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针对实际工况中,45钢是在有润滑的状态下工作,且所受的载荷是变化的情况,课题组在自行改装的MMS-2A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环一块接触摩擦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了在油润滑状态下变载荷对45钢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与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性能进行对比;并对45钢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干摩擦和油润滑状态下的45钢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油润滑条件下的磨损量比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量要小很多;在油润滑条件下,45钢的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疲劳剥落。研究验证了油润滑的存在有助于改善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导率和表面张力的测定,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烷基-α,ω-双(二甲基酰氧乙基溴化铵)(Ⅱ-12-s)酯基G em in 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及其溶液表面吸附和形成胶团的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在298~318 K,临界胶团浓度(CM C)和平衡表面张力(γ)分别为2.51×10-6~4.24×10-6m o l/L和32.9~34.2 mN/m,表面吸附和形成胶团的自由能分别为-68.78~-77.20kJ/m o l和-40.91~-49.80 kJ/m o l,Ⅱ-12-s在溶液、表面吸附及形成胶团过程中均为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多种实验手段,结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基础理论,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内外在宏观与微观关联性质的分析,研究并基本认清了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成胶机理和破胶机理;论证了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以弹性携砂为主的机理,提出了用悬浮切力来表征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携砂性能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s􀀀1 的剪切速率下,胍胶压裂液和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最低携砂黏度分别为100 mPa·s 和30 mPa·s,在同样剪切速率下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最低携砂黏度比胍胶压裂液小得多。  相似文献   

4.
采用纳滤膜考察了操作压力、不同的料液浓度、流量改变和浓缩过程对两性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中盐的脱除和BS-12浓缩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2.5 M Pa和料液流量为583 L/h下,对30%BS-12稀释后的BS-12浓度144 g/L和氯化钠浓度39.2 g/L料液进行纳滤膜脱盐浓缩,BS-12的截留率达到95%以上,氯化钠除盐率90%以上,可获得含盐量低于1%的BS-12,因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表面活性剂包裹法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使纳米TiO2表面形成一个亲脂性的外壳,从而实现与亲脂性农药的复合。并对复合制剂的光降解性作了初探。结果表明,纳米TiO2的加入能明显提高溴虫腈的光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6.
CTAB/脂肪醇/正戊烷/水体系中的微乳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制作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脂肪醇/C5H12/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讨论了助表面活性剂(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混合体系微乳化作用的影响.在研究范围内,当Km=1时,混合体系形成的微乳区最大.醇的链长是影响微乳区大小的另一个因素,所研究的3种醇中,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所形成的微乳状液含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机械组副组长、全国摩擦学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林庆教授,应邀于10月30日在摩擦学学会陈大鹏同志陪同下来我校讲学。郑教授为师生们作了题为“摩擦、润滑与节能”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作为研究表面行为的摩擦学的一般情况,阐述了不同的表面接触时的润滑所用机制,并着重说明了利用润滑减少摩擦对于节能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今世界上的能源大约  相似文献   

8.
用于挤压成型的传统润滑剂制备与涂层制备工艺的工序复杂且工时较长,存在无法进行滤油工作,易把杂质带入模具内部而损伤模具的情况,以及生产效率低、润滑效果差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课题组基于SolidWorks 2016三维软件设计了一套集热处理、润滑剂制备、润滑剂二次处理及零件调运与表面润滑处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装置。通过过滤池实现对润滑剂碎渣的粉碎及循环过滤使用;设计了零件起吊装置以实现处理过程中零件的转移。利用UMT 3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传统润滑剂制备工艺和涂层制备工艺与课题组所设计装置的试样进行摩擦学测试,结果表明新装置的平均摩擦因数减小7.3%;[JP2]利用VHX 600K型超景深显微镜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验证了挤压成型零件表面处理一体化装置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新润滑装置的设计合理、有效,满足当下零件表面润滑工艺的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无水乙二胺、丙烯酸甲酯、不同链长的脂肪酸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成、酰化和皂化等反应,合成了4种阴离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N,N′-双脂肪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GS-2Cm+1)],并进行了性能表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获得其临界胶束浓度(CM C)、偶联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单个分子的面积和胶束电离度,计算了胶团化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实验结果显示:GS-2Cm+1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过程主要来自熵驱动。  相似文献   

