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视业作为最国际化的媒介产业,对促进一个国家的文化贸易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韩国影视文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仅促进了本国影视产品的"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韩国文化的影响力。我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始终步履维艰,分析韩国影视文化贸易的成功机制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不无裨益,其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韩国电视剧、流行歌曲为首的韩国大众文化广泛流行,大众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韩流",意指浸透着韩国气息的文化产品和生活方式所掀起的流行风潮."韩流"作为一种文化表象,根源于韩国独特的融合文化.  相似文献   

3.
民俗具有双重意义结构,即"守恒"与"追加",使其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而长存.同处东亚文化圈的韩国与日本,其节日习俗中的文化传承,分别巧妙地化"守恒"与"追加"为各自文化传承的不二法门.通过两者节日习俗的比较,可以发现,韩国文化的传承是"打糕式"的"守恒",日本文化的传承是"钟摆式"的"追加".殊途同归,二国由此成就了同样令世人瞩目的文化国力.  相似文献   

4.
线性文化是我国整体文化布局的重要方向,意味着城市文化保护利用理念发生了战略性转变,而北京"三条文化带"则成为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线性文化的提出革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路,把遗产保护从"单独个体"转向"线性整体",使得"三条文化带"成为北京为世界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在逻辑演进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随机保护"走向"系统保护",使得历史意识、当代意识、文化意识、美学意识和跨界意识在"三条文化带"保护利用中凸显.在功能变迁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物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从"城市—空间—行为"关系的角度阐释"三条文化带"是人和城市思想行为的产物,并构成当代城市行为的依据.在活态保护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历史深处"走向"当代生活",而"三条文化带"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利用的资源,在当代发展文化旅游、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文化全球化和文化消费时代,影视产品成为人们最重要的文化和娱乐消费产品,它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对本土和他国受众具有明显的涵化作用,进而影响到个体和社会群体的身份认同以及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目前,中国影视文化安全面临着西方和韩剧的强势冲击,影视产品“走出去”能力更显不足。本文基于中韩影视产品贸易比较的视角,以同处于东亚儒家文化圈的韩国作为比较对象,从艺术创作、文化内涵、制播模式等方面,分析国产影视剧与韩剧的贸易输出逆差的深层原因,比较两国维护影视文化安全的政策异同,以借鉴韩国经验,提出促进中国本土影视文化发展和维护中国影视文化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美英韩文化强国建设就呈现了各自特色。如果说超级大国之美国的文化强国建设归结起来可称为"市场主导模式",那么老牌帝国之英国的文化强国建设归结起来或是"社会参与模式",新兴强国之韩国的文化强国建设归结起来可谓"政府引导模式"。中国可镜鉴其有益之处,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7.
韩国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其特征就是以儒教思想为核心,多种文化并存发展.而这种混合文化形态与韩国传统饮食拌饭——以米饭为主食、混合其他食材的烹调手法在实质上不无相通之处.这种“拌饭文化”把各色文化加以韩国式改造,再与韩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分析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看到这种“拌饭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这一文化形态形成的根源有着各种复杂的因素,大致来说,历史因素使儒教思想深入韩国人的内心,并使其成为韩国社会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以"韩流"为代表的时尚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行为,对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双重作用."韩流"文化的成功,在于主动迎合韩国市民社会转型,实现了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的现代性转换.今天,中国正处在市民社会发育、成长的转型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对话借鉴多元的"韩流",实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视野、过程、内容和方式的多种转换,发挥时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可以营造和谐活泼的大学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初探>的续篇,通过楚辞大禹神话与韩国开国神话的比较,分析氐羌、巴文化对楚文化的渗入.文章认为中国汉江的源头有两处,一为"太白",二为"三危"一带.三危是三苗、氐羌、巴人活动之地,楚国卢戎源自三危,卢戎和罗氏的一支渡海迁徙到辰韩,新罗在辰韩基础上建国,新罗文化是韩国文化主流.因而,韩国文化主流与楚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山寨文化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伴随着一股来自民间和草根阶层的"山寨"风,山寨这个历史名词闯进了大众的视野,出尽了风头,占尽了风光,成了中国无所不在的流行文化的代码.作为一种新异的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的出现与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有着直接的渊蔽.同时,山寨文化本身是一种"借壳上市",各类山寨文化背后实际上是文化权力的再争夺,是文化资源的再分配.因此,作为主流文化的补充,山寨文化的前途被"招安"必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