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万光泰一位诗歌创作丰赡、学术研究精湛而又短命的浙派诗人。在他十分有限的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客于津门查氏水西庄,与查氏兄弟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在他身上,典型地体现了津门查氏广泛接纳浙派诗人的文化功德,通过他们的交游,又可以较为深入地了解查氏家族成员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2.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诗学中后期转关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虽无系统诗学著作,但蔚为大观的诗文题序、尺牍、日记等,均明确地体现了独特的诗学思想。即兼采唐宋,上溯汉魏,摒弃浙派的专宗宋诗;主张性情学问,相辅相成,扭转浙派一味重"学"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3.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中晚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清峭而不秀媚、情韵格律兼长,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后期浙派诗“神骨不俊、气格不高,力量不厚”的弊病,继厉鹗、杭世骏之后再振此派旗鼓。其诗歌在艺术特色上明显地表现出对此前浙派诗风的承袭、新变:汉魏唐宋,共炉而冶,在诗歌宗尚上不拘囿于宋诗;用笔雕琢、隶典自如,对浙派末流的钉饵捋扯既有承袭又有修正;以“清”为宗的诗歌风格和以雅正为纲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4.
近代诗人袁昶在同光体浙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过去学界一直认为他是洋务派作家,通过对其政治活动与主张的具体考辨后指出,他应该属于维新派作家.在晚清特定政治背景下,袁昶既不能济世救国,又不能隐逸闲居,只能以一种痛苦的"朝隐"心态来消磨时日,这使得他大量的山水诗具有独特的意味.由此两方面入手,我们能够较全面地重新认识这位过去被视为保守派的诗人,同时,也能够对其诗歌创作中丰厚的内蕴、喷礴的情感与风格的博综做新的评价与体认.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助寓目的第一手文献材料,对"浙派"这一概念的指代对象和历史变迁做了较系统梳理和挖掘,探究作为诗歌流派的"浙派"与文化史上众多"浙派"指代对象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深入研究浙派诗人群体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寓目的第一手文献材料,对"浙派"这一概念的指代对象和历史变迁做了较系统梳理和挖掘,探究作为诗歌流派的"浙派"与文化史上众多"浙派"指代对象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深入研究浙派诗人群体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学文学院,上海 200444)
 摘要: 本文以晚清民国同光体浙派代表诗人沈曾植为中心,研究其学术、文学、出处与佛教之关系。佛教、儒学与中国古典诗歌一样,都面临着现代化的压力。沈曾植其实有意通过佛教来融合当时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事实上,他的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在义理方面,他主张儒释合一,并且对佛教内部各宗派平等对待,开日后太虚法师判教之先声。在考据方面,他对于禅宗史的考订,远早于日后的胡适。在文学方面,他在诗歌中大量使用佛典,继承发展了自朱彝尊、钱载以来浙派诗人好用奇字僻典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浙派诗人集群是清代中期具有独特创作个性、人格去向和诗史意义的诗人群体,在清代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其研究状况却与其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相匹配.文章以1911年为界,对浙派诗人集群的研究状况加以梳理和讨论,以期引起学界对于这一诗人群体的研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张然 《东方论坛》2012,(6):98-101
清代诗人厉鹗反对为诗人和诗歌划分派别。现今大部分文学史著作将厉鹗树为浙派诗的代表人物,有碍于对其人其诗特立性的认识。厉鹗诗并非以师从某一派风格并将其推至极致取胜。他孜孜追求诗歌的艺术质量,表现为诗意的新奇和诗句的精整。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他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顾炎武、王夫之鼎足而三。他以这顶桂冠称著于世,而其诗名则恰恰为之所掩,人多罕知之。其实,他不仅“启”后世民主主义思想之“蒙”,而且在诗歌发展史上也居于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同样有一种“启蒙”意义在。质言之,黄宗羲是浙派诗的开山祖师。“浙派”或“浙诗”的名称,在乾、嘉时期袁枚的著作中已经多次出现。它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浙派,专指当时厉鹗、杭世骏、吴颖芳、金农一派而言,旁及钱载诸家;广义的浙派,则包括其他与之风气相近的清代浙江诗人在内。清初朱彝尊、查慎行各领一宗,  相似文献   

