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践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表明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概念的不同界定,分析了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类型、构成要素、基本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表明: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野外生存训练的一个分支,发展与扩充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资源;搭建了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平台,突破了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社会化不足等问题;为创建高校体育生活化、社会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着重对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组织与内容、教学模式等特征进行研究。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特色课程的开设具有综合化、教育的人性化、课程的个性化和校本化特征;并对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特色课程的建设提出建议,为涉海类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分析普通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优势,从中发现尚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拓展体育课程的内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但在安全问题、宣传力度和科研方面尚处于薄弱地位,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4.
对经历过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四川省六所高校1020名大学生进行行为意识、应激反应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在灾害来临时大学生群体心理素质和生理机能较差,有的学生感到恐慌、不知所措、慌不择路,这极易引发次生灾害,也反映出高校体育教育中对生存教育的缺失.因此,高校应重视开展生存教育,将高校体育课与生存教育知识相结合,构建大学生生存教育模式,寓生存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以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训练自己的体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应急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5.
占玉珍  孔祥华 《九江学院学报》2009,28(3):117-118,123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九江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展现状、师资队伍情况、教学环境、教学器材配置等几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究制约其开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议,以期推动九江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发展,同时为其他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课余训练的实施要重视明确训练发展目标,优化师生关系,实现训练内容的多样化,进行竞赛和制度化的结合建设,保证高校体育课余训练对学生终身化体育能力的形成做出贡献。在此重点分析了高校体育课余训练的特点,探索了课余训练对终身化体育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高校体育课余训练的实施对策,对高校课余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定向拓展训练在野外生存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勤  肖琴 《九江学院学报》2007,26(3):118-120
定向拓展是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的完美结合,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在国外,拓展训练与野外生存课程、定向越野运动等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一系列拓展活动。本文通过对九江学院三个学期野外生存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认为在野外生存课程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定向拓展项目训练。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定向拓展项目的运用,给普通体育课带来了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终身体育思想,有助于实现教育部《纲要》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8.
贵州高校推广贵州民族传统体育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贵州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丰富、艺术价值高、浓郁的地方特色为切入点,结合贵州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目前国家体育改革的趋势出发,大胆地提出了在贵州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是一门新型的学校特色体育课程。通过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对该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调研与发展瓶颈的分析,强调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资源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性,提出了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的规划措施,以期完善海岛野外生存课程。  相似文献   

10.
国防教育中的野外生存教育,不仅体现高校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深化改革国防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进一步实现《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提出的课程目标。深入研究,系统地进行高校野外生存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意志是人的实践本质的内在要素 ,它作为人的生命活动自主性的体现 ,就是能动地不受阻碍地认识和利用事物规律 ,促进于人有益的目的实现。因而意志是自由的 ,这种自由是绝对的。意志自由相对性的观点源自对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的区分 ,将自由看作是完全非理性的 ,将意志自由与外部条件混为一体 ,将意志的行动和结果混为一体 ,以及将人的实践本质的意志自由和人在认识活动中的意志自由混为一体的不妥作法。  相似文献   

12.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3.
责任冲突不可避免,如何选择就成一个问题。责任冲突的存在并不否定选择的自由,而恰恰是人能自由选择的结果。人们面对冲突的责任所进行的自由选择,总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责任的紧迫性、不可弥补性和可实施性是责任选择的基本尺度。平等对待原则、权责一致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和优先选择原则是责任选择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主体对客体的模糊把握。从认识论角度看,神话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一种模糊反映;从表现论的角度看,神话是艺术对世界的浪漫模仿;从本体论分析,神话文本的结构是模糊的,其表现为个案的随意性,结构的抽象性,形式上的二元对立、三项组合、可转换性。  相似文献   

15.
《万寿寺》里的时间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小说的主题,又是小说的形式因素:时间的小说塑形指向对自我之谜的探索,通过不断将故事时间放到一个新的时间起始处的手法,以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叙事技巧,将自我扩展为一段广阔的时空,创造出自我的奇异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共同富裕内质意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发展历程的考察,厘清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来龙去脉、发展创新,从而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思想,启发和指导实践政策的制定。研究认为,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实现“所有的人富裕”的合规律性设计;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实质是社会财富共享,出发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前提是生产力不断提高,保障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遵循社会主义应有之义提出共同富裕理念,基于现实国情辩证把握共同富裕内涵特质,在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更加突出共享的特征;中国实践的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和适度差距的统一,是共创财富和共享财富的统一,是远景展望和分步实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从时代的呼唤、教育的任务、学生的需要等方面论述高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从教育观念、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目前高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遇到的主要障碍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作为欧洲启蒙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精神产物,在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中矛盾百出、危机四伏。尼采反对启蒙的设计,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现代性建构的两个支柱: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尼采揭示了理性的非逻辑来源,否定其独裁的权威,同时,谴责人道主义扭曲了人的形象,造成人性的固化与渺小。尼采为现代性提供的艺术式拯救方案虽以失败而告终,却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