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课程思政建设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心入脑,既是课程思政谋创新的必然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更是党和国家稳基业的重要举措。高校课程思政要高质量地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做到“道理”讲清、“学理”讲透、“哲理”讲活,必须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重视教师专业知识与政治素养的提高和培养,提升教学的知识性与价值性;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完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提升教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课程思政工作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文科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类课程的教学经验,在上海理工大学进行强化课程思政要素和环节的“人文物理”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课堂教学内容讨论、思政教育的宣传引导、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文科类大学生的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综合素养类课程的思政育人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工程训练融入课程思政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教师思政意识不强、思政手段落后、思政元素浮于表面等一系列痛点问题.文章以湖南工程学院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提出从营造良好的思政氛围、修订相关制度文件、搞好课程思政融入设计方案、创新课程思政手段和实习指导老师言传身教等方面,探索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改革建设策略.实践表明,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开展培养和强化了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节约环保理念、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引领示范效能.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文化内涵与文化背景开展教育工作不仅是立德树人的宏观教育目标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更是丰富现代教育工作内涵与素材的有效方法.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模式的融入对于提升英语教学内涵、丰富英语教学素材、拓展英语教学范围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转变常规的教育引导理念、深入挖掘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元素、重视教师专业教育素养的培养提升、引入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等路径,提升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果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工程测量”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从课程教学目标着眼,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思政要求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中的思政元素相结合,建立思政教学目标。根据“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与教学内容,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国家和社会、行业和职业、团队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思政建设方案,培养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严谨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为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材料力学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四方面全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结合课程教学实践,采用BOPPPS教学模型以"提高梁强度的措施"这一知识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让思政元素和课程知识完美结合,为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双语教学满足加入WTO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本科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新要求,经及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国外教学资源的引入有利于我们本科教学水平的提升这两个方面,论述了在应用型本科生培养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并结合本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就应用型本科生培养中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双语授课课程的开设及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实践成果进行了总结。文章指出,在应用型本科生培养中双语教学的目的,应定位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水平。在这个定位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双语授课课程分为采用原版教材,中文授课类课程;原版教材加英文板书,英文授课比例不作要求类课程;外文教材,英文授课比例超过50%类课程等三个不同的教学层次。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动态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力地保障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衣料专业为例,创建了学分制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分制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任冰 《人生与伴侣》2024,(10):85-87
<正>引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融合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融合思政元素,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融合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增强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高精尖水平思政课探索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开展高精尖水平思政课建设,首要的问题是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为具体的改革实践提供指引。高精尖水平思政课要筑牢信仰根基,从讲政治的高度突出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牢牢把握授课内容的政治高度,增强教师的政治素养,持续培养学生的政治自觉;要顺应时代大势,从出精品的途径把握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适应社会环境变化,适应科技迭代更新,适应学生学习特点;要汇聚多方智慧,丰富教学技术手段,并实现多元统一,形成合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应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倡导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灵活开展实践活动,挖掘当地生物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思政作用。通过介绍课程思政产生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再从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以及建设服务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素材/教材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最后介绍了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研究的四个关键要素,即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理论素养、界定核心概念、结合具体教学语境确定研究选题。  相似文献   

13.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力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当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等为导向,通过合理合适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教学团队遵循“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围绕航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借助“西工大现象”事例,以三门课程教学实践为实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性地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旨在将思政元素渗透性、浸润性地融入工科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程伦理观。分享力学专业课程的改革路径,希冀对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OBE理念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能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成效.OBE理念下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要以学生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质培养为导向,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审视既有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揭示既有理论内含的制度属性和价值观念,要以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传导主流意识形态,要以中国面临挑战引导学生理论创新,同时辅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教学资源建设,基于课程考核结果形成教学反馈,进而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混合课堂的教学模式,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对理论力学课程进行了试验性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在理论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混合教学的方法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旨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通过对理论力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传统课堂与网络课程协同发展的混合教学双优势,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水平,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旨在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育人,培育具有新时代社会责任感和高职业素养的综合性人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存在认知偏差、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实践教学对课程思政重视不够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重塑课程思政理念、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模式以及促进校企合作开展课程思政等方面入手,打造“专业知识+思政教育”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要把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等主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有效性、学理性和实践性。一是把握系统性、有机性、实践性原则,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把握系统性原则,整体统筹、分类实施、协同推进、开放发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整体融入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把握有机性原则,"基因式"植入教材、"生态式"融入教案、"化学式"融入教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握实践性原则,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支持机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实践体系。二是紧扣"融料""融点""融机",切实提升融入的有效性。紧扣各学科专业新时代十年的发展史、奋斗史、贡献史,各学科专业新时代十年诞生的杰出榜样、孕育的精神谱系,各学科专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中的角色定位,精选"融料";紧扣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类课程的育人目标,找准融入的着力点、侧重点、落脚点等"融点";紧扣学生的关注热点,思想堵点、情绪沸点,把握"融机"解"思之惑""心之堵""情之困"。三是讲好"道理""学理""哲理",切实提升融入的学理性。抓住时代之问,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道理"讲深;结合学术逻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理"讲透;融入现实生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哲理"讲活。四是落脚"内化""外化""转化",切实提升融入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坚定理想信念;促使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化于行,练就过硬本领;激励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责,强化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日常教学效果和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将案例教学法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在案例中阐明工程实践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工程案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为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立德树人理念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素养已经成为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构建思政课程时,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实践课程建设,立足“三全育人”角度,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真正为国家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的具体价值与现实困境,构建了“123”实践教学体系,为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思想内涵、价值意蕴、时代价值都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扎根地方文化,扩展实践活动,将东北抗联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发挥东北抗联精神的教育引领作用,对于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效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要全面挖掘思政元素,多维度拓展思政育人途径,充分调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的实效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