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集体无意识、种族记忆、原始意象等等成为原型批评大厦的基石。他的原型理论从最深层次上揭示了文学的奥秘、文化的奥秘、人类精神的奥秘。“自我牺牲”原型、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原型、“青年——成年(老年)”是众多原型种类中的其中三种原型模式。读者在了解了原型批评方法后,对于文学的鉴赏会有更深一层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弗莱的原型批评将文学与神话连接起来,使远古的仪式和梦幻成为文学的主要结构和内容:但是,弗莱的原型是西方文学中的一种象征,它与荣格的、基于人类进化而形成的原型不同,从而给原型批评本土化带来许多困惑。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将荣格的原型概念融入弗莱的文学原型,从人类的生物与精神进化中寻找到文学原型的本质与本源。只有这样,文学原型才能呈现出人类的普遍意义,原型批评才能真正实现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批评理论,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文学的创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剖析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的"无名女人",阐述了替罪羊、夜莺及美狄亚这三个原型与"无名女人"之间的联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原型批评理论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后 ,以其方法论的性质和与中国传统学问路数的相似性、民族心态的适应性等 ,在文学研究乃至整个文化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取得了诸多批评实践业绩 ,进而形成思潮。但由于外来理论和研究者素质等因素 ,原型批评理论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多不适和失误。  相似文献   

5.
王秀臣 《东方论坛》2008,(3):125-126
自从上个世纪荣格提出原型这一概念以来,原型批评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按照原型理论,创作的源头不是单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是远古人类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经过世世代代的历史积累起来的典型的心理经验。由此推论,古代诗学则是对这种典型心理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最原初的理论命名和经验积累与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一样具有原型的意义。十年前,我的导师傅道彬先生出版专著《晚唐钟声》,这是一部运用原型批评方法阐述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象征意蕴的经典学术著作,他把这种批评方法称作“精神考古”。沿着老师的思路,我一直在思考,既然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意象都可以在上古文化源流中找到精神的原型,那么中国古代的文艺思想是否也存在某种原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文学批评不断地从多种向心与离心的视角寻求文本解释与评价的标准,不断拓展批评的理论时空.弗莱的原型批评从人类学的视角来关照文学与批评,系统地建立了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这既是对新批评派及形式主义的有力反驳,又是一种开启文化钥匙的重要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7.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成名作,自发表以来便受到众多读者、学者的关注,但是鲜有学者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角度予以研究。“森林之王”作为一个重要原型反反复复出现在巴克这一形象之中,因此笔者拟从费雷泽、荣格、弗菜等文学理论家的原型批评理论的角度,对《野性的呼唤》中的“森林之王”原型作以简析。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中国人本主义文化思潮的涌现为原型批评提供了精神土壤 ;在文学批评内部 ,典型理论的困顿则宣告了高度理性化的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的终结 ,原型理论对典型理论的置换实现了文学批评的突围 ;新时期文学创作关于文化原型的探求使得这种批评理论显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荣格对中国的“道”极有兴趣,试图将之纳入到原型批评的理论框架,刘勰“原道”说就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文学本原的探究,与荣格着眼于求索人类文化心理大体相似性的原型批评有相通之处。然而,荣格的原型说立足于宗教观念,从神的形象中归纳出原型;而原道说则是在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人类精神文化的基本形态。原道说对自然的亲和中所蕴含的生态论美学思想不失为拯救陷入困境的原型批评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
从19世纪初不为世人接受,到奠定了英美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人们对《呼啸山庄》的理解和解读经历了不同的时期。现在国内对这本小说的批评主要从其主题,写作技巧,文本结构,象征主义和心理分析等方面入手,从原型分析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文章却比较少。本文就将运用原型分析的理论讨论《呼啸山庄》的主题原型,人物原型和意象原型,旨在深化对小说中涉及的爱与恨,死与生,自然与文明,天堂与地狱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中国文学人类学以人类学的理念与方法来研究文学。在理论上,它主要借鉴了西方的神话-原型批评以及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研究。神话原型批评在理论生成上存在着严重的比附性,本身并不科学,对它的过度依赖令文学人类学的理论视域狭窄。从根本上看,文学人类学是一种文化研究,侧重于文学的外部研究,它无法从整体上揭示文学的特性,也无法逃避文化泛化与相对性的困扰。因此,创建本土化的批评理论是中国文学人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它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成形于加拿大文学理论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原型批评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为理论依据,对《格萨尔》史诗典型性文本中所沉潜的文学原型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原型具有原始性、英雄崇拜、部族意识等独特内涵。这一独特内涵的深刻开掘凸显了史诗的本真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学界很多人认为荣格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不过是催生了"神话—原型"批评,弗莱作为该批评派发展的集大成者而备受关注,荣格则在文学界受到冷遇。笔者认同神话批评与原型批评分属两个不同流派的观点,荣格不仅仅是影响了弗莱,他的心理学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有着广阔的空间。荣格的"原型"及"集体潜意识"概念应用于文学批评,成立了原型批评流派;弗莱受到荣格的启发,创立了神话批评流派。两大流派彼此独立,影响甚小,不可以以此代彼。  相似文献   

15.
对文学人类学在国内外的产生及发展状况做了简单梳理。通过分析研究归纳出文学人类学主要包括:神话原型批评、原始主义批评和仪式研究三个方面。指出文学人类学的出现及发展是当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带来的诸多问题的一种理论诉求。以跨学科为理论基础、结合了人类学观照自身的学科理念的文学人类学成为了新世纪里寻求文学研究突破的一种崭新呼声。  相似文献   

16.
原型批评源自文化人类学、分析心理学和文学评论,是我们探讨世界文学起源、其演变过程和整体性的又一个新的、国际性的尝试,但由于原型本身定义模糊,涉及的领域过多,所以原型批评难以快速地发展。只有从人类的起源、原型的生物性特征和文化变异性的角度,来剖析原型的进化过程,才能科学地证明:原型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外部显现,原型批评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和精神分析批评同样具有理论性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运用原型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诗经》国风诗的水意象做了进一步的探究,文章从水与性禁忌、水与女性、水与性解禁等几个层面进行阐述,以发掘其深层次意蕴,为后世文学意象找寻源头。  相似文献   

18.
神话原型批评由西学东渐到生根本土,经历了从弗莱理论向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延伸与转化。其倡导者和实践者大都具有明确的学科建构意识,他们力图借助人类学观念来促成国学的更新,以实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代转型为终极目的,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范畴。从神话原型批评迈向文学人类学研究,为西方理论旅行中国提供了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原型批评理论对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也不例外。书中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魔法世界,哈利、邓布利多、伏地魔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在原型理论中有其相对应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与文化的双重性关系切入,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文学是人类经验和人类情感的符号象征;(2)文学以原型的方式与人类原始经验和原始情感沟通起来;(3)原型以原型意象、原型母题和原型叙述三种方式呈现。本文还回答了神话原型批评与传统文学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