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解放战争时期民盟对蒋态度演变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1月,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揭开了民盟历史新的一页,成为民盟由对蒋幻想转向与蒋公开决裂,彻底走上联共反蒋道路的重要标志,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如果我们对三中全会前民盟对蒋态度仅仅只笼统地冠以“幻想”二字,对其幻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形不予具体分析与研究,我们就无以深刻理解民盟为什么且如何走上公开反蒋道路,也难以正确领会三中全会转折的历史必然性.因此,本文试图从民盟自身的角度,对解放战争时期民盟对国民党蒋介石认识与态度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作一初步考察,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
民主革命时期 ,民盟坚持反帝爱国立场 ,在抗战阶段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 ;解放战争时期 ,民盟在对美国的态度上经历了从崇美、亲美到反美的变化。民盟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其外交政策紧跟历史潮流而不断发展进步 ,起到了配合和支持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 ,民盟的对美政策是其外交政策中的核心内容 ,也是其国内政策的延伸。由于其自身的局限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 ,民盟的对美政策一直处于不断修正与调整之中 ,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 ,民盟也因此经历了一个由亲美到疏美到反美的立场转变  相似文献   

4.
政治态度的代际传承是一个混合了政治态度形成的内因和外因的综合性机制。国外在政治态度的代际传承研究上已经取得不少成果,而国内鲜有研究。笔者以265对亲子样本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分析了政治态度家庭代际传承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对政治态度的分析从一般社会态度、基础政治态度和具体政治或政策议题的态度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发现,在一般性社会态度和基础性政治态度上,中国人政治态度的传承较为明显,而在具体的政治或政策议题上,这种传承则因议题不同而有所不同。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在亲子态度的传承机制上是通过“父母人格—子女人格—子女态度”的路径产生影响,而非“父母人格—父母态度—子女态度”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今后中国人政治态度代际传承的研究重点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咱东北问题上,苏联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所持的态度不尽相同,并且这种态度是随着苏联本国利益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其中,苏联对中共的态度大致经历了从支持到不支持再到支持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过程对中共力量在东北的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国各主要政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是一个多党制的国家。左右法国政治生活的法国社会党、保卫共和联盟、法国民主联盟和法国共产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法国政府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战后法国社会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经历了积极推动西欧联合、政策上的暖昧和积极支持欧洲联盟进一步深化三个时期。保卫共和联盟一贯支持西欧的联合 ,但在西欧联合的发展方向及具体政策上 ,在戴高乐时期和希拉克有所不同。法国民主联盟的三个政党都拥护和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法国共产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前后可以 196 2年为界 ,分为完全反对时期和有选择地批判时期。法国各主要政党在欧洲一体化上的具体政策的分歧 ,源于“联邦”与“邦联”之争 ,即欧洲是主权国家的联合 ,还是超国家的联合  相似文献   

7.
一项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主体看待该政策的态度密切相关。研究1基于1 002份有效问卷,引入态度的三维度模型,将农业主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态度分成认知态度、情感态度与行为态度。结果显示:主体对土地产权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贷款政策的认知程度不高;对政策具有较高的满意度,认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难问题,增加农业收入;但利用政策贷款意愿度并不高。研究2基于857份农户和145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有效问卷,选用态度强度以及态度中心性,对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态度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农户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态度强度与中心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态度强度上,行为强度差异显著,认知强度部分显著,情感强度不显著。中心态度上,农户的中心态度是认知态度,而新型经营主体是情感态度。此外,对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意愿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影响贷款意愿的态度具有差异性。可见,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态度差异是影响贷款受益群体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严复的政治态度可分为三个阶段:甲午战争至戊戌变法时期,力主维新变法,是一位进步的改革思想家;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前,主张“教育救国”,但政治上日趋保守,辛亥革命后,政治上复辟帝制,思想文化上尊孔复古。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最根木的原因是他的世界观决定他的政治态度必然日益右倾。第二,严复阶级地位的局限,是他政治态度变化的阶级根源.第三,严复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思想存在不彻底的局限,是他政治落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武昌起义爆发后,中国政局一片混乱。清王朝摇摇欲坠,陷入生死存亡之中;袁世凯东山再起,并出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革命党成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关于未来中国的政体,拥有最多在华利益的英国的态度至关重要,其态度经历了从支持君主立宪制到赞同民主共和制的过程。分析当时英国政府对中国未来政体态度转变的原因,探究这一转变对中国尤其是当时中国各政治力量的影响,对揭示英国对华政策的实质,进一步剖析当时的中英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在孟加拉分割前后,穆斯林民族对孟加拉分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抗议分割转为拥护分割。本文将论述穆斯林民族对英国殖民者的分割政策态度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