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以来,此一术语已成为中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理论架构。对哈氏这一概念的运用,尽管可超越这一概念所产生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不能脱离其核心内涵,即公共领域构成的四个"要件":必须以市民社会的形成为其存在条件;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关心普遍利益的公众;必须形成具有批判性的公共舆论;必须具有公共媒介和公共场所。根据这一标准,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用于对当代中国网络空间的分析时,可认为网络空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只是一种"准公共领域"。从"准公共领域"迈向"公共领域"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与市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以微博与微信为代表的"双微"成为我国大众获取信息、交流观点乃至自设新闻议程的重要渠道。在"双微"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权利开始逐渐下放,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一些热点事件的形成与发展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也由此催生出来。但在"双微"环境下,移动网络公共领域讨论的理性、批判性与平等性不够,存在着碎片化、同质化信息表达、谣言泛滥、缺少法律保护等失范现象,规避和解决这些失范问题,对我国网络空间的净化及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虚拟社区的不断成长,采用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视角,重新阐释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考察媒介技术与公共领域历史演进的内在关联,分析网络空间的公共领域特质,归纳网络公共领域存在的问题,以此探讨网络作为"公共领域"的特质与虚幻性。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诞生与迅速成长,为真正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中国的网络空间亦已具备公共领域的雏形和基本功能。但现实的网络空间仍处于自然状态,存在诸多不足,受网民素质、行政监管、经济利益等因素的掣肘,尚未形成真正的公共领域。在避免治疗比疾病本身更糟的原则下,多措并举,网络的革命性功能将得到放大,从而有助于打造一个和谐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5.
网上公共领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互联网连结人们超时空的沟通,使得个人从一个单一的立足点,能扩展到其存在的世界之网.这个过程带动了人们"视野"的提升,并拓展了人对社会世界意义的掌握.因此,相对而言,互联网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空间,提供一个全新的人类互动的场域,这个场域的部分空间形成了全新的公共领域.在网络社会中关注公众利益、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的存在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公共领域"概念出发,探讨网上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6.
公共精神是人类自古就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它涉及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的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生成,公共精神正逐渐成为分析现代文明和现代社会的理论资源和学术范式。文章提出公共精神是人类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公共精神是人类理性的公共运用、公共精神是人"类"意识的伦理表征等三个观点,以进一步理析公共精神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7.
<正>关注操作系统核心技术2017年4月18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在北京主办了一次"操作系统漏洞研讨会"。参会的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众多专家,就操作系统漏洞、发展安全可控操作系统和增强网络空间安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后的"第五大空间"。网络空间是由互联互通的设备和网络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组成的、可供人们交流互动的虚拟空间。网络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硬件、软件、信息、主体等要素,并呈现出虚拟性、现实性和社会性的特点。网络空间是构建在各国主权之上的电子空间,不是排除国家主权管辖的全球公域。  相似文献   

9.
