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诉讼中的证据推理是建构司法裁决三段论小前提的推理,它是事实裁判者在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为发现或确认证据以及基于证据确认案件事实所进行的推理活动,它包括关于证据的推理与运用证据的推理两个层面,其本质特征在于逻辑上的可废止性.论证模式与叙事模式构成了证据推理的基本模式,这两种模式在证据推理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无论分析法律推理还是辩证法律推理都是实质论证与形式论证的有机统一。实质论证解决法律推理大小前提的正当性、真实性问题,它是法律推理的外部证成过程;形式论证解决法律推理大小前提之间以及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它是法律推理的内部证成过程。这种推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使法律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达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司法判决书是裁判过程的书面表达。法官做出裁判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以认定的案件事实和相关的法律规范为前提,运用演绎形式推理合乎逻辑地推演出判决结论的司法判决推理过程。综合Danes(1974)提出的5种主位推进模式和徐盛桓(1982)提出的4 种主位推进模式,并根据提出的连贯话语推进的9 种主位述位逻辑关系,探讨一篇优秀民事判决书的“本院认为……”部分如何实现演绎形式推理和法律命题内容实质推理双重共振的司法判决推理过程,从法律语言学视角对当前我国的裁判文书改革朝着论证体裁方向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证是双方或多方围绕有争议的话题进行辩论,最终达到消除分歧之目的。论证既是个体认知推理的思维活动,也是不同持论者之间的对话行为。首先分析当前主导英语论证的图尔敏模式的局限性,然后提出对话论证模式,作为图尔敏模式的补充,重点阐释了对话论证模式的含义、图式、原则以及应用,希望有助于英语论证从单一模式转向多元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司法认知模式——以帕卡的诉讼模式理论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认知是一种特殊的审判职权行为.这要求法官进行司法认知时,应该是中立、排除情感、价值无涉.而法官是人而非神,法官司法认知时的经验思维,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司法认知模式:犯罪控制模式和警察控制模式.法官无论是选择哪一种模式,都是基于法官固有的价值观念和个人偏好,属于法官的经验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给法官司法认知时确定一些必须遵守的原则,以预防和抵制其在司法认知时受自身经验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化的一种理性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门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在行政上取得了合法化,但是在学术、社会和法律上的合法化才起步,结果使得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研究和学科地位出现了某些危机。我认为,对合法化、学科合法化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理性解析,并从四个维度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化进行新的重构,将有助于确立高等教育学在总学科圈中的学科合法化地位。  相似文献   

7.
法官的裁判模式分为逻辑推理模式和价值衡量模式.逻辑推理模式要求法官严格按照三段论形式进行裁判,其中理性因素占主导地位.而价值衡量模式须考虑与案件相关的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价值观念等,其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法官的非理性因素.逻辑推理模式和价值衡量模式在司法适用中是相互结合的.法官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影响着法官的裁判行为和司法进程.要使法官的非理性因素在审判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加以引导和规制.  相似文献   

8.
是走向全球化,还是选择后现代?这是学界判断人类历史当代方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世界性话题。从意识形态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相互关系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以及主体认识论模式终结等讨论的分析,阐释全球化与后现代“妥协”策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藉由论证研究范式上的语用学转向,当代论证理论得以复兴和发展起来。在语用研究进路的主导下,当代论证理论关注特殊语境中的论证行为与交际互动,发展以实现特定语用功能为旨归的论证分析与评价理论,但却忽略了论证实践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特性。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实践形态,论证不仅具有主体性、目的性、规则性等跨文化特质,而且还在其基本形态、行为模式和互动方式等诸多方面,展现出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拓展当代论证理论的社会文化维度,既要求革新论证概念的基本界定,也需要建构具体分析论证实践中社会文化特性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意义推导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意义推导模式即代码(或信码)模式、推理模式和明示—推理模式。代码模式几乎完全排斥了语境的作用、交际主体及其在表达思想时对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多面性;推理模式是随着人们对意义认识的加深和语用学的诞生而提出来的,其重心是对暗含的推导。关联理论汲取了推理模式(甚至代码模式)的优点,又加上了明示一词,提出了明示—推理模式,其意义的推导涵盖了明说和暗含。  相似文献   

