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2000—2018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DEA Malmquist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得益于技术进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间实现了小幅增长;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农村人口老龄化会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也会通过劳动力供给效应和科研投入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此外,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会显著阻碍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该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以及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就业和创业等途径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估算了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2001-2009年制造业31个两位数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并比较了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各项指标都呈现出增长趋势;相比较不考虑环境因素而言,在正确考虑环境管制的情形下,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会得到提高,而且对生产率的增长作出主要贡献的还是技术进步而非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本深化、行业规模、研发投入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轻、重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提要]研究和开发是企业中技术、知识的主要来源,但和生产率的关系学者们看法并不一致,也缺乏其作用情境的讨论。因此,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以2009-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考察了两职合一、政治关联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研发投入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效果具有滞后效应且随时间推移而减弱;(2)全样本中两职合一、政治关联对两者之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3)在不同股权性质、冗余资源、市场化水平、董事会规模的企业中,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及两职合一、政治关联的调节效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根据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分解,得出如下结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波动,其增长年均值为8.59%;技术进步变化率是其主要推动因素,而要素配置效率变化率和规模效率变化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仍较小。此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从变异系数来看,华南地区农业TFP增长率波动对全国农业TFP增长率影响较大;分区域来看,华东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规模效率变化率波动影响最大,华南地区农业TFP受配置效率变化率波动影响最大,以上两方面构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笔者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Bootstrap-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2003-2010年中国37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与剔除不良贷款情况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时期内,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生产率提高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四大国有银行生产率发展态势较为平稳,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生产率波动较大,不过三类银行的生产率水平差异趋向缩小;剔除不良贷款的影响,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红利窗口即将关闭、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否会影响到粮食安全呢?基于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率并不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要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就必须加大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劳动力素质;构建对农业的反哺机制,促进资源向农业的回流;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弥合劳动生产率下降损失。  相似文献   

7.
选取"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4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我国上市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运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运营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规模效率的增长,而纯技术效率的不高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公司人均资本、存货周转率和股权性质与公司运营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是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大样本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9年,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但增长率较低,年均增长0.834%;补贴政策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影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种植规模较大、非纯大豆种植、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补贴政策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补贴政策改革会通过提高农户生产性投资积极性、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水平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由此提出应坚持以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以此扩大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效果;提高政策的瞄准性,实行异质性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1年重庆市27个制造业的全要素产率进行测算,并实证检验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外资直接投资和产业性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重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6.7%;重庆制造产业集聚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发投入正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外商直接投资负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2000—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SFA-Malmquist指数法和面板工具变量法探讨了农田灌溉设施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7年间,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1.66%,技术进步率和效率提升率年均增长1.21%和0.38%,总体表现为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农田灌溉规模的扩张可以在保障小麦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双重驱动;农田灌溉质量的提升表现出正向的技术进步效应,但对技术效率却产生了微弱负向影响,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不显著。因此,在保持灌溉规模扩张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作用的同时,挖掘灌溉质量提升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能,将会是实现小麦稳产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以2012-2017年全国212家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探究其是否会促使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关系发生变化。研究发现:(1)农村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风险承担呈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与风险承担正相关,国有属性与风险承担正相关;(2)市场竞争可以部分调节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即市场竞争增强了股权集中度与风险承担的倒U型关系,同时也增强了股权制衡度与风险承担的正向关系,但并不会对国有属性与风险承担的正向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生产效率变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理论方法,研究了1997-2006年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综合效率,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探求各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世界范围内选取了392家商业银行,从所属地区和金融体系对其股权结构分析,得出的结论从股权分散与集中的角度来看与以往的相似,而从最大股东的性质来看却是公司控股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Hsieh和Klenow提出了一种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模型,龚关和胡关亮对该模型进行了扩展。文章在龚关和胡关亮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只与行业有关的假设,构建了一个新的异质产品的垄断竞争模型。然后结合企业的微观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劳动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根据Olley和Pakes的方法测算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水平,并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1-2007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4.93%;由于资本配置效率和劳动配置效率的双重下降,2007年以后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下降;就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看,中西部地区越来越高,而东部地区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 Hicks Moorsteen指数对中国省域以多维城乡差距为非期望产出的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进 行测度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多维城乡差距的包容性 TFP指数低于传统 TFP指数,技术进步的快 速下降是导致 TFP指数下降的重要原因;城乡差距较小的东部地区包容性 TFP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 包容性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差异;滞后一期的城乡产业发展差距对包容性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全国以及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包容性经济增长存在“倒 U型”关系,城乡差距较小的东部地区,地 区经济发展与包容性经济增长正相关。城镇化率有助于推动全国以及东、中部地区包容性经济增长,但 与西部地区包容性经济增长负相关。产业结构对包容性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要推动经济包容性增 长,必须缩小多维城乡差距,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并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以 及城乡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关乎城市建设。以2012—2019年30家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银行经营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代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10个典型因素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受技术与地域限制发展,经营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主要归因于其过去高速发展中规模扩张产生的大量投入冗余;同时,部分银行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创新能力趋弱,技术前沿的退步也降低了投入产出比。区域经济创新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共享性理念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区域性银行的发展效率。因此,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应结合规模报酬情况,积极推进经营改革,实现技术进步;同时,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理念,将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开放共享等措施具体应用到经营管理中来。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商业 银行为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朝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为探求利率市场 化及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变化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选取我国2006— 2015年68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 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的负面效应 ,且城市商业银行受到的负面冲击最为明显,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改 变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风险控制与管理水平是商业银行经营 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商业银行应推动金融创新,走符合自身的差异化 发展道路,积极拓展除佣金和手续费以外的非利息业务收入,紧密依托 互联网和大数据,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8.
利用马尔奎斯特生产力指数测度方法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生产力增长率,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生产力变化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的数量扩张而非技术效率的改善。在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提高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促进技术创新是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途径,也应当是我国商业银行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可以测度资源和环境约束下2002—2011年中国266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并可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高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城市群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非城市群城市,东部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城市;人力资本、工业专业化、城市密集度和客运能力变量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而货运能力、服务业专业化以及环境规制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