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承志的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英雄主义特征。他的文学作品的英雄主义具有与众不同的含义。勇于挑战的英雄主义情结,使张承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精英文学潮流消退、文学逐渐走向市场的趋势下,本着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坚忍地捍卫着文学和心灵的那方净土;同时,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当今社会,不随波逐流,鄙弃功利,为了心中的"念想"毅然放弃所熟知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选择了异话、异域的宗教和文化。张承志的英雄主义情结师承于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整个社会有着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雄主义文学的兴起适应了我国50年代至60年代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英雄主义文学创作中的一些弊病并没有及时纠正。发展到文革十年,英雄主义文学走到了极端,失去了读者.进入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加之文学社会功能的全方位实现等因素,英雄主义文学并没有得到作家的重视和读者的青睐.但时代需要英雄,文学也应呼唤崭新的英雄。  相似文献   

3.
中亚东干文学一方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前苏联多民族文学的文化语境中,它也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的历时传统与共时语境影响下,东干与俄罗斯战争文学在英雄主义主题、人道主义的叙事视角及悲剧的审美意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同时,东干战争文学又受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宗教文化与中国回族独特的民族心理的影响,凸显出一些独特的民族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4.
石兴泽 《南都学坛》2006,26(4):60-64
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专题性研究是将零散杂乱的浪漫主义创作现象按照研究的需要分门别类,然后予以类别性观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研究深化的标志。因为浪漫主义概念宽泛,研究者持论不一,对于浪漫主义文本的指涉也比较杂乱,类的划分存有很大分歧。较为集中的专题研究是朦胧诗、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浪漫主义特点较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以及自然浪漫主义、西部文学的浪漫主义。这些专题性研究显示出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成就,也是考察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初期的"改革文学"中,以《乔厂长上任记》等为代表的众多作品都致力于"改革闯将"形象的塑造。在这些改革者的形象修辞中,权力意识和现代特质以及改革者的道德纯洁性是突出表现的重点,改革文学大都力求突出这些特点,这使改革文学的写作体现出高度的同质化,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主流"的写作样式。这种"主流"写作样式既突出了"改革闯将"们的形象特质,又遮蔽、忽视了某些重要的社会命题,而另外一些作家对改革的内在矛盾命题的发现和追问恰恰表现出文学具有的丰富和复杂,他们的追问与反思也显现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视自然山水、对其进行浪漫主义书写是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一种倾向,也是新时期浪漫主义的重要构成之一。其文学形态主要有表现自然“美育”的浪漫主义、“生态”浪漫主义以及作为人文社会的对比物零散地出现在作品中的自然书写等。它们表存形态不同,但都具有主观抒情性、博大崇高的美学风格、神奇性和神秘性,都显示出作家强健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作家的笔触在人文、历史、地理、自然四维世界组成的巨大书写时空纵横驰骋,创造出博大雄浑的艺术世界,构成色彩绚烂的画面,显示出浪漫主义文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7.
当代浪漫主义思潮在都市语境中呈现不断消解的趋向,既表现在以工业改革题材为主的宏大叙事中,也表现在都市日常生活的欲望话语层面,它们在浪漫的情调下颠覆了传统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和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8.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复杂多样。在思想上,北美早期移民受清教主义传统影响,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为美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土壤和范式;在政治上,自由和民主制度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政治保障。此外,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部开拓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创作素材和表现舞台,为其产生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物质基础。同时,美国方式也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美国民族特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电视连续剧《亮剑》,具有英雄主义励志传奇的特点。该剧与中国传统作品相比,表现出的时代性;与现代流行的影视作品相比,具有突出的积极意义。在当前这个缺乏英雄的时代,面对“新写实”文学对英雄和崇高的消解,《亮剑》迎来了英雄的回归。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尤其需要这种英雄主义精神的激励。励志类电视剧可以对观众传递积极思想和激励精神。中国励志剧未来的发展有机会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10.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鬼、兽之间的挣扎过程。21世纪开端,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红色经典”的出现,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发展,也给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新的课题。