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格尔认为,伦理秩序的合理性根据在于作为伦理实体的"善",伦理秩序只有体现"善"才是合理的;伦理秩序的实质内容是伦理关系的结构性存在,在横向上表现为现实社会结构中的伦理关系客观性、必然性及其展开,在纵向上表现为伦理实体在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三个环节上的有序的辩证发展;意志自由不仅是人的存在本质,而且是伦理秩序的基本价值诉求,作为整体的伦理秩序是自由的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伦理实体”思想探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黑格尔伦理实体思想的考据阐释,可以为关于价值合理性根据的探讨提供某种理论资源。在黑格尔那里,作为价值合理性根据的伦理实体事实上被规定为具有必然性的伦理关系体系;伦理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权利—义务关系范型,是现实的自由关系;伦理关系的结构性存在即为伦理秩序。伦理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关系结构具有客观交往规则系统,这就是其内在秩序,这种内在秩序被自觉意识、主观表达,即为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伦理关系是实体性的还是非实体性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关系包括主体、主体需要、主体意识等三个基本要素。这三大要素可以归结为客观实体关系与主观精神关系两个方面,前者是伦理关系的物质承载者和实体表现,后者是伦理关系的灵魂和内核。伦理实体是伦理关系的载体要素,表现为现实社会中具体存在的社会实体。根据伦理关系的结构和对伦理实体的客观性理解可以得出结论:伦理关系虽然总是附着在一定的实体之上,但在本质上它是一种非实体性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江苏省苏州和盐城两地的调查发现,组织伦理与现代社会伦理和谐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组织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伦理和谐的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的组织大多显现为"伦理的实体"和"不道德的个体"的悖论;组织伦理状况受政府、同行、制度、组织领导、传统文化等的影响,同时,它对所在行业及其他组织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应加强组织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看不见的手"是一种维系伦理秩序的客观力量,在社会领域和市场经济中,它有自发调节利益关系、实现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均衡的经济-伦理功能,但也存在不能推动市场伦理至善目标实现的伦理缺陷。  相似文献   

6.
人伦传统与伦理实体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伦理实体”的概念,对于伦理学研究和伦理秩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伦理实体建构的基本原理是:血缘本位──人情逻辑──礼治秩序──情理法三位一体;传统伦理实体的建构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内在矛盾。现代伦理实体建构的关键在于:寻找新的伦理根源,研究各种人伦关系及其结构原理,建立起新的伦理坐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哈耶克的秩序分类原理为基础,认为社会伦理秩序既包括传统的自生自发性伦理秩序也包括建构性的伦理秩序。所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伦理失序的原因有两点传统伦理体系的瓦解造成了自生自发性伦理秩序的破坏,使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生存失去了底版;建构的伦理秩序滞后,使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转型未能完成。所以,伦理秩序处于絮乱状态,社会出现伦理失序。  相似文献   

8.
试析宗教伦理的涵义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宗教有两种思路:一是狭义的,将宗教视为和其他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并列而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社会精神生活现象;二是广义的,将宗教理解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理解为人性或生命存在的形而上学根基。根据两种宗教思路,宗教伦理有两种释义:着眼于个性形态,指在宗教领域和宗教活动中,由信奉者群体遵守的,从特定信仰体系里引申出来的一套伦理规范,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等一样,属于一种特殊的伦理领域或伦理形态。着眼于共性意蕴,关涉的是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价值生存模式,将人的整个社会伦理生活秩序指向了某种终极意义或终极信念。依此,宗教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人类生存的伦理秩序和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一是人心道义秩序与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伦理秩序与意义共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伦理概念的混乱,造成法治秩序没有终极判断标准,给国家繁荣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也形成阻碍。公民道德、法律体系以及国家行为的存在,都说明了国家伦理概念的可能性。国家伦理是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实体所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具有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它与国家确认的公民伦理、行政伦理、政治伦理及制度伦理等都有本质差别。国家伦理在主体、内容、形成、表达及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
《易传》中的天兼备自然和道德的含义,作为自然之天它具备创生万物的意义,作为道德之天,它趸人道的根源。这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伦理秩序构建的依据。批判吸收这一思想资源,建立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合理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价交换和正当权利的法律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那种借助于血缘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心理和权利义务关系,均被由市场经济利益调整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所取代,由法律调整的现代信用,完成了我国信用文化从"人伦"到"契约"的现代转换,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科技活动的伦理代价,它可以区分为科技自由主义与科技保守主义两种基本不同的态度;两者之间的张力经常造成我们选择的困境,并且难以坚持一以贯之的立场。对科技活动的不同的伦理态度,通常都可以从利益和文化背景上分析其根源,并通过合理的社会建构,寻求两者之间的良性互补。  相似文献   