11.
智能机器人是否拥有道德权利,是机器人伦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探讨人工道德能动性问题,而人工道德承受性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社交机器人作为道德承受者是否可能,取决于道德能动性的扩展论证,而扩展论证的成立又与道德承受性的标准息息相关。当前道德承受性标准主要有属性解释进路和关系解释进路两种。在论证关系解释进路优于属性解释进路的基础上,重构人工道德承受性扩展论证,从而为社交机器人的道德承受性地位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2.
在审判过程中,法官的法律推理活动总的表现为以法律规范为大前提,以确认的案件事实为小前提, 前通过二者的联结进而得出结论的演绎论证模式。该模式表明的只是审判活动的总体思维结构,其 中,特别是对案件事实的确认,即小前提的建立,和在此基础上“寻找”或援用可适用于此案件事实的 法律依据,即大前提的建立,都包含了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涉及到许多逻辑问题。其中逻辑思维规 律中的充足理由律在法律推理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推理分为实质推理和形式推理,学界一般认为法律推理也应包括实质推理和演绎推理。作为一种专业活动,法律推理实际上就是并且应当是演绎推理。由于受到法官前见、大小前提的不确定性以及案件语境的影响,作为法律推理的演绎推理并不能像纯粹形式逻辑中的演绎推理那样确保其结论的确定性。司法结论的不确定性之具体表现是法官几乎总是可以、并应当在"是或否"以及"多或少"的问题上做出自己的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可废止逻辑具有线性的计算复杂性和有效的规则冲突处理机制,在处理非单调性的推理和论证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在可废止论证关系上,普拉肯(Prakken)、贝克斯(Bex)和萨托(Sartor)等学者采用的先建构完整的论证结构,再通过击败关系来分析论证的方法将会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为避免这样的问题,在可废止逻辑中,应当将论证的建构和论证的评价结合起来分析论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法律论证的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的司法活动是一种说理的过程,离不开法律论证,法官进行法律论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包括方法意义和社会意义。法律论证的方法意义,是法律论证在法律方法的视角下所呈现的意义,它表现为:法律论证是克服形式逻辑局限性的有效方法,是对法律适用的正当性、合理性所做的说明。法律论证的社会意义,是从社会大众的视角看法律论证所呈现的意义,它表现为:法律论证是防止司法专断而对法官提出的职责要求,是使法官判决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形式逻辑,包括传统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都是关于推理的逻辑,它们在确定推理的有效性方面是极为成功的。然而,一进入论证的领域,其局限性就暴露无余。要解决论证问题,就需要有一种不同于形式逻辑的论证逻辑。该文对论证逻辑的特点,以及论证逻辑的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诉讼模式下法官探究案件事实的方式差异极大,当事人主义模式之下的法官多承担消极的查明义务,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法官承担一定程度的证明责任。衡平主义诉讼模式则取折中态度,要求法官和当事人一起完成证据材料的查找与收集来探明案件真实。基于此,我国诉讼模式的选择需以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当事人处分权及辩论权为前提来追求诉讼义务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法律推理之大小前提的建构及习俗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习俗作为一种生活常识、常理、常规、常情,不但能影响法官的思维方式,在某些具体情景中还可以成为法官断案的合理性判准,甚至在某些特殊机制中对法官的法律推理有所助益.大小前提的确认是一种建构性活动,因而习俗在建构大小前提中是可以发挥其作用的:即习俗在疑难案件中通过法律解释、价值衡量、漏洞补充、法律论证等方法发挥其对建构大前提作用;而在小前提中则通过推论方式发挥其确认法律事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水资源论证制度立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立法位阶过低和适用范围狭窄,立法不足成为制约水资源论证工作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首要措施就是加强立法,提升立法位阶,在法律法规中构建起水资源论证制度的主要框架。然而,制定专门的水资源论证条例并非是完善水资源论证立法的最优模式,会造成法律冲突和制度体系混乱。应当选择最具有可行性的立法模式,即修改现行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同时积极推动研究和制定规划水资源论证条例。  相似文献   

20.
合情推理是介于二值逻辑和模糊逻辑之间的一种非经典逻辑,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科学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合情推理的模式、创新功能以及它与论证推理的关系等方面的探讨,可以引起人们对合情推理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