网络游戏和动漫,这些通过数码技术创造出来的新艺术形式中有许多可以渗透包含英雄主义价值观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期的社会思潮对文学的影响是多元复杂的 ,一方面是法国大革命所激发的自由民主精神在文学中的体现 ,一方面是大革命后宗教精神的复兴对文学的影响和作用。宗教精神在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理论和创作上都有体现。宗教精神介入文学对 19世纪文学发展的影响则表现为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精神信仰、开拓了新的视野和促使作家们重新发掘民族文学传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施特劳斯交响诗的艺术特征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是西方后期浪漫主义通向 2 0世纪现代音乐的桥梁 ,他以极度夸张的情感表现、音乐与文学更密切的结合及鲜明的标题性、广泛利用各种题材进行创作等技术特征 ,以强调对故事情节的细致描绘 ,追求接近于生活中真实音响的自然主义描摹 ,在创作题材上表现出宽泛性及作品内容的多样性 ,思想内涵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特质等艺术特征 ,把晚期浪漫主义发展到了顶点。对于他的作品 ,需要我们勇于开拓 ,把其真正的艺术价值挖掘出来 ,以期丰富音乐创作。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种独特样式,它的繁荣往往同社会变动密切联系,因此可以作为考察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的关键变量。将报告文学在新时期的发展置于改革开放语境下加以考察,能够梳理出当代中国文化与传媒中纪实精神演化的轨迹。在报告文学的发展演变中,孕育和涵养着新时期社会纪实美学,这也构成理解八九十年代报业、电视改革以及"新纪录运动"等文化进程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伊始,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步得到恢复和发扬,浪漫主义精神仍然滞后。中国西部文学最早扬起了现代浪漫主义的风帆,以自己的“远”与“奇”以及暗藏的各种意象,创作了浪漫自然、浪漫神话、浪漫远村和理想人格四种类型的西部浪漫主义作品。这是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西部的潮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知青文学的序列里,新疆军垦的知青文学颇有特色。这是新疆军垦的知青文学所展示的异域风光所引发的读者向往感所致,也是因为在这些知青文学里所呈现的一贯的革命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情怀所致。新疆军垦知识青年文学选择了共同的思想主题和文学精神,表现与自然作斗争的开发新疆的生产劳动,表现投身于新疆军垦生产建设的知识青年的劳动和思想改造,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牺牲精神,以及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坚定信念。然而,在那些高扬革命精神的作品里,在激昂的语句里,是精神的乏味。文革时期新疆军垦知青文学所呈现的激昂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只是一种政治文化的作为,根本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是应时代政治的需要而创作的,一方面是时代激情的抒发,一方面是废墟上的狂舞。  相似文献   

16.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在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上,强调主观性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高到创作的首位。受其影响,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学推崇情感,运用想象进行创作,并认为创作没有外在的目的,同时强调个性主义,表现出了基本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小说在新时期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的再度兴盛,完成了对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又一次超越.本文从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再度兴盛的原因入手,分析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独特贡献,探讨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在形式上对现实主义的超越和在内容上对政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的兴起是西欧文学史上有开创意义的一章,它给19 世纪俄国文学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命力,俄国作家肩负的使命使得浪漫主义在俄罗斯很快被赋予现实主义色彩。前期创造社成员几乎是本能地接受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五卅运动之后却又从建筑“乌托邦”的精神领域和渴求中逐步把目光投入社会现实,文学主张也从原来并不坚实的浪漫主义转向了现实主义,明确地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革命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期间虽被从属于政治,但也诞生了不少蕴有“大精神”的作品。历史新时期的作品更多地蕴有了“大精神”,铸就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十年辉煌。后新时期文学相当严重地失却了这种“大精神”,主要表现在:理想主义式微,英雄主义不再;作品缺乏原创性和思想深度;作家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异化为脑力劳动者和智本家。当下只有张炜、张承志等致力于史诗创作、真正地将创作与整个民族命运自觉地相关联的少数“孤胆英雄”支撑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天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论探讨和文学实践两个方面,考察鲁迅前期浪漫主义精神探索的独特性,指出:作为伟大思想文化先驱的鲁迅,是立于思想文化高度进行浪漫主义精神探索的;他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文化现象和社会文化意识来把握,以“立人”为探索起点和目的,在理论上建立了现代浪漫主义文化观和文学观,在文学实践中创造了思想文化型浪漫主义文学;他的这一探索在思想文化层次上体现了近代与五四“人的自觉”精神和民族新文化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