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抗战期间,日本不仅加紧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为维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以及开展群众性反走私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  相似文献   

2.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走私贸易是抗战时期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它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抗战时期敌我双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因此,国民政府相当重视缉私问题,国民政府应对日寇走私策略演变的统一缉私制度尚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但略显迟滞,消极应战的政策和措施居多,不过国民政府的缉私制度在抗战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胶海关是中国政府设置在外国租界地的第一个海关。在外籍税务司制度管理下的胶海关缉私活动对清末胶州地区走私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其在打击口岸走私活动的同时规范了海关的进出口秩序。华人华商走私与胶海关缉私的矛盾关系揭示了隐藏其中的多层社会问题,胶州人民的自发缉私斗争揭示了胶州地区人民在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双重剥削下的艰难生存困境,从中可以理解国家政权强弱与缉私盛衰的辩证关系,进而树立和强化海关捍卫国家权益、维护民族利益的缉私理念。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结束后, 国民政府针对华南地区日益猖獗的走私活动, 从进出口许可证制度、缉私合作法令、缉后工作规定、奖惩制度等方面加强了制度建设, 在华南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缉私制度, 推动了我国缉私制度的近代化进程.但在各种因素制约下, 这一套缉私制度并未能发挥较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坚持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中心,是领导和推动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示范地区。期间,边区总工会一直坚持“抗战为重”的宗旨,通过自身组织的积极活动,动员工人参战和投入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撑。边区总工会的抗战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工人地位的提高,并为边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抗战时期边区工会的组织活动对今天的工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清海关缉私体制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私是一种国际经济违法犯罪活动,是逃避海关监管的非法、变态贸易行为。海关依照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执行缉私职责,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缉私是国家赋予海关的一项重要权能,国家主权是海关缉私的根本政治保障。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并决定了晚清海关缉私体制的建构以及缉私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宋金走私贸易长达百年之久,南宋政府加以管控并形成严密完备的缉私制度。走私贸易是宋金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宋初兴起,绍兴和议后趋于泛滥。宋金以茶盐为主的商品具有需求互补性并形成依赖,以及金朝对特殊物资的需求,无法通过正常贸易获得满足,走私贸易因此兴起并持续,影响南宋官课收入和政治稳定。南宋政府为此实施官民联防、告赏、边境地带分级管控、惩罚缉私不力官员进行管控。尽管未彻底阻断走私贸易,但南宋形成的缉私制度对走私贸易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官课收入和政治稳定,对保障南宋经济发展及维护国家利益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海关缉私工作的整顿与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私是逃避海关监管的违法行为,每个主权国家都厉行缉私。缉私是国家賦予海关的一项重要权能,国家主权是海关缉私的根本保证。由于走私是一种国际间的社会现象,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势必影响缉私工作的进展。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国家主权丧失殆尽,海关行政管理权也落入代表外国侵略势力的外籍税务司手中,致使海关不能独立自主地行使缉私主权。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出现松动,新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以稳固其统治,趁机收回部分海关主权,刷新海关行政,提高关税税率,海关缉私工作也因此得以整顿加强。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民众接受中共的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野来考察这场运动,不难看出,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本身适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总结其经验对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林业发展史研究(1937-195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摇篮,其政权领域内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果、建设经验等对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均产生了长远影响,对现代来说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历史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陕甘宁边区林业(1937—1950)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包括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域的演变、边区的林务机构及主管部门、边区的自然环境与森林的关系、边区原有的森林资源、边区政府的林业政策和法令、边区的林业建设、南泥湾垦殖、陕甘宁的农林教育及教育方针大讨论、陕甘宁边区主要林务人员简历等。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从自给经济建设和反封锁斗争的实际出发,在工业经济建设中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开展对石油、煤炭、食盐等矿产品的开采和生产加工,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边区工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也为新中国矿业的开发和生产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 ,为了巩固政权、动员民众 ,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主要是加强对基层干部队伍的学习教育 ;派工作团 (组 )到基层帮助指导工作 ;制订规章制度、加强民众监督、约束干部行为等。这些措施的实行 ,使得边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同时也为新时期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试论陕甘宁边区妇女的人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的人权状况是一个社会人权发展程度最直接的反映.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社会风气等五个方面对陕甘宁边区妇女的人权状况作了详细的介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广大妇女人权的守护神,它不但为妇女夺回了被剥夺达几千年之久的权利,还为巩固、扩大妇女的人权作了许多实际的工作,使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一块尊重人权、维护人权的圣地.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在这里,为了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带领边区人民进行了经济文化建设,并创立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其中中小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建设,改变了陕甘宁边区落后的文化面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重视和陕北地区的战时环境,陕北地区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在支持抗战、奠定陕北地区工业基础的同时,对陕北地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陕北地区当地居民在物质生活、社会意识、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朱德同志为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发起成立了延安新体育会,多次为体育运动讲话、提词、发起举办“九一”扩大运动会,积极参加并精心指导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西部地区环境问题成因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思考。从理论上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现实来看,区域经济欠发达、人口问题、产业结构的失衡以及制度安排的缺陷是西部地区环境问题的成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