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当前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生态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在我国高校的生态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面对着我国高校学生生态意识水平较低的局面,加强生态教育的课程建设、加强高校校园的环境和文化建设、把我国高校的生态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生态意识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生态意识教育是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教育研究领域。生态意识教育主要包括生态哲学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态美学教育、生态科学教育和生态价值观教育等内容。我国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主要存在着生态意识理论课程教学方面投入不足、生态意识教育实践不足、生态实践主动性不够等问题。加强我国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路线图是:拓宽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理论教育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大学生态校园、提升大学校园环境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池田大作用盖娅的危机来昭示人类应警醒所面临的环境危机,这是创价生态教育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他曾积极倡导用生态社会家园、人类生态家园和自然生态家园来着力构建生态教育的理想家园——生态伊甸园。池田大作从《法华经》中寻找"依正不二"的思想作为创价生态教育的内核,力图通过教育提高人类的危机意识、文化意识和行为意识,并以此作为人类化解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药方"。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大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环境的责任感有重要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探讨加强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对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领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促进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构建正确的体育生态意识。在明确体育生态意识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体育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对构建体育生态意识的影响,提出增强体育生态意识就要构建体育生态教育体系和体育生态优化体系,指出体育生态的适应与发展同步原则、平衡与失衡统一原则、共生与竞争协调原则是构建体育生态意识的重要基础,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树立良好的体育生态意识,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环境意识的淡漠和观念的落后。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已有的环境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环境的持续恶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改变传统的环境教育思想,超越功利主义的自然观,把人与自然的物质功利关系提高到生态审美的境界,建立人与自然平等的精神交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发挥生态审美的优势,大力开展生态美育,积极改造传统社会的"经济人",使其转变"生态人",追求"诗意栖居",是当前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工程师履行生态伦理责任是现实的呼唤和理论逻辑之必然。生态伦理责任作为工程师的崭新的社会责任,为我国工科教育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课题,即工程师的生态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的教育问题。培养和加强工程师生态责任意识主要依靠科学的工程师生态伦理教育和和实践中正确的行为引导。  相似文献   

8.
概观中国环境的问题与现状,分析环境问题与生态教育的内在关联,种种现象表明,当前我国生态教育存在着一个系统性缺损:生态意识淡薄,环境观念落后;政策导向偏颇,政绩本位作祟;生态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缺乏;环境承担主体缺失,生态教育对象单一;生态教育教材缺乏,内容陈旧,教法呆板.  相似文献   

9.
生态公民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公民理论是20世纪末环境政治学、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兴话题。笔者首先简要介绍了斯廷博根和多布森的生态公民理论,继而从生态文明视野的角度阐述了生态公民的四个重要特征:生态公民是具有环境人权意识的公民;生态公民是具有良好美德和责任意识的公民;生态公民是具有世界主义意识的世界公民;生态公民是具有生态意识的公民。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一是要把握高校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内容的要点,二是要发挥思政理论课对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作用,三是要探索高校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生态危机。摆脱这种危机,需要改变工业化时代人类的实践活动方式及其价值主体意识。这一价值主体意识过于强化人的权利和人在自然界面前的主宰地位,而忽略了人类应该担当的生态责任。正是这种生态责任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当前的生态困境。要解决生态困境、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必须加强价值主体的生态责任意识,建立落实价值主体生态责任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近几年来,尽管在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从目前来看,生态环境的基础仍然相当脆弱,农村社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整体上尚未得到遏制。加强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原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面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到了相同高度。高校作为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要阵地,自然成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增强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还能改善民生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剖析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涵,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并尝试从学科渗透、师资建设、生态文明道德养成、大学生生态实践等角度探讨在高校更好地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途径,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迫切任务。生态环境意识、环境法律政策、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等诸多因素,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公众参与、生态补偿、环境责任及纠纷解决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难题,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安全预警应急机制、ADR争端解决机制等环境法治保障机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旨在克服传统技术创新单一的经济化倾向 ,把生态追求社会效益纳入技术创新目标体系。正确理解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内涵 ,按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要求、原则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无疑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 ,为推进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广泛实施 ,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注重制度创新、调整科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没有明显改善,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人类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只有不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帮助人们树立适合时代要求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需要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到德育教育的全过程,才能达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生活方式建设要求确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节制、和谐、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观念,将生态观念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对精神超越的追求、节俭惜福、慈悲利生的生活观念,以及戒杀护生、素食的生活实践,对于生态生活方式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物,生态环境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关联。目前理论界对平等性的探讨多局限于人类社会,并没有以平等性的视角对自然世界展开系统的学术探究。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理论从含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结果平等方面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平等,由人类社会扩展至整个自然界,生态意识中的平等性则强调万物共生的权利,注重发展提升的机会,追求众生平等的结果。针对全球生态危机的社会现实,以平等性为切入点,探讨生态意识的整体追求、持续取向和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9.
湖南生态环境现状令人堪忧。地方生态环境立法的不完善,以及立法与实务需求脱节是主因。结合湖南实际立足当前湖南生态环境的法制现状,统筹全省生态环境的总体布局,完善湖南生态环境地方立法并严格适用意义重大;提高公民爱护环境和遵守环境保护法律的自觉意识,探索公众参与环境法律制度建设是湖南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发展的保障,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湖南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