11.
论吴之振的诗学观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之振是清初诗坛上的重要诗人,也是浙派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学观念和诗歌创作以宗宋为基本特征,以学苏较为主而转益多师,故能得生香真色之所长,而不染叉牙生硬之弊。晚年于诗宗旨不及,而微露颓唐气象。他和吕留良等人一起选编的《宋诗抄》,对清初诗坛的宗宋之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与黄宗教一起,为浙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厉鹗与浙派     
厉鹗与浙派刘世南浙派是清中期一个颇著盛名的诗派,其创始人厉鹗也是一位影响很大的诗人。本文拟就此一诗派的产生原因、厉鹗诗论和诗作的特色,以及当时和后世人们对浙派和厉鹗的不同评论,加以论析,提出我的一些看法。一、浙派的产生清代乾隆时期,以厉鹦为代表的浙派...  相似文献   

13.
厉鹗一生共三次入都,三次入都均与应试有关,而他对应试的态度也经历了充满信心、徘徊犹豫、主动弃绝的三次心理嬗变.考辨厉鹗三次入京经过与其心理嬗变过程,对于探究厉鹗思想性格甚至浙派诗人的共有心态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代浙派领袖厉鹗一生创作了许多以江南山水为主要题材的诗歌,堪称山水诗人。由于仕途多次受挫以及不谐俗的孤僻个性,厉氏宦情淡薄而转向山水自然,以求得涤荡胸襟、消解苦闷。生活阅历狭窄与气质情趣的孤澹,决定了厉氏偏爱描写清寒、孤寂的山水之境;而逃禅倾向,又使厉氏喜写佛寺山水,以得禅悦之趣。虽然其诗风格欠丰富,又好用僻典替字,但清幽的风格、典雅的文词,使厉氏山水诗于王士、朱彝尊之外自树一帜,并影响到浙派诗人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15.
厉鹗是清代中期文坛浙派的领袖,集诗人、词家、学者于一身。综观历代厉鹗的研究情况,在人格特征、诗学理论、诗歌创作及诗史意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对于厉鹗诗歌内容方面的研究,如游仙、佛禅、西湖诗等,以及厉鹗与浙派的关联,山水诗纵横比较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探讨空间。  相似文献   

16.
晋代诗人陶渊明生活在佛教、道教炽盛的两晋时代,他的思想主流是抵制道教的,但是一个有着广泛影响的诗人不可能完全脱离所处的时代,他的思想以及他思想的产物-诗作,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时代的烙印。陶渊明对道教的看法是矛盾的:既向往又拒绝。他对道教长生久视、羽化登仙十分向往,但是他又非常清楚地看到道教长生久视说法的虚妄,这种矛盾性在其作品里非常清楚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吴中七子”在思想上对清王朝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又深受格调派诗歌理论的影响,他们的创作与厉鹗等老一辈词人表现出很多不同。在情感内容上,他们的词作缺少樊榭词的悲感情绪和对抗世俗的勇气;艺术风格上,他们的词作多了一些开阔苍凉和浑雄壮阔之风。这种以“格调”入词的作法,一方面淡化了“浙派”的骚雅精神,一方面丰富了“浙派”词的艺术门径。所有这些,既开启了“浙派”词的嬗变之风,又将“浙派”词带向了衰落之途。  相似文献   

18.
陈廷焯的师友交往,是他后期词学思想转向的重要动因。他由庄棫导引逐步脱离浙派而向常州派靠 拢,对自己以往的创作和清初词坛的创作进行反思,最后走上批评浙派,弘扬常州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对于《词综》的编撰、《浙西六家词》的刊刻、拟补题唱和的发生与浙西称派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本文认为,康熙十二年,朱彝尊舍馆京师宣武门编辑《词综》是浙派形成的重要起点,康熙十七年,《词综》的编撰竣工标志着浙派正式形成。《浙西六家词》的刊刻成书是在编撰《词综》的影响下发生的,只是浙派部分成员作品的结集,成书有一定的偶然性,它既无尊体意识、也未提出词学主张,不具备一部词选的功能,不能作为浙派树帜的标志。《乐府补题》集中体现了浙派醇雅的词学追求,拟补题唱和正是在浙派词学追求影响下发生的,主要是词学内部因素运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拟补题唱和与浙派后期脱离现实的咏物词风等同起来,也不能一般性地将拟补题唱和看作是浙派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郑祖琛所作《津门新乐府》是其诗歌作品中独特却鲜为人知的一组诗,诗人仿效元白新乐府为民而作,诗歌保留了清代中后期宝贵的民俗史料,展示了清代津门海边所特有的劳动生活景观:盐民如何制盐;兴修水利屯田种粮的历史变迁;冰鲜市的繁荣;漕运文化的主角——纤夫们的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正史失载、具有珍贵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