,介词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产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并最终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介词at-on-in构成了一个"点面体三位一体"的微观系统,它们的原型义及在时间、动作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值得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对介词惯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他方面学习的基础.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又是词汇教与学的难点.认知语言学对于介词的语义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与解释,认为介词的义项之间存在关联,意象图式与隐喻映射是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从认知的视角分析介词at,on和in意义拓展中的理据性.研究表明,三个介词的空间意义与抽象意义通过隐喻关联,并且三个介词的隐喻映射存在系统性.这一分析结果对于语义研究以及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in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静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in的语义映射到六个认知域,延伸出六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in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6.
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是从"on"的空间意义着手,将"on"的空间意义分解为三个义素,即作为介词的"在……上(表接触)"和"在……上(表示被支撑)"义项,以及作为副词的"在……过程中"义项。在此基础上,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应用术语动体、界标、路径可解析介词"on"的语义拓展过程,并给出"on"的语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对介词in的语义进行了深入研究,确立了in的核心语义为其方位义,并通过进一步分析in的义项扩展过程证实in的核心方位语义通过隐喻及意象图示的转换等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中而形成了in的众多的其他语义项.整个in的语义结构呈现出以方位语义为核心向外拓展的辐射语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原型范畴化理论为背景探讨英语介词IN的语义生成、延伸过程及其认知理据。研究结果表明介词IN的空间意义产生于在生活体验中形成的意象图示,方位隐喻为其向非空间语义的延伸提供理据性。IN的多个语义项则构成一个以其空间语义为原型的原型范畴。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的语义结构就是一个范畴。语义范畴以原型意义为中心,通过隐喻认知模式向外扩展和延伸。本文依据原型范畴理论,探讨空间介词behind的原型图式和其语义范畴围绕原型意义向外延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空间介词是表示事物与事物或者事物与处所之间、动作与事物之间某种空间状态或空间关系一类的介词,这类介词既有着介词共有的性质,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它们在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平面都有自己具体的作用或功能。在句法上,空间介词介引表示空间意义的名词性成分,可以自由出现在"空间介词+处所名词+(方位词)"这样的格式中。在语义上,空间介词是介引与空间意义有关的语义成分,是标明具体空间关系类型的标记。在语用上,空间介词除了具有标记、凸显焦点、管界等作用外,还凸显了说话人对于背景信息的选择和显化过程,反映了说话人的认知心理和语用倾向。  相似文献   

11.
语言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促进儿童非语言技能的发展。当所属类别是抽象范畴时,语言对认知产生的影响更大。空间语言与空间认知之间究竟是谁引领了谁,还是这两者通过日常经验的相互作用同时发展,目前尚无定论。跨语言研究、空间语言线索和空间语言表达是研究空间语言和空间认知关系的三种主要范式,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化汉语儿童空间语言和空间认知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省级人均GDP增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的方法,可以揭示区域变量的空间结构形态。通过对1978~1990年和1990~2000年两个时期以来我国省级人均GDP增量变化的全局以及局域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人均GDP增量变化在整体上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而在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则呈现不同的空间关联结构,这种空间结构形态2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增强。这种讨论对于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及政策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的空间效应,构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值影响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并以长沙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例,利用MapInfo9.5和GeoDa0.95i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健性。实证结果表明:离地铁站点越远,住宅楼盘的价格增值幅度越小,呈阶梯状递减规律。最后就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效益内部化融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住宅价值;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  相似文献   

14.
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基尼系数、综合密度指数分别对138家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差异和区域空间密度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分布发展和区域规模发展两个角度探讨了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上趋于凝聚分布,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4区国家地质公园集中,密度较大;空间分布类型已由凝聚型逐渐向随机型转变,地区发展不平衡,华北、华中、西南、华南4区发展迅速,提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应做好市场主导、突出主题、地区平衡、发展平衡等4个方面的工作,以实现国家地质公园健康、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视角的金融地理学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对空间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实体经济贸易研究越来越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金融学,其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对传统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的影响非常大,但是融入"空间"概念的研究相对少很多。目前,包含"空间"概念的金融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理学领域,研究尚处于理论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地理学中所体现的"中心—边缘"模型特征和金融活动空间集聚的特征与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内涵基本相同,而研究方法也有类似之处。笔者提出可以从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出发深化金融地理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空间语言作为幼儿语言交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空间技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通过对近十年国外关于空间语言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影响幼儿空间语言的因素有游戏环境、成人的空间语言和所提供的“脚手架”、幼儿的年龄、性别,以及手势语言等。成人可通过为幼儿空间语言的产生创造一个适宜的游戏环境、多用空间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重视手势语言的作用等几方面来促进幼儿空间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2006—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的动态评价,从全局和局域两个角度检验省域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中国30个省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均有所提高,但5年间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综合得分排名变化不大,地区间发展差距仍较为显著,且各省域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通过空间滞后面板数据模型的建构及测算,发现省域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其影响下,中国省域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空间集聚态势的整体均衡性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8.
以2005—2015年重庆市38个区(县)商品房价格数据为样本,利用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县域商品房价格的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渝东北地区商品房价格稳定性相对最好,渝西地区次之,渝东南地区再次之,主城区商品房价格稳定性最差;重庆市商品房价格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商品房价格空间差异逐渐缩小;重庆市商品房价格区域差异呈现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房地产发展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主城九区,远郊区县的房地产发展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9.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角度研究空间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以GIS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为主要应用,从单一数据层中的空间概念层次关系研究空间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利用该算法对龙海市土地利用进行空间拓扑关系挖掘,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空间关联规则,例如is_a园地∧adjacent_to交通用地→有居民区,以及is_a水域∧adjacent_to耕地^intersects交通用地→有居民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经济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金融比率、金融活力、金融效率及金融密度4个子维度检验了金融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受本地区金融结构的影响,还受到相邻地区金融结构的影响;从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来看,金融效率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金融密度则抑制本地经济及邻近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比率与金融活力显著地带动周边省份经济发展;金融空间结构在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影响的表现不尽相同。应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空间结构与实体产业结构匹配程度;发挥“有为政府”的政策指引功能和“有效市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根据本地产业禀赋基础实施差异化金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