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语言、隐喻与认知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认知角度看商标英译中隐喻的翻译,可以视具体情况作如下处理:中文隐喻转化为英文隐喻、中文无隐喻而英文具隐喻、不用隐喻。译者应以"信、达"为基本标准,视不同商品、不同文化受众进行灵活处理,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商标的标示作用、监督作用、导购作用和广告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文商标英译探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笔者就一些中文商标的译名实例进行分析研究 ,并借鉴国外商标命名与翻译的经验教训 ,探寻中文商标翻译应遵循的理论原则与技巧。在中文商标英译时要扼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及原则 ,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 ,力求译成的英文商标音义俱佳。据此 ,我们可运用“音译法”、“直译法”和“意译法”等方法译好中文商标。  相似文献   

3.
从归化异化角度谈商标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归化、异化理论角度对商标翻译进行了分析。文章联系实际,从语言规律、民族心理等多方面对归化、异化策略在商标翻译中的具体运用方法进行了阐释。同时,文章还较有新意地结合中文商标英译的实例,更加充分地论证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商标翻译不仅是语言翻译,更是文化翻译,所以它不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化,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任何商标词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涵义,因此商标词的翻译必须遵循文化原则,注重英汉文化差异,符合译入语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消费心理等。译者应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把握商标词的翻译,熟练掌握两种不同语言,同时充分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灵活采用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创造译等主要翻译方法,设计出与原商标功能对等恰当的译文商标。  相似文献   

5.
商标翻译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活动,是文化信息传递中的解码和重新编码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商标翻译应遵守译入国家的法律制度,尊重不同民族的价值观,把握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顺应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尊重宗教习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谜语翻译作为民族文化翻译的一个分支,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进程等诸多因素,民族之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这使谜语翻译困难重重。本文旨在讨论中文谜语的英译,以日常生活以及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各种谜语为例,讨论中文谜语英译的难点及可译性限度,运用目的论分析其翻译,并为译者提出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任何商标词都具有自身的文化涵义,因此,商标翻译不仅是一种复杂的语际间语码转换过程,更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以福建省商标品名翻译为例,通过分析商标翻译中存在的失误现象,提出了商标词在跨文化动态交流中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语言的认知是基于对客观世界体验为基础,认知体验的普遍性使得语际转换成为可能,所以隐喻具有可译性.但是不同民族之间语言文化差异又决定了隐喻可译性的限度.本文以《红楼梦》第三回中概念隐喻的英译为例,探讨概念隐喻的可译性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商标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地域、民族文化、美学特征,因而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这就决定了商标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要求译者熟练掌握两种不同语言,同时充分把握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灵活采用音译、意译、音译等主要策略。因此,本文就从文化因素在商标翻译中的影响来探讨商标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商标翻译是使商标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指导下,目前很多商标的翻译都存在着忽视的语文化的问题。"目的论"是"以的语文化为导向"的功能翻译理论,它鼓励译者积极分析跨文化商标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异同,努力消除文化差异对商标的负面影响,创造出与原文同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甚至优于原文的商标文本。  相似文献   

11.
举例说明英文商标汉译时应注意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从音译、谐音取译法、意译、转译、改译和音意译兼译等方面探讨了英文商标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跨文化交际看商标词的翻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何商标词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商标词的翻译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交际的效果取决于商标词翻译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商标词的功能特征和文化属性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探讨商标词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汉英商标词实质上是一定文化的产物,在跨文化交际中又是一定文化的载体。本文通过对商标、商标词的文化内涵、功能,汉英商标词文化属性、特点的分析,探索汉英商标词跨文化解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商标翻译涉及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及他国消费心理等诸多因素。它是一种跨文化翻译。译者应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商标翻译。认为商标翻译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必须熟知外国语言习俗,力避他国禁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纷纷探讨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为推动商标翻译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从商标的功能入手,利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探讨了商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顺应性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概念,随着学科发展的多元化,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翻译领域中,尤其是商标的翻译中。商标是产品质量的象征和形象的代表,体现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商标的语言特点来探讨顺应论在商标翻译中的应用,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商标的商业效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论商标名翻译的审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名翻译的审美原则,既要符合通常的“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又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尽量译出原商标名的韵味,表现在四方面:一、通俗易懂,简洁精炼;二、有益联想,视角新颖;三、讲求译法,译出神韵;四、民族特色,文化蕴涵。遵循这些原则,既可以保留原商标名的精华,又能符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从而达到进一步促销商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产品及其商标必须国际化。在对比分析我国汉字商标与英文商标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汉字商标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其国际化(英语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商标作为产品的名片在市场营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商品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商标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其翻译是由解码到编码的逆向转化过程,是跨文化意义上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商标翻译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语言认知和文化差异以及跨文化因素的影响,根据文化对等原则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尽可能传递出原商标名的文化内涵与意象,最大化地保留原名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