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主流知识论者认为,怀疑主义论证诉诸“我们不知道,甚至无法知道,怀疑主义假设是错误的”这种怀疑主义直觉。诉诸怀疑主义直觉是怀疑主义论证的普遍形式。然而,实验哲学对斑马案例直觉和缸中之脑假设直觉的研究表明,怀疑主义直觉受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和性别的影响,具有多样性。怀疑主义直觉的多样性不仅对怀疑主义直觉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怀疑主义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挑战。对于这些质疑与挑战,我们提出了尝试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主流知识论者认为,怀疑主义论证诉诸"我们不知道,甚至无法知道,怀疑主义假设是错误的"这种怀疑主义直觉。诉诸怀疑主义直觉是怀疑主义论证的普遍形式。然而,实验哲学对斑马案例直觉和缸中之脑假设直觉的研究表明,怀疑主义直觉受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和性别的影响,具有多样性。怀疑主义直觉的多样性不仅对怀疑主义直觉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怀疑主义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挑战。对于这些质疑与挑战,我们提出了尝试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知识论是由若干关键的思想实验产生的,其使用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假设:对这些思想实验的直觉是任何正常人共有的、稳定的。然而,实验知识论对葛梯尔案例、缸中之脑案例和特鲁特普案例等的研究表明,哲学直觉是变化的,受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哲学直觉的多样性,对分析知识论的方法论、优越心理观、认知过程理论以及具体的知识论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许多关于"什么是哲学直觉"的无谓争论,我们应当把哲学直觉限定在实验哲学的范围内。在此范围之内,哲学直觉就是大众对包含哲学问题的调查问卷的直觉反应。关于哲学直觉能否扮演证据角色,威廉姆森和亚历山大有过争论。前者认为证据最好是事实而不是直觉,后者认为没有直觉很多事实便建立不起来。对这场争论的进一步审视,将我们引向了哲学直觉在实验哲学中扮演的三种角色。应该说,大规模地诉诸大众的哲学直觉正是实验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实验哲学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引起了一些哲学方法论的争议。乐观者认为,哲学实验为哲学研究增添了新工具,甚或应该成为取代“扶手椅哲学”的哲学方法;怀疑论者认为,实验哲学是个尴尬的概念,或者在哲学上不结果,或者不免沦为经验心理学研究。通过将实验哲学方法和思想实验、广泛观察、密尔五法、科学实验进行分析比较,本文认为,应该参照科学实验来理解实验哲学方法的认知价值,它们不是发现哲学直觉的途径,也不能为哲学理论提供确证或证明,但它们确实是检验假说的有效工具,就像现代科学普遍使用的受控实验方法一样起作用。另外,除了检验性作用,哲学实验也有重要的探测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世界新的时代特征的全新、科学和准确的研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论断,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基础、认识论基础、矛盾论基础和历史观基础。作为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层本质和哲学依据提供了重要的认知性引导、方法论基础和实践智慧支撑。  相似文献   

7.
笼统的“直觉”概念内涵缺乏清晰度,中国哲学的直觉概念有自己的特殊规定从而天然与西方哲学区别开来,在中国哲学内部具有语境统一性。这个统一性在实际话语氛围中还必然判别为本体论、认识论、生存论等多个意义侧面,从表现上看各侧面的直觉具有特定意趣。另外“中国哲学”是以儒、佛、道三教为代表的,三教的直觉内容和形式都有差异,这让“直觉”内涵更加丰富隽永。所以中国哲学“直觉论”有自身的特点,为此要做必要的澄清工作。  相似文献   

8.
拉卡托斯的“科学史的理性重建方法”是其“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科学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该方法把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相结合 ,不仅对科学哲学的进步和科学史的深入研究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从新的角度体现了“逻辑的与历史的相一致”的方法论原则 ,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技术哲学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形成了“气候”,而社会工程哲学的研究则刚刚开始。因此,必须首先对社会工程哲学研究的价值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社会工程哲学是社会技术哲学的证明和延伸,或者说,社会工程哲学是社会技术哲学的“下游产品”,社会工程哲学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发展和具体化,社会工程哲学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诸多社会工程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宣传与教育中做好“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工作 ,首先应当面对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宣传与教育中本身存在的“三进”问题 ,“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一是要深入挖掘“三个代表”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 ,解决过去没有真正凸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问题 ;二是要讲清、写清、使学生想清“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方法论 ,解决过去“进”的不力的问题。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方法论及其“三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转向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早开始“拒斥形而上学” ,并实现由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向的哲学派别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定以“绝对本体”为依托的直观地看待世界的方式 ,而诉诸实践 ,回归现实的、感性的生活 ,世界、存在被理解为不断生成和显现的过程 ,并以此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实践转向”。我们应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 ,并从中领悟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阳明哲学的理论命题"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涵盖了理学的方方面面,高妙至极。古今学人均有以"是内而非外"、"重内遗外"或"完全转向内向性"等论断来界定阳明哲学立场的,本文以探索学习和对阳明哲学加深了解的态度,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阳明学是以"合内外"为其哲学旨归的。  相似文献   

13.
康德提出的“直观形式”、“知性范畴”以及“先天综合判断”等概念,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曾遭到西方不同哲学流派的否定与批判。而这一方面却是康德哲学的独特贡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解决这一哲学难题的指导思想;而现代自然科学和进化认识论则为康德先验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和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蕴是随着时代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世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语言与哲学的关系谈起,举证了三位学者对“语言哲学”、“语言学哲学”、“哲学语言学”等概念的不同理解。鉴于当代主要的两大语言学流派都有很深刻的哲学背景,重在强调:任何语言观都建立在一定的哲学理论基础上。我国的汉语研究只有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之上,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理论语言学。  相似文献   

16.
机体哲学是对各种机体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的哲学反思。西方机体哲学的影响曾受到一定限制,但近现代机体哲学仍包含很多深刻思想理论成果。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注重直观体验的机体哲学研究特征,但不够精细,其社会影响也很有限。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突显了机体哲学研究的重要价值。机体哲学可以为我国解决很多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的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他对生命哲学的探索过程。《白孔雀》,揭示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儿子与情人》,继续了性爱题材的生命哲学探索;《虹》与《恋爱中的女人》,则集中展示了劳伦斯的以“血的意识”为标志的生命哲学探索;《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他探索生命哲学的“天鹅之歌”,倾注他毕生对人类命运的艺术思考,达到了他探索生命哲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的冲突,要求世界各大宗教和平共处和友好对话;而宗教对话滞后的一大原因,是未能找到共同的宗教哲学基础。如果我们考察东西方各大宗教的哲学论述,并对它们的世界观进行深入的本体论思考,则不难发现,至少在作为过程的世界、运动的和有机联系的世界、多元的和根本统一的世界等方面,世界各大宗教的确是可以相通的,换言之,宗教之间的对话是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百年分析哲学的历程表明,这一曾经声势浩大的哲学运动已经终结,其基本特征已经不复存在,这预示着英美哲学界“后分析哲学时代”的来临。而在后分析时代,一方面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资源仍然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在哲学史研究、形而上学、交叉研究、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新的趋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英美哲学与欧陆哲学之间的对话。这一对话为我们绘制新版的英美哲学地图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问题,不是一个局部性的哲学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各个方面的总体性问题;不仅仅是哲学领域的问题,而且是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义"问题;既不能用"马克思哲学"的提法来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也不能进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体系";阐述所谓的"超主义"、"超越本性"、"超意识形态"、"超党派性"、"超二元对立主义"的观点,不能回避或不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不能避而不谈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问题.与上述问题相联系,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当作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