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言活动中,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礼貌原则。由于性别的差异,男性和女性在礼貌原则的运用上存在差异。一般说来,女性言语比男性言语更接近礼貌原则的要求。文章根据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对言语交际中性别差异进行讨论,旨在揭示语言交际中男女所采用的不同方式,从而促进跨性别交际顺利、得体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礼貌原则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准则,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礼貌准则。本文通过介绍英语礼貌原则的概念定义以及各条细则,举例阐述了礼貌原则在英语言语交际中的体现,同时对比分析了英语和汉语礼貌准则的差异性,探索了英汉礼貌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成因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礼貌原则的跨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貌虽然是人类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 ,但不同的文化对礼貌有不同的解释和侧重。在汉文化中体现“得体”和“谦逊”的言语行为用在英语文化中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因此 Leech的礼貌原则及次则不能有效地指导跨文化交际 ,甚至会产生悖论、矛盾。产生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交际双方没有取得文化认同 ,因此 ,作者认为文化认同原则是跨文化交际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4.
礼貌虽有普遍性,但礼貌原则下的各准则的重要性因文化、社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本文旨在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礼貌用语进行对比,找出两种文化在遵循Leech的礼貌原则及其各准则上的差异,以及言语交际过程中对于礼貌原则的不同侧重点及其文化根源,以达到减少交际误会、更好地实现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英汉礼貌原则比较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原则是人们顺利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文章以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为主线,分析了英汉礼貌原则表现的差异,提出了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言语交际是一种由言语者和受话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等背景下,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的,只有当言语者和受话者对话语有着共同的认识和理解时,言语交际自的才能得以实现.但是,在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不同,交际双方所采用的言语方式有很大差异,人们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用失误(PragmaiuicFailhres),以致影响了交际目的的实现.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及我国英语学习者在格守该原则时易出现的语用失误现象作些探讨.一、礼貌…  相似文献   

7.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两个语用原则出发,对言语交际中不同性别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和认识不同性别在语用学视角内的差异,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进一步推动性别语言差异研究,以提高人们对性别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意识,使不同性别的语言交际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言语误解,保证交际的成功,人们通常遵循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研究礼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的"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历史、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加之对礼貌原则的不同理解和诠释,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就会遇到交际障碍和误解,形成语用失误。为了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本文对"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9.
男女两性在言语交际行为中存在性别差异,这一现象引起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用学的有关原则出发,以英汉语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的对话为例,在遵守或违背语用原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面子理论等方面对英汉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礼貌原则是语用研究领域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言语活动中,遵循礼貌原则对于人与人之间能否实现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行合作性会话的重要方面。在日常交际会话中礼貌原则的运用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会话用语、会话句式和会话礼貌策略三个方面。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加有礼貌,语言也更加文雅得体。这一现象主要由男女心理特征差异和社会文化因素所引起。  相似文献   

11.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在语言交流中,男女之间在某些领域实际上讲着两种不同的语言项目变体,即形成性别语言;性别差异是造成同一语言的不同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是每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和独特体现,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强调文化教学在其中的重要性。论文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论述了跨文化视域下强化大学英语教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和文化互为表里。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委婉语;而不同的社会语境,也决定了人们选用不同的委婉语。对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与失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语用习惯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有很大差异.将汉语公示语译成英语时,译者要遵循语用等效原则,树立跨文化意识,加强语言修养,培养敏锐的语感,尽可能地避免语用差异引起的信息障碍,以保障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5.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校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模因理论是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对于解释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探讨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当代大学生关注的跨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有网络流行语、名人作品与演讲、电影片名与台词等。分析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模因现象与传播新途径,有助于提高90后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为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西方学术研究已经将男性和女性的交流视为跨文化交流/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好莱坞电影《革命之路》的制片背景和文本内涵,从交流意愿、交流初衷、交流方式等三个层面看两性间开展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和可能性可以看出,由性别差异和交际障碍导致的交流失败背后的真正根源是权力关系的转移和争夺。两性关系要走向自由、平等、和谐,一方面需要在交流中注重交往原则、交流策略,认同文化多元,尊重群体多样,同时也要从法律、政策、管理等制度层面消解群体间的权力支配关系。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言语交际正不断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交际时机、内容、方式等方面讨论了中英言语交际的差异.因文化背景、交际模式、交际策略等有所不同,中国人与英美人交流时常常会造成交际障碍、误解直至失败.因而在教与学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必备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使用语的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始于 70年代的CLT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思想 ,其核心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学外语是为了交际 ,教外语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的过程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本文在对CLT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农林高校外语教学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脚肢体等活动来表现个人情感的身体动作,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心理语言的外露,也是民族文化形成的印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人群拥有不同的体态语言。文章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视角着手,通过比较中日手势语言,阐述中日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亲历式"提倡以下教学基本原则:注重交际和参与、关注主题与信息差、强调语言使用真实性、情境化等.英语写作教学对"亲历式"颇有某种陌生感,乃至与之背道而驰,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随着新生代教学理念的推广与普及,英语写作教学必须调整其传统方法,必须而且完全能够"拥抱"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英语写作教学该如何贯彻"亲历式"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