13.
以"义务和道德法则的普遍理念"为视角阐明康德的道德哲学是可以从康德的原著中直接把握到的基本线索;从试图应对现代性问题出发,借助对"义务和道德法则的普遍理念"的阐明,康德建构了一套关涉"目的论"和"自由"的道德学说;这一学说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但也有其基本的理论限度;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则为我们认清这一限度提供了巨大的理论价值,也为我们审视当下社会文化的基本状况和建构合理的新的生活方式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伦理信任,既是行为自由方式,也是社会精神结构。作为前者,其具体形式是“己-他互利”的道德信任或“纯粹利他”的美德信任;作为后者,它是社会秩序的深层结构,并构成制度、法律、规程建构的本质规范及实践指南。伦理信任的精神本质是“平等-共生”,它遭遇解构的表现形式是道德沉沦和美德消隐,但实质却是“平等-共生”精神结构解构。解构伦理信任的社会方式有两种,即前结构性解构和结构性解构,前者是政治以颠倒伦理的僭越方式设计和创建无伦理信任精神结构支撑的制度、法律、规程,使社会只有刚性的形式秩序;后者是指以伦理信任精神为指南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在运作进程中遭遇畸形变化的世界力量解构了其深层社会精神结构。两种方式都源于“财富-权力”结构的垄断。因而,改变伦理信任消解状况,重建伦理信任精神结构和伦理信任方式,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财富-权力”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对道德的嬗变与道德对经济的支撑和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不是一个封闭孤立并能自我调节和自我满足的自在体,任何企图摆脱伦理道德规约的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都会扭曲或偏离经济的本义。经济系统“嵌入”于伦理关系之中,经济运行体制在本质上体现着一科伦理秩序;伦理道德对经济行为具有支撑和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6.
伦理理性是经济方式运行的深层文化基础,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具有不同的伦理理性。当今经济转轨中,大量出现的“道德失衡”现象说明计划经济的伦理理性与市场经济伦理理性存在着尖锐的冲突,无法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有效规约,因此,探索西方市场经济伦理理性的形成,揭示西方思想家对基督教伦理的理性化改造、契约化改造、法制化改造、政治化改造和市场化改造历程,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赖以有效运行的伦理理性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反实证主义社会学不赞同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反价值立场,要求把人的价值联系引入社会学研究。但其价值立场是不彻底的,仍然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反价值立场出发,把社会学研究区分为理论认识和价值评价两部分。要彻底摆脱实证主义反价值立场,就需要将价值立场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全部过程,把价值评价视为人把握现实的唯一认识方式。社会学研究的价值立场的客观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差异,它通过价值差异和价值尊严两个方面影响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伦理精神突出了行为准则在行为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一种客观的法,而经济行为遵循的是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两者实际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两者关系,必须要注意两者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融合,正确处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实现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伦、人伦之分最晚始于秦汉,两者在彼此对应中时被混用。从发生角度而言,天伦是天生的伦理,人伦是人为的伦理。天伦、人伦同气分形,共生中国人的伦理永恒、伦理信仰:天伦同气,因血缘而在代代传承中贯通有限生命,内生诚信,分形人伦;人伦基于诚信,为各自目的,从血缘和天伦向外全方位分形为姻缘、情缘、地缘、业缘、神缘、网缘等,使夫妻、朋友及各种职业伦理、社会伦理视需要和可能而及时结合或解散。伦理永恒是中国人的永恒,内化为伦理信仰,与有关因素共生,永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迥异于世界其他几大文明的命运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敦睦伦理,消除伦理危机,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文明生生不息,社会各界责任重大,国家的伦理责任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20.
由于涉及国家道德、社会连带思想、个体德性等伦理因子,社会保障因而具有了丰富的伦理意蕴。社会保障伦理是社会保障的价值负载与道德指向,有着自己的特殊形态。社会保障伦理关涉社会保障的价值理念,社会保障的伦理特质,社会保障的伦理功能,伦理对社会保障的作用,慈善文化和慈善思想,养老伦理,社会保障权等思想单元。回顾和梳理我国社会保障的伦理思想及其伦理动因有助于社会保障正确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