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决贫富差距症结的根本方针与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追求共同富裕的历程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深刻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系统地梳理和回顾党追求共同富裕的百年实践可以看到,追求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对推进共同富裕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些经验将为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同富裕作为理想愿景,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社会各阶级参与革命斗争、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共同富裕作为话语引领动员人民广泛参与集体化、合作化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共同富裕的理论化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发展。新时代,共同富裕从理论蓝图转化为战略目标,旨在解决现代化成果何以为全体人民共享的难题。纵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共同富裕的历史演进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样态,根据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发挥特定的功能作用,其内涵向度不断得以深化拓展,始终以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主体。新发展阶段,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旨。新时代共同富裕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富民、大同思想为文化基因,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理路探索为历史根基,以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现实基础,具有深厚的生成基础与时代底蕴。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具深刻严密的逻辑意涵: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其认知前提;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富裕是其内涵精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其外延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其重要标志。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共同富裕的实现“合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制度体系,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梦想追求。它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共同富裕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着力点,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伟业,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统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回答了共同富裕的学理逻辑和现实基础,从历史维度和价值维度回溯了共同富裕的历史源流与价值取向,形成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纵览党的百年历史,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持续加深了对共同富裕的理论认识,成功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共同富裕之路。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立论基础,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标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与战略指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新财富观、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分配观、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观,织密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网,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推动共同富裕在推进人民经济的征途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语境下,“共同富裕”无疑是分配伦理的基本内涵。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公平为目标”、“以效率为优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战略”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消灭了绝对贫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小康社会”,让广大人民坚信共同富裕理想最终必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从理论上看,共同富裕实现了对异化资本的扬弃、对经济效益和分配正义这对矛盾的内洽、对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历史观的必然逻辑。从实践上看,准确定位现实坐标、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发挥经济制度优势、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启改革创新动力引擎,使共同富裕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景,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在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对实现共同富裕展开不懈追求。百年来,根据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各阶段下社会主要矛盾和目标任务的转变,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历程经历了提出政治设想、构建制度保障、奠定物质基础和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四个阶段,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夙愿。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科学阐释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历史前提、实践原则和制度保障,赓续于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百年实践探索中。如果说“,发展共富”是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全民共富”是共同富裕的主体内涵,“全面共富”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共富”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那么,“共建共治共享共富”则是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因此,在高质量发展中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于推动“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高质量发展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财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资本作用,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辩证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演进、传承与发展,以及制度创新的理论逻辑,有利于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实现共同富裕能使人民群众增强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是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和担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入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改革开放前期、进入新时代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期带领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而形成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认识,是我们道路自信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更加突出的发展主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深化对促进共同富裕规律的认识,共同富裕思想不断发展,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的统一。从主体而言,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与差别富裕相统一的全民富裕;从目标而言,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统一的全面富裕;从要求而言,共同富裕是权利共享和义务共担相统一的共建富裕;从过程而言,共同富裕是动态过程与发展目标相统一的渐进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广大人民群众庄严承诺的初心与使命,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新时代新征程,我国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共同富裕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融合,统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聚焦“共同”与“全民”,着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紧扣发展主线,在动态发展中循序渐进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而以人民为中心,需要保障男性和女性同步获得参与经济社会平等发展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构建了战时财政、功能性财政、公共财政、现代财政等财政型态,全力践行让人民富裕的财政主张和举措。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建设探索经验证明,在公平与效率的逻辑下,现代财政制度是实现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的最优制度选择。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继续发挥现代财政的基础和支柱作用,依靠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与实现公平合理分配来迈向共同富裕。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分配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沿着有效市场机制和有为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的路径,在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构建合理分配格局中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方向的科学展望。共同富裕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和进程中基于人民群众共同理想而追求共同利益实现的一个重大价值目标,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的本质要求。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推进共同富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和历史叙事中,农村土地政策的变革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党百年来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历程,而且诠释了党为民执政的本质。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围绕不同历史时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心任务而不断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根本性方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深刻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立和推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新时代尝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在农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农村土地政策面临新的变化与发展契机,深化农村土地政策改革需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任务和总布局,着力于进一步提升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人民”始终是党执政的根基与命脉所在、力量与底气之源。从人民至上理念的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其奠定理论基础;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为其注入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对于性质与宗旨的贯彻为其提供实践依据。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的百年赓续传承,体现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贯彻群众理论;展现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在民主政治建设、国民经济恢复建设、党的建设等全部事业中牢牢坚守人民立场;呈现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同富裕坚持人民立场、人民利益代表论彰显人民利益至上、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人民;从新时代布展来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俱彰显贯彻人民至上理念,牢牢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与造福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不仅具有正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而且具有深厚的价值底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之路,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探索,是一个不断超越、与时俱进的开放历史进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性体现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作用和党的宗旨与初心、使命等,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形成过程中还具有合目的性。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目的。这种目的性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和目标指向,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的基本价值准则和根本目的。总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合规律性证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性,合目的性证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性,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更为错综复杂,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更加激烈,可以说,当今世界相较于任何一个人类发展阶段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最为复杂的,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新时代,要在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及其内在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磅礴力量;坚持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基本价值准则;坚持发展和改革创新,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国家治理效能和效力得到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18.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价值内核和本质原则,是一种中国式民主的新形态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机制,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形成的一种新型模式,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理论基础,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思想,借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经验,创新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方式,着力实现人民民主的主体全员性、内容全域性和运行全程性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保障作为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性制度安排,建立健全高质量、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取向的最集中表现。与会学者分别从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的意涵评判与支撑体系、筑牢共同富裕底线、共同富裕的历史诠释、深化社保改革与推进共同富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社会保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关系等方面围绕“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规定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人类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现代化占据着先行示范的特殊地位,是研究现代化绕不过去的范畴,问题在于资本主义以资本增殖为中心逻辑形成了对人的发展逻辑的强势压制,由此形成了资本财富积累和人的贫困积累的尖锐化对立矛盾,工人越劳动越贫困的社会问题严重掣肘了其现代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空间。马克思深刻洞悉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含的矛盾,为人类纠正资本主义现代化偏离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导理论。尽管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延长其生存发展周期采取了时间、空间以及福利社会政策,但这种不触及资本主义现代化矛盾根源的措施治标不治本,劳动者只能再次深陷资本增殖框架塑造的贫困化趋势中。为此,人类要消除悖论性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需要沿着马克思的理论和列宁的探索进行创新拓展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具体历史国情继承发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指向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历史向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独特的历史资源和恢弘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先贤对共同富裕的构想、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对共富的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历史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独特历史蕴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新时代的百年恢弘接续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注入和拓展了共同富裕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架构内恢复了劳动者主体性,资本增殖逻辑与人的发展逻辑矛盾得到了和解,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不仅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影响,而且为人类探索新文明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后发国家走新型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开拓意义的原创性现代化探索,未来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