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教育模式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探索教师创新教育模式是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分析现行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种教育创新模式: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处理知识内容的模式;二是实现知识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平衡;三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背景中.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教育模式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探索教师创新教育模式是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分析现行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种教育创新模式: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处理知识内容的模式;二是实现知识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平衡;三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背景中。  相似文献   

3.
关于理工科院校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科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创新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大多数理工科院校尚未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学生还不能完全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今后应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文化环境;构筑提升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环境;造就教学和科研能力兼备的新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实行研究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理论教学、科研训练及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多方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4.
“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有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研究型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硕-博”连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本文结合华南理工大学所采取的培养模式,从构建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一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型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试论大学生党建服务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大学生党建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现重视知识传输的专业教育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识教育弥补了专业教育的不足,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创造脑—右脑得到充分开发,也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应确立一种正确的通识教育思想,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试行合作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目标模式。改革原有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法、改革评价学生的标准.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推进素质教育,丰富人文底蕴、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是这个时代教育改革的命题.师范教育是教育的工作母机,如何根据21世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克服我国传统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摆在高等师范教育面临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和重大课题."高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正是基于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对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对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特点进行研究后可知,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从抓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过程和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并需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联合培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等多种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时期建设创新型的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靠优质教育。本文以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例,阐述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几点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提出的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要积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准确把握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管理制度,走产学研合作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综合化与工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综合化发展趋势对工科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应在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一是加大教育机制改革力度,二是学习创造学理论和方法,三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着力于定位"基本要求加特色",四是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培养模式发展,五是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六是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培养预防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能力为突破口,革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建立健全教学实施、评估和激励机制,着力培养预防医学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知识经济要求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这就需要建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措施是使"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具有宽厚科学理论的人才.同时,优化教育环境,创造自由、轻松、稳定并具有互激效应的创新氛围,用STS 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使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从而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系统下,实现培养科技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美好四川的宏伟目标。对于四川这个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来讲,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大批创新型人才。然而,目前我们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使我们难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这就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模式。为此,文章根据建设美好四川的内在要求、针对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就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下要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需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制度保障做出努力,力争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然而,传统教育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中国文化传统惯性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培养创新人才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手段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育,创新载体以及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型人才是具有高尚思想品德、丰富文化知识、合理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图书馆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①延伸课堂教学 ,完善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②对创新型人才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信息意识 (情报意识 )和信息能力 ;④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创新品质的培养。因此 ,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建设 ,强化其教育功能 ,以便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它能构成优势互补的培养体系、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功能、促进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及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入手,提出了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人才必须同时具备宽阔的专业视野、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等。针对普通高校在生源质量、教学经费、校园创新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利因素,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来培养出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从"改革培养模式、探索导学制度、组织创新竞赛、构建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四个方面开展培养机械能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