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载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基本形式及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研究是近几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载体理论研究中涌现出的崭新课题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载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文中在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基本要求。以生态理念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在科学的生态观的指导下提出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导地位、调适其社会心理生态环境、建设合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网络生态环境等优化拳措。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创新等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指示精神,笔者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水平、所处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深入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针对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指导作用进行剖析研究。当代大学生在具有创新独立、理想远大等特点的同时,其心理素质、行为习惯、思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笔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先进理论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人社会实践、自身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校园景观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挖掘了校园景观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教育资源,探索了以校园景观文化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校园景观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期提升高校校园景观文化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6.
公寓文化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重要载体,重视公寓文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公寓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重硬件设施,轻软件建设;重制度建设,轻教育引导;重活动组织,轻系统规划;重娱乐效应,轻文化引领等问题。通过加强思想引领、环境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夯实理论基础,丰富形式内容,将有效发挥公寓文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要面对的文化环境之一,它正在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进行全面渗透。作为娱乐性、商业性、政治性的文化符号,大众文化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与交往的一种媒介,并且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行为表现。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不可回避,研究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重要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充分发挥其载体功能,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遏制当前亚文化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很强的人格优化功能,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文化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课题组基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并存的状况,通过对重庆10所高校的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核心,两载体,三委会"的高校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即:将高校社区文化出现的问题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起点,使高校社区文化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成部分,从而成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闪光点,进一步成为建设和谐高校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必然处于社会大背景中的某一文化环境,大学生的成长不能脱离一定的文化环境。文章研究了文化环境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关系,分析了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并探讨了文化环境在大学生成长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因大学生为道德社会化的主角而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社会化;其主体除了大学生外,还包括了学校范围内的教师和其他职工;其过程是教化、内化、外化相统一的三个阶段;其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环境、虚拟环境、人际关系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校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环境对人的成才有重要作用。高校文化环境是社会大文化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它通过群体同化作用影响大学生的品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高校文化环境的形成,既是一个积淀过程,又是一个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城乡文化差异与在校农村大学生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在大学校园发生碰撞时,农村学生群体由于文化上的边缘性,容易发生适应性危机,阻碍其社会化进程。只有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着眼于高校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为高校农村学生提供经济帮助.才能推进在校高校农村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来华留学的蓬勃发展,国内高校成为孔子学院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文化传播平台。高校在留学生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传播,不仅对留学生教育本身具有教育价值,对高校发展和国家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它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加深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文化底蕴,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倡导分享理念、设置模块课程、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建设校园环境等策略来推动文化交流,增进文化理解,增强文化体验,寻求文化认同,最大化地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6.
关于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家庭教育的误区、学校教育的误导、社会环境的污染、高校扩招的影响等因素是部分工科院校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从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把握工科院校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内涵。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行政管理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浅析新形式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大学生座谈会和大学生上网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出发,分析了大学生上网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叙述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并从校园网络文化定位、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和校园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西南交通大学越南留学生的调查表明,越南留学生与中国文化的磨合与适应经历了W型模式,分为五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他们所经历的"文化冲击"主要是对新的语言环境、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产生的一种焦虑情绪,面对学业困难引发的情绪沮丧和信心丧失,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困难、精神孤独。为此,接收学校对留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学前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因材施教,加强心理疏导,鼓励他们与中国学生多交流,以减少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文化自信教育没有形成整体内容,校园文化环境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加之西方文化的影响和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导致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文化视野较窄、对文化价值的判断和文化的选择比较迷茫、文化使命感不强等问题。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人文课程,营造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同时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新人。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高校院系教室配置不均、教室自习环境恶劣、自习管理缺乏,是导致大学生自习难的主要原因。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自习特点,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之间的协调合作,采取人员分流与自习场所分流的对策,并对各类型自习室实行分类管理,营造一种和谐自习文化氛围,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自习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