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省建设,就是要建设一个以生态与经济协调为基础,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区域。自古以来,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人类经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福建背山面海的独特地形地貌与优越的气候特征,使其形成一个有相对独立特征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其中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具有明显自然资源组成、结构、功能差别,以及经济优势差异的三大生态经济圈,注重福建生态系统的整体与区域特征,保护与建设好三大生态经济圈中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与关键。  相似文献   

2.
福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旅游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当前福建正在建设生态省,开发利用好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对生态省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福建省的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整体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省的三大优势,即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优势,着眼于福建未来发展,提出了福建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战略重点:(1)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2)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群;(3)壮大中心城市,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4)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产业群;(5)发挥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福建生态省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涵盖生态、经济与社会等领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和其他社会基础作为生态建设的支撑。海南作为最先建设生态省的示范区,其优势已逐步显现:在自然生态上,主要表现为优越的气候与区位优势、丰富的海陆资源以及多彩的旅游资源;在生态文化上,具有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民俗风情与正在形成的现代生态价值观;在战略支持上,有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这三大优势是海南生态省建设最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也是海南生态省未来发展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内涵,地方生态立法是生态省建设的法制保障;吉林省关涉生态省建设的法规与规章存在着立法方式脱离实际、立法内容不周延等缺陷,为了实现生态立法对生态省建设的保驾护航作用,需要加强和完善吉林省现有生态立法。  相似文献   

6.
积极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省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工作重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消费方式转型是河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产业发展路径的确立为全省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内在制度的演化,形成与外在制度的互补,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继续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着力提高对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采取多项措施,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从整体上推动和促进河南生态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省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工作重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消费方式转型是河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产业发展路径的确立为全省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内在制度的演化,形成与外在制度的互补,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继续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着力提高对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采取多项措施,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从整体上推动和促进河南生态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省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工作重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消费方式转型是河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产业发展路径的确立为全省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内在制度的演化,形成与外在制度的互补,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继续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着力提高对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采取多项措施,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从整体上推动和促进河南生态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省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工作重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消费方式转型是河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产业发展路径的确立为全省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内在制度的演化,形成与外在制度的互补,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继续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着力提高对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采取多项措施,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从整体上推动和促进河南生态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理念下河南省消费方式转型的障碍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省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工作重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消费方式转型是河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产业发展路径的确立为全省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内在制度的演化,形成与外在制度的互补,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继续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着力提高对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采取多项措施,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从整体上推动和促进河南生态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