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氏春秋》体现出战国晚期儒道美育思想的会通、合流倾向,而道家以尊重人的自然生命为主旨的养生学说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吕氏春秋》美育思想以"乐"论为中心,在音乐本体论方面主要受道家宇宙本体论影响,具有纯艺术论倾向;在音乐的政治、道德教化功能方面则吸收了儒家礼乐教化的美育观;在音乐的审美心理及其与个体养生的关系等问题上,主要以道家养生学说为主体同时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乐"论观,并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康德将养生学视为与治疗学相对的、预防疾病的艺术,其与中医在养生学的原则方面有三大相似相通之处:强调以德养生、养性,注重以理性克制感性,倡导符合中道的养生之道。对康德养生观与中医养生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既可完善对康德思想的探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中西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老子“知不知”的养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中国养生学的开创者,其养生智慧集中体现在"知不知"的要求上。在他看来,人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心智不明所导致的。因此,他在"病病不病"的独特疾病观基础上,强调养生要诀在于知常复命,关键是抱道不失。如此说来,在生活中坚持"惟道是从"与"唯施是畏",就是养生健康的不二法门,亦即,要知"道"、行"道"。  相似文献   

4.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中医养生学颇有研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类作品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提出了"安"与"和"养生观,告诉人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顺应外界事物的变化,保持生理、心理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才能泰然处世,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5.
嵇康《养生论》的养生思想是完整并有一定体系的,在养生目的上摆脱了社会上一些不切实际的神仙想法,把养生分为"养神"和"养身"两个方面,并论述了"养神"对于养生的重要性,提出了以"知足"为主要内容的养生标准。嵇康的养生思想让养生行为变得更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他指出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6.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特色在于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而且将老子思想解释成了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老子内解》等书关系密切,而且与另一部早期道教经典《老子中经》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泰定养生主论》是元代医家王=编撰的关于养生学和痰证学的专著。该书完成于元朝末年,初刻于元惠宗四年。书中存在一定量的异体字(包括俗体字)、通假字、古字、记音字及常见讹误,就其中的个别疑难字做了考释。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梳头作为保健方法之一,为历朝历代养生学家所推崇。中国古代《养生论》中就有“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之说。《黄帝内经》中也有“一日三篦,  相似文献   

9.
老子对《内经》医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子明确地提出了养生(摄生)概念。老子五千言中丰富而成体系的养生思想,对《内经》的医学养生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老子天道和谐平衡的思想,则是《内经》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庄子哲学有关论述是用养生学阐发的,把哲学养生学化,形成亦哲学亦养生学的情况。庄子阐述养生学的方法有两种,内篇间接阐述:人生观中“师道”所论述的“守”与“坐忘”两种方法,“守”是讲养生的下手功夫次序;“坐忘”是静动修炼中的最高境界。“至人”、“神人”、“真人”的种种神奇本领,有的是潜意识,有的是“意念力”,它们的作用近年来已逐渐为科学实验所证明。处世哲学中的“缘督以为经”和“心斋法”则是小周天功和忘我入静术。政治观中“神巫季咸相壶子”,也透露和反出养生学和气功的情况。外、杂篇则多直接阐述,有论内外兼修、论养神养心、论卫生之经等。与老子相比,庄子的养生学具体且丰富,庄子是养生学与气功的真正鼻祖。内篇与外、杂阐述养生学的不同方法,亦有助于说明它们的归属性。  相似文献   

11.
老子对《内经》医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明确地提出了养生(摄生)概念.老子五千言中丰富而成体系的养生思想,对<内经>的医学养生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老子天道和谐平衡的思想,则是<内经>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葛洪是中国古代知名的养生学家、道学家和思想家,在中国道教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提出了自己的养生内炼思想,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内修外养”的养生内炼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是养生学的发生阶段,后世诸多养生观念皆已开始萌发.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文化内容,不仅长生观念已经广为流行,而且在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漫染下,在饮食、医药、环境、音乐等领域都已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养生经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东坡养生集》系明清之际学者王如锡编纂而成,系统地收录了苏轼诗文杂著及同时代人相关记述。全书根据主题不同,分为12卷。从编纂及分类的理念来看,体现了对于养生真谛的深刻理解与独到的眼光,是养生学发展史上值得重视的养生著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家养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通过对道家养生不同流派的解析,阐述杨朱"顺性命之理"、"贵己乐生"和"全性保真"的养生思想,老子"顺其自然"、"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思想,以及庄子从生理层面的"依乎天理"到心理层面的"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再到精神层面"心斋"、"坐忘"养生的最高境界。指出"顺应自然"、"贵己乐生"、"依乎天理"、"惔而无为"等道家养生思想,符合现代健康观的需求,为现代社会培养正确的健康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中记载了有关保健养生的字,可分为饮食、沐浴、饮水、居住、健身运动五类。表明上古时期保健养生学已达到一定水平,为此后此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嵇康之养生论美学是魏晋玄学的独特表现形式。美是绝对自由作为存在方式的感性显现,嵇康对自由作为本真存在的界定受到中国传统实在论(天道观)的影响。嵇康的养生论美学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天道自然与本真存在之决定,天道是自由作为本真存在的实在论基础,对天道之分有也是实现审美还原的内在依据。其二,纵情失度与人生在世之解构,以过当之人欲为表征的对象性存在是人的实存境域,也是审美还原的现实依据。其三,导养以理与审美还原之进路,导养以理的本质内容是激活本有皆有之本真人性以收敛现实人心并最终实现存在方式向本真存在的还原。其四,任心通物与终极境界之呈现,任心通物既是天道作为终极实在的内在规定,也是美作为终极存在的感性显现。最后,自我分别与养生论美学之囿。本质来说,天道是自我意识的主观建构,天道之虚妄性决定了嵇康美学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并直接决定着养生论美学在本真论、在世论、还原论和境界论诸维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宫观庙宇中的对联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道教对联数量繁多,涉及的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在众多的武当山道教对联中,讲"仙学养生"的对联占有重要地位.武当山道教对联所见养生智慧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性命双修、内丹修炼和动静互摄等四个方面.这些养生智慧不仅是中华养生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它可以给现代人治疗"现代病"提供宝贵借鉴;其对修身养性的讲求,有助于新世纪人们实现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养生理论核心是“尊道贵德”。在他看来,道是养生的根本依据,德是养生的基本落脚点,而生道合一则是养生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文明急速发展的时期,老子有感于人们面对诸多发展的困扰和发展带来的强大心理压力而无所适从状况,提出了对我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影响至深的容和生活态度和养生观。这一生活态度和养生观的理论基础是人须遵循道之容和常规生活,才能生生不息。容和的生活态度就是追求和谐、平衡的生活态度,即老子所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的生活态度,从而保持心灵平静和心理平衡的状态。我国正处于经济急速增长的所谓“转型期”,老子的容和养生观对我们思考如何建设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