网络怨恨既是一种情感体验,也是一种生存状态。越来越多的虚拟社会现象表明,网络怨恨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弥散,虚拟公共领域秩序建构因而面临着无法回避的现实梗阻。网络怨恨导致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网络暴力频现,基于网络民粹主义的阶层对抗遭遇激化,同时网络空间出现颠覆性的价值位移。究其根源,网络怨恨与网络世界的平等理念、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和难以克服的现实困境密切相关。需要通过提升虚拟公共领域的公共理性,适度满足网络怨恨的宣泄需求,构建包容性发展的网络监督体系,纠正虚拟公共领域中的价值位移等途径,才能真正消解网络怨恨,实现虚拟公共领域的秩序化运行。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在对英、法、德三国的"公共领域"历史演进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创建性的提出了介于"代表型公共领域"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之间过渡时期的"文学公共领域"概念。笔者基于对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国别考察,提出了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历史性锚定、文化上独特与文学上互相建构"特点。其中具备了"公共性"的英国文学家与文学公共领域的互相建构关系对英国政治公共领域的形成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8世纪初,在英国政治家柏林布鲁克的倡导下,以斯威夫特及盖伊等人为代表的"柏林布鲁克"文人圈通过他们的文学创作推动了英国文学公共领域向资产阶级政治公共领域的迅速转型。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农村在地域和政治空间上的特殊意义,兼具时空特征的"农村青年"成为观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家庭关系变革、社会语境变迁的一个缩微群体。伴随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女性群体使用社交媒体的普及,因结婚生育而在农村选择非正式就业的年轻妈妈群体,选择以社交微商的形式参与劳动就业,增加家庭收入。通过网络民族志、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试图探索一个研究该群体的理论框架:由于这个群体同时具备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80后、90后,农村女性,母亲角色等多重特点,通过其使用社交媒体参与劳动的实践过程,建立起一个以个体劳动为中心的家庭场域、虚拟社交场域、社会现实场域的三重场域,这背后涉及的赋权机制与认同机制研究,或将成为洞察新时期青年农民群体信息交往、社会资本、经济实践的一个切口。  相似文献   

12.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加强对现实社会治理、加强对现实群众领导的同时,必须顺应网络社会的特点,提高对网络社会的领导力。要求树立平等、开放、自信的理念,融入"互联网政治"新空间;主动抢占网上制高点,提高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积极应对网络民意,开辟与网民沟通的新渠道;消解网络广场效应,引导和平息公共舆论事件;善于调动网络民间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这将使互联网成为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正能量,凝聚各种力量"顶起"一个富有建设性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3.
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以其发展迅速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而备受关注.国外一些政党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党务,注重运用互联网加强与民众的联系和沟通,扩大政党的社会影响,积极谋求上台执政和长期执政地位,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党和国家应当着眼于未来政治发展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学习借鉴国外政党的经验和做法,提高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高度重视互联网在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运用互联网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资源日益增多。网络舆情管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现状,提出构建高校网络舆情正向引导机制,探索高校网络舆情正向引导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互联网既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公共舆论空间,已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同时也成为信任危机的来源地。尤其是在新时期借助互联网,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信任危机更加凸显出来。加强地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是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地方党委、政府信任危机的根本举措,应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掌握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灵活有效的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的快速、便捷、独立性和自主性,已成为中国公民获得信息、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的主要公共领域。在分析现实集体行动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其对于网络下集体行动的适用性和启示,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参与“钓鱼岛事件”而引发的网络运动中网民的态度和行为,研究不同网络社区的网络“意见领袖”通过网络“弱关系”获得信息和资讯;同一网络社区的网民通过与网络“意见领袖”的网络“强关系”,建立起网络“共意”和网络公共领域,共同分享网络情感,并不断反复、强化网络互动,同化其行为取向,从而导致网络运动的爆发式形成。在此基础上,从网络运动的结构性特征,并从政府控制、网络组织和网民的视域,提出引导网络运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网络深入高校,青年学子成为网络文化生活主体。伴随网络而生的网络舆论携带着丰富的思想、教育、文化信息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思想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作用更为直接,影响效力更强。根据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了解到网络舆论的类别、传播途径,着重分析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从高校、互联网以及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通信设施与软件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舆论监督与引导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涉腐舆情日益成为微时代廉政舆论生态的晴雨表,因此,在微时代加强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很有必要。网民数量倍增、政务信息公开、移动终端网络互动、官民廉政微舆论场融合,这些都为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引导提供了新机遇。与此同时,网络语言暴力、新媒体用户异质性、网络政治谣言、无序"人肉搜索"等,又给新时期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带来了挑战。在推进政治新常态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网络涉腐舆情引导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网络涉腐舆情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旅游项目建设中,通常会遇到资金缺口问题,导致旅游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阻滞了旅游产业现代化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与PPP融资模式获得较大发展空间,成为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推手。互联网金融与PPP融资模式结合在旅游项目中的应用,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互联网金融+PPP融资平台,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刻广泛地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其所创造的网络空间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媒介,更逐渐成为社会联动的平台。这一平台无疑成为人民法院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的重要平台,人民法院只有通过扬其长避其短的方式,才能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