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是我国劳动法中的特色规定,体现了我国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原则。《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的基础上,扩大了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情形,增加了当劳动合同因期满发生终止时要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并取消对普通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年限限制,但对高收入者仍有上限规定,新法的制定很明显加大了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力度,但是作为一项制度,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仍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解除后,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问题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利益的平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在分析经济补偿金性质的基础上,对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及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劳动者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通常做法是,只要是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就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不问是谁提出。这类裁决在司法实践中已成为“通例”,学界也无异议。但笔者认为这是劳动立法的缺陷,对用人单位有失公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也容易引起混乱,理应进行立法修改。笔者的观点是:劳动者主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被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本文通过下面的案例引出的话题进行探讨和论证,用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成立。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确立的基础,也是劳动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劳动法应确认口头劳动合同形式的有效性;应正确处理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关系,把合同解除作为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改革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的条件,对因劳动者方面的原因导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建立一种以期待利益损失补偿为主,劳动贡献积累、伤病补贴和惩罚性补偿为辅的辞退补偿制度;规定用人单位不愿续订定期劳动合同时,应向劳动者支付不稳定就业补偿金。  相似文献   

5.
经济补偿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法旨在调整劳动关系,重在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然而,现有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以及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并得以延续劳动合同时,才具有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绝对权利的规定,却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不利于稳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行《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的立法规定存在的问题,通过价值判断分析法和逻辑与语义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经济补偿的范围应该扩大,标准和方式应该完善,应明确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时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条件,完善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条件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正>为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六种情形: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1.从本条的含义来讲,在试用期内符合两个要件可解除劳动合同:一是不符合录用条件。在录用劳动者时,用人单位对录用职位设定的条件应准确、清晰,详细描述岗位职责,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二是被证明,明确了劳动者不承担举证义务。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解除时的经济补偿是《劳动法》的一个独特的制度,该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决定着实务操作中能否最大限度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现行《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的立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做出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补偿金法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管理》2010,(2):77-77
2009年已经过去了,热点词语很多,比如快女、经济危机,等等,还有一个词就是“经济补偿金”。现在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关注到了经济补偿金这个问题。那到底什么是经济补偿金,在哪种情形下企业会支付经济补偿金,哪种情形劳动者拿不到经济补偿金呢?就这个话题,我们在这里对《劳动合同法》的四十六条和四十七条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1/仅两种情况下辞职要交违约金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从单位辞职提前30天书面告知即可。劳动者要求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两种情况要交违约金。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二是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对劳务派遣劳动关系作出科学准确的界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劳务派遣中,派遣工既与派遣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又与用工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但其实质仍为一重劳动关系。劳动者与两个用人单位共同形成一个劳动关系,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作为雇主方共同参与到这一劳动关系中。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政府主体性、农民工个体及用人单位主体性发挥在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主体性的缺乏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率低、退保率高、保障效果差、统筹层次低的原因,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必须维护政府、用人单位和新生代农民工等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3.
经济补偿与赔偿是用人单位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法律责任形式 ,但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 ,常常对这两种责任的性质及适用的条件、具体操作等问题发生误解 ,从而影响到劳动争议的正确解决。我国此领域有关的法律处理加强和进一步的改善 ,使之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考察了南京市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的运作机制:对养老保险参保单位实行优惠费率制 医疗保险从大病保险和大病互助抓起 失业保险待遇与城镇职工同步提高 工伤保险从建筑业着手实行实名制 生育保险实行无差别缴费与待遇给付,并在分析现行制度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革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和固态化管理模式、逐步提高缴费水平和保险待遇、不断优化管理服务等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险水平与功效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损害赔偿是实现环境损害法律救济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环境损害的特征使环境损害赔偿诸多问题成为环境立法与司法的难点。笔者运用法学与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案例对环境损害赔偿若干问题做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立法与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策略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堪忧,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解决,针对农民工子女受社会重视程度不够问题,提出用人单位应诚信对待农民工;针对学校不重视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提出矫正教育的指向,增强基础性教育和技能性教育;针对农民工家庭失去了对孩子的教育监管能力问题,提出用人单位和街道组织应加强对农民工家长的培训教育;针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提出给予农民工子弟学校足够的生存空间,来解决办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旧是一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格局。在城镇,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职工实行苏联式的完备的国家保险制度。根据我国的国情,应先力求做到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全国统一"、"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而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方式和执行标准可以因地而异,城乡有别。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趋向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