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社会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学的发展史上,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一直是两种彼此争鸣且贯穿始终的传统,从社会学“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详细考证上述两种思潮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从而发现两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存在着的差异。社会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超越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走出一条将两者完美结合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韦伯关注社会学方法论,主旨是想超越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方法论上各自的不足。他通过分析社会科学的任务、确立价值中立的原则和建构理想类型,巧妙地处理了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困难的价值问题,分清了价值关联、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概念和应用范围,从而明确了社会研究的客观性,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起来,这使他在方法论上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自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之初,社会学方法论思想便随之产生。本文介绍了两种主要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即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分析各自的思想内涵,继而剖析了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各自不足之处,认为单纯倚重某一种方法,社会学势必跛足前行。由于社会学研究对象较强的主观性和社会学研究目标较强的客观性间的矛盾,社会学应在不同方法之间矛盾的选择中不断地诠释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哲学的历史上,对科学的文化价值的论述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实证主义文化观与人文主义文化观的对立。这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科学的文化特征,但各有偏颇。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活动,不应把科学看做是一种纯粹"客观的"、"中性的"与人无关的东西,也不应该过分强调科学的人文价值,把科学消解于人文文化中,应该从"人类活动"、"人类需要"去理解全部科学,在其内部同时蕴涵着认识价值与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引入的是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思想。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有许多,只有斯宾塞的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斯宾塞的思想符合中国的混乱国情,符合中国有志之士救国的需要。实证主义的引入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并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哈耶克与拉兹有不同的结论,前者崇尚建立一个自由秩序的社会,并认为法治能够对自由提供充分的保障,后者则将此看作是一种奢望;在基本法治思想方面,二者对"法治"、"法律"、"法治之价值"等也有不同的认识;在法治观上,二者则是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积极法治与消极法治、目的法治与工具法治、彻底法治与不彻底法治、对法治的完全信任与中立信任、价值主义的法律立场与实证主义的法律立场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以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和《自杀论》为文本,着重分析迪尔凯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试图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考。同时,对实证社会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作了一定的说明,从而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解决社会学危机的努力表现为两条进路:一条是实证主义内部的更新改造,一条是理解主义和批判主义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后实证主义解决了经验环境与形而上学环境联结的问题,理解主义和批判主义提供了解决“价值无涉”与“价值关涉”矛盾的可能,而三大主义又都要求以经验实证为基础。因此,社会学方法论在这样的相互需要下统一起来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立场不应仅限于是否坚持价值中立的争论,而应扩展思维,从社会科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入手,在广阔的问题论域中把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多元价值观。社会科学研究的多元传统决定了价值立场的多样性,实证主义倡导价值中立,人本主义主张价值理解与价值判断,批判主义更是力求价值批判与革新。社会科学的客观性、规律性和可检验性等科学性质决定了在研究规范层面坚持价值中立的必要性。社会科学研究特有的主体间性以及主、客体的情感性、价值性要求价值关联的涉入。同时,社会科学的实践性强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价值的引导.使社会科学做到求真、求实与求善、求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价值立场的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重要而又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一套研究方法,同时也涉及到遵循何种价值立场的问题.从经典的社会学家那里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发,在研究社会现象时我们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或者说价值兴趣,但在研究过程中则应该努力做到价值无涉,还原事实本身.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对自然是否有伦理关系?这一提问内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对自然是否可能有伦理关系?二是人对自然具有怎样的伦理关系?三是人对自然是否应该有伦理关系?人对自然的确具有伦理思维与伦理实践的能力,但其伦理关系的内容应是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生态平衡规律.它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作物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其中伦理问题备受关注。笔者在分析了产生这些伦理问题的根源之后,提出了相应的伦理原则,以期指导转基因作物的伦理实践,从而保证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应用朝着有利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境社会学:生态哲学对社会学的挑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 ,社会学家曾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过一些重要的社会学研究。 2 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随着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产生了生态哲学与环境社会学。生态哲学指出 ,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人类必须对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 ,对社会组织方式进行深层的改造。这对社会学提出了挑战 ,但也可以是促使社会学进行理论创新的一个契机。社会学应克服其早期历史中形成的一些理论设定的限制 ,把握这一契机 ,积极地应对生态哲学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论集体主义伦理价值观的历史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是在集体的劳动创造中发展起来的,因而集体主义就成为一种衡量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价值准则。基于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两大伦理关系,处理(或调整)个人与集体、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保持和谐与协调,就成为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代伦理价值原则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集体主义的伦理价值观发展为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伦理价值观。放眼世界,只有当全球各国和人民都能把集体主义的伦理道德原则和价值准则自觉地放在第一位,人类才能真正最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拯救地球”,从而拯救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6.
环境代际正义的实现依赖于人类整体的道德努力,其中,人类整体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以及类主体的统一,它们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承担着相应的角色,要解决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环境正义问题,必须实现三种伦理主体的道德建构。  相似文献   

17.
韦伯把社会行动纳入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开创了解释社会学的先河,打破了以孔德、涂尔干为代表对社会现象只能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断,开拓了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巨大的空间。文章在试图分析韦伯行动的内涵、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指出韦伯社会行动在其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意义,并在时代的发展脉络中探析韦伯社会行动理论体现出的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18.
深生态学超越了浅生态学所持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局限,主张人类与环境的互相关联,认为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具有内在的均等价值。深生态学的"生物圈平等"和"自我实现"原则试图构建新的生态文明尺度和文化伦理取向,这对我们思考重新定位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改变浅生态学以人类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狭隘海洋发展观,确立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海洋伦理观,促进海洋开发和保护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以主人公艾尔默借助科学实验祛除妻子脸上的胎记这一事件为核心,通过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手法,成功地再现了美国19世纪科学不断征服自然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失衡的故事世界。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以科技祛除妻子脸上胎记”这条伦理主线,通过还原该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逐一解构小说中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等“伦理结”,希图由此剖析浸淫于作品深处的伦理特性。最后,乔治亚娜的伦理反思也体现了霍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人类尊严流失的控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