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内圣外王”思想并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特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同样具有这种思想。老子的外王思想暂且不论,本文讨论老子的“内圣”思想。老子的“内圣”思想,首先是一种道德修养之学。这种道德修养之学以重生为基础,以敛欲为核心,而这两者又分别以尊“道”、贵“德”为归宿。  相似文献   

2.
老子创立了以“道”、“无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由此老子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能悟“道”、弘“道”的“圣人”,教育方法是“行不言之教”。老子还对“为学”与“为道”的关系,以及师道观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为此,可以从探讨老子的哲学思想入手,对老子教育思想的内在要义及其影响进行解读,以分离出其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思想元素。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无为而治”,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老子,因它既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又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不仅如此,自老子提出“无为而治”之后,仅从汉初到魏晋,就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崇尚“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呢?我们就此问题,力图通过对史实的分析,给予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老子的思想中 ,“道”与“德”是两个最基本的价值概念 ,“道”展示了老子思想中宇宙观的总体 ,“德”充斥了宇宙观的核心。而宇宙之总体与核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叫做“玄德”的人生自由美 ,即人的生命的无障碍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老子经济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关于经济方面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他以“道”为其经济思想的核心,以“自然”、“无为”作为经济控制的基本方法,十分重视经济基础的作用。在经济消费方面,他十分提倡“去奢”尚“俭”的消费思想,并以“知足”为其物质消费旨归,充分体现了老子“抱一”、“守中”的消费观。老子的经济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子教育思想阐释与分析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老子教育思想的目的是要培养“孔德”(得道 )的人 ;其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水”和“赤子”(婴孩 ) ;其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无言之教等。本文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批判扬弃 ,充分肯定了老子教育思想给我们今天的教育的反面和正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无为”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其著作《老子》中首次提出了“无为”管理的哲学思想,这是道家辩证法思想在管理方面的运用和管理实践中的延续。“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它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领导工作,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无为”管理作为一种高境界的领导智慧,对于改善组织的管理状况,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参鉴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思想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所在。通过“若水”“不争”、“见素抱朴”、“涤除玄览”等方法去“为道”,可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研读《老子》,就是要深刻体会其“为道”“为学”思想的大智慧及其管理深蕴,并为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9.
论老子“道法自然”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美学观点同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核心——“道”有着直接的联系。“道”是老子以自然之美为核心内容的美学思想的出发点。老子的美学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然美学思想和自然审美观。老子的“道法自然”说体现了他的审美观念、审美认识、审美判断、审美情趣、审美方式和审美目的,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实际上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个开端。  相似文献   

10.
“德”之语义与老子的思想内核朱炳祥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老子思想的研究尽管见解各异,但都认为“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然而,这些研究,皆以汉唐人修改过的通行本《老子》为依据。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据任继愈先生的研究,甲本的抄写年代...  相似文献   

11.
关于老子和《老子》的成书问题,学术界多年来争讼未决,看来还将长期争论下去。这方面的情况,本文不多涉及,笔者之所论者,仅就《老子》一书而言。一“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因此要分析老子思想的实质,就(?)须解决对老子“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尤其是对《老子》中的欲望观问题的探讨,近些年来学者们论辩激烈、见解各异。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的思想是厌世的,消极的,因此他自然是主张禁欲的。这一看法是对老子“无欲”观点的表面理解。实际上,老子对真正的欲望并没有否定。相反,他以“道之自然”等为其哲学基础,构建了一套以自然生命欲望为核心的欲望体系。  相似文献   

13.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其思想体系都是由“道”展开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同样也是人类道德修养的依据。老子把遵道而来的道德修养总结为“三宝”: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的“三宝”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政治思想有其自身的整体性。很少有人将他的政治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从而造成了对他政治思想的不少误解。老子的政治思想是以天子—平民的“点—面”结构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小国寡民”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设计,实际上是要建立一种“大社会,小政府”的国民自治体系。通过对此政治体系结构的阐述,对其运行机制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系列影响的分析,可以在新的视角下对老子的政治思想做到尽量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试论老子“道”的过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理解“道”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和把握老子思想的关键。考察“道”的字义、“道”的思想渊源、老子把“道”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根本概念的有关论述、“道”融通万物的同一性、老子关于“道”的认识论、“道”作为实践行为法则等方面,可以发现,“道”体现的是过程的思想。将“道”理解为过程,不失为研究老子思想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大一统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老子的大一统思想,指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指导,从“自然”之“道”(天道)推及人和社会之“道”(人道)的认识体系。“道”是核心,一切皆统一于“道”,并在“道”的规范下演变发展。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整体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政治思想上,着眼于中国自然主义的政治和伦理,探求解决社会矛盾和对立的根本原则,希望通过返朴归真的规劝和改良使充满矛盾与对立的“天下”复归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老庄之学也由来已久,并显示出自身的特色,海保青陵即是其代表之一。他把《老子》定位为“生智养慧”之书,并从《老子》的“有无”观入手加以诠释,认为“无”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并将“无”理解为智慧生成的前提和根据,把智慧的实质看作是“无为”,而作为“无为”之心术体现的“虚”“静”则是智慧生成的机制和方法。海保对《老子》的智慧学诠释,对发掘《老子》哲学的现代价值和当代老学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道是老子哲学中之核心概念。依据清代哲学家戴震的解释学思想,运用现代语言哲学与分析哲学方法对老子哲学中“道”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老子哲学中“道”具有多重意义,其中“本原之道”与“规则之道”是老子道概念的基本内涵。作为“本原之道”,意谓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可以从存在论与演化论两个角度去考察;作为“规则之道”,意谓道所蕴含的规则属于次生意义,可以从“天之道”和“人之道”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基于对传统文化本身的正确解读。很多学者长期以来认为“老子反对仁”,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老子“仁”的思想具有自然性,是对孔子和儒家“仁”的感性思想的一种超越。老子“仁”基于“法自然”的哲学逻辑,是一种理性、自然的“大仁”,可以描述为“仁而不以为仁”。老子“仁”的思想对于建构新时代的中国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德经》赋予“道”以丰富的内涵及显著的地位。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理想以及所有道德的总和,“道”的理解和翻译多种多样。通过总结和分析数种翻译方法的利弊得失,本文认为,为了忠实全面地传达老子的哲学思想,“道”最好是不译即用音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