10.
GPS双子表面活性剂与SDBS的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溴化1,4/1,6-双-α-烷基吡啶丁烷/己烷(GPS)双子表面活性剂与普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之间的协同效应,考察了二者复配比例对体系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证明,GPS双子表面活性剂与SDBS之间有强的相互作用;当GPS与SDBS的比例为3: 7时,二者的协调效应最强;连接基对协同效应的影响比烷基链长度对协同效应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pH值为10.86,NaBr浓度为1.0mol/L的溶液气/液界面上的表面压-分子面积的等温线。用自制的Brewster角显微镜(BAM)观察了由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所形成单分子膜的微区形貌随表面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H值为10.86时,Gemini表面活性剂在1.0mol/LNaBr溶液的气/液界面上生成了凝聚态的单分子膜;当表面压较低时,观察到在界面上形成了同心圆结构;随着表面压的增加,这些同心圆可发生聚并而形成多中心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三氯氧磷、1,3-丙二醇、乙二醇单丁醚为原料制备磷酸盐型双子(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进行HNMR证实,同时对其溶液表/界面活性和土壤重金属离子去除进行初步研究。表界面活性研究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CMC为0. 002 5 mmol/L,γCMC为24. 3 m N/m,当浓度为1 mmol/L时,最低界面张力为0. 85 m N/m。土壤重金属去除研究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对Pb2+和Cr3+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与清水相比分别提高了31倍和7倍。  相似文献   

13.
以SN 油田S7 块油藏为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进入多孔介质后,在岩石/油/水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渗流、驱油过程。表面活性剂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分为乳化、运移、富集3 个方面。低界面张力体系能使油珠分散,使油珠直径变小,使油珠易于流动。实验研究表明,注入表面活性剂后,相对渗透率曲线发生变化,水相曲线左移,液相渗透率明显提高,残余饱和度减少。  相似文献   

14.
空气泡沫驱技术全面的驱油机理与独特的气源优势令其发展应用前景广泛。为保证该技术在高温油藏的成功应用,开展了抗温空气泡沫体系的相关研究。通过在温度110 ℃、地层水矿化度6  104 mg/L 条件下,对10 种耐温表面活性剂起泡体积和析液半衰期的考察,筛选出高温泡沫性能良好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S。模拟油藏条件对LS 的泡沫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LS 在高压密闭条件下能形成比常压下更丰富的泡沫,且多孔介质的持续剪切、空气的持续供给有利于产生丰富的泡沫。向LS 中添加浓度0.1% 以上的稳泡剂WP,可明显提高其析液半衰期;将0.2%LS+0.1%WP 的泡沫体系在110 ℃、6  104 mg/L 下老化90 d,析液半衰期仅缩短20%,与大港官80 油田原油的界面张力保持在10􀀀2 mN/m。同时,空气泡沫体系原油乳化分散性能良好,且能实现油水的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在磷酸介质,95℃恒温水浴中,双子表面活性剂16-0-16和3种普通表面活性剂对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铜(Ⅱ)的增敏作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干扰离子对吸光度的影响等,建立了在双子表面活性剂16-0-16存在下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铜(Ⅱ)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40μg-L--1检出限为0.895μg/L,最大吸收波长为590 nm.用该方法测出市售板蓝根中铜(Ⅱ)的含量为1.325 8mg/g,加标回收率为94.79%-97.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1%.  相似文献   

16.
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N-丙烯基十二烷基溴化胺(ADDB)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自聚集行为.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分子聚集体的大小和形貌变化.当ADDB浓度为10m mol/L、温度25℃下时,分子聚集体以囊泡和少量短棒状胶束形式存在;当浓度增大到50m mol/L时,分子聚集体主要以囊泡形式存在;当浓度高达100m mol/L时,囊泡全部转化为长棒状胶束.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DDB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对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聚集体的形貌影响很大,这一结果为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实现调控分子聚集体的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类重要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与阳离子形成加合离子[M+X]+。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ESI-TOF-M S),以直接进样的方式,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加合离子进行了研究。通常在谱图中可见钠、钾加合离子[M+N a]+、[M+K]+。样品中的钠、钾离子的浓度影响对应加合离子的谱峰强度。样品中加入M gC l2,可在谱图上观察到[M+M gC l]+离子的谱峰。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确定[M+18]+峰对应于[M+NH4]+。  相似文献   

18.
将两共面平行荷电微带传输线在横截面内的场区用保形映射变换为矩形内域,从而获得单位纵长传输线的电容和静电能量。以虚功原理计算荷电微带线间的静电力,图示出规范力随系统几何参数的变化,并分析一些典型特例,其中包括荷电弦、窄带和宽带间的静电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碱液处理对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聚合物电解质进行改性,并利用IR、XRD、SEM等表征了改性后聚合物电解质的组成和结构。SEM照片显示改性后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呈海绵多孔状,有利于锂离子的传导。线形伏安扫描测得该聚合物电解质在6 V以内具有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交流阻抗方法测得20℃时改性后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为1.272×1-0 3S/cm。此改性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且对环境无害。  相似文献   

20.
葵花籽油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葵花籽油为原料.采用甲醇进行改性.将改性油与乙醇胺进行酰胺化反应、与磷酸化试剂进行磷酸化反应.制得新型表面活性剂-葵花籽油脂肪酸烷醇酰胺和磷酸酯盐.讨论了反应原理.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对相应的产物进行了IR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