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我国QFII制度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FⅡ制度是一种有限度的引入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已被广泛应用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借鉴境外经验,适时引入QFⅡ制度,是我国逐步开放金融资本市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QFⅡ制度在我国有效实施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FⅡ制度作为新兴资本市场国家实现对外开放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其在韩国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建立和实施,对当地的金融开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的股权结构分裂、投资价值不高、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投资品种有限、法律监管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对QFⅡ制度的有效实施构成了障碍.因此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相关法律监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QFⅡ制度在我国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在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尝试,QFⅡ制度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受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青睐.对QFⅡ制度的引入,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受到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推出的QFII基本框架 ,坚持了“整体设计、循序渐进、稳步展开”的渐进开放模式。在制度安排上 ,利用了QFII向外资渐进开放过程中保持市场各方面平稳过渡的制度创新优势。中国QFII制度的实行 ,对于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提高市场效率、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上市公司素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QFⅡ所关心的是满足资金来源地投资者的收益回报要求,这种利益驱动导致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有可能利用东道国在证券市场开放初期监管方面的缺漏进行过度投资行为.而且,QFⅡ本身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如果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欺诈和操纵市场而获利的现象,从而就难以发挥其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和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作用,最终使得引入QFⅡ的目的落空.  相似文献   

6.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中国与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印度的QFⅡ法律规制的差异,认为中国现行的QFⅡ法律规制的风险控制手段不足,大规模撤资的风险存在,相关配套规定覆盖范围不具体、不全面.因此,中国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资本流动风险控制体系,加强相关税收法律制度建设,降低QFⅡ的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和额度,逐渐完善QFⅡ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7.
QFⅡ制度是新兴资本市场实现对外开放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引入QFⅡ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博弈结构,对我国对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盈利模式乃至投资者行为都会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和改变,从而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由资金驱动型向价值驱动型的转化,加速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QFⅡ制度是我国应对入世而专门制定的规则。因其制定的时间相对较早,缺乏前瞻性,时至今日,已暴露出诸多问题。介绍QFⅡ制度,通过对我国QFⅡ制度在设计上的法律缺陷及其运作中风险的阐述,就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能够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理论上境外投资者持股对于新兴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一般具有两种相反方向的作用。基于中国沪深股票市场2012-2014年1 393只股票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Ⅱ)等境外投资者持股对于中国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境外投资者持股会显著提高中国股票市场的知情交易概率,即增加中国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境外投资者更倾向于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获取利润,而非致力于改善当地市场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0.
面对WTO中国建筑业如何与国际接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世贸组织(WTO)关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宗旨出发,分析中国建筑市场必然开放的趋势.通过有关数据的分析对比说明,中国建筑业与发达国家建筑业在体制、法制、机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而缩短这些差距的重要途径就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并且从八个方面论述了接轨的具体对策.特别强调,只有维护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和进行企业创新才能提高中国建筑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进行天然气产业结构重组和监管改革的国家.经过多年持续改革,英国天然气产业在开放天然气管网、促进公平竞争、改进监管以遏制垄断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对英国天然气产业改革过程中实现市场放开的关键机制及监管机制的分析,认为英国的网络分级管理制度、"购票-委托"制度、行业编码制度、第三方中介方案等制度设计可以为中国新一轮石油天然气改革破解油气管网运营难题、实现公平竞争、遏制垄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渐进改革”路径选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中国"渐进改革"路径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渐进改革"路径下,权力主导下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蕴涵着较大的问题和矛盾:"渐进改革"具有不彻底性;"渐进改革"缺乏可持续性;"渐进改革"导致利益分配不公;"渐进改革"缺乏动力机制;"渐进改革"在利益调整上存在内在冲突性。在评价渐进改革路径选择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审视,需要从更长远、更深层次去评价中国改革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前中国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化制度变革,必须对渐进改革路径进行必要修正,"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转轨时期中国可供选择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完善市场中介组织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发展市场农业所必须的制度创新.介绍了日本农协的发展历程、组织体系、经营事业和管理机制,分析了日本农协坚持合作制原则,依法规范,在组织功能配置、组织流通、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等方面发挥的中介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是一个"大胆地试"、"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演进过程.改革试验和摸索的方法,包含了制度创新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任何制度创新都缺乏足够的知识和信息,都需要经过摸索和试错,总体上都是渐进的过程.但渐进主义的改革路径之选择,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改革进程中当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协调推进改革,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即面临着机遇,也面临挑战,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要认真应对.从市场的渐进开放、金融体制的监管、综合国力的加强等方面,发展中国家应有相应的对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占据主动.  相似文献   

16.
QFII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着开放的机遇和挑战.QFII制度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本币未完全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开放本国证券市场的一种可靠的制度选择,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种重要策略.本文探讨了QFII制度的四大理论基础:金融全球化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理论以及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并针对QFII在中国证券市场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对其投资行为特征以及对境内证券市场的深刻影响作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房养老"作为一个借鉴和移植域外制度的立法,一经出台便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乃至否定"法律移植"本身。在中国"以房养老"制度推行受阻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养儿防老"的传统价值观,其次是土地所有权制度以及不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最后是越发凸显的社会信任危机。然而,"法律移植"在当今中国仍然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立法选择,它在中国现代性法律制度秩序构建中有助于人们观念的革新与塑造。归根结底,"法律移植"频频出现"水土不服"的原因在于现代性制度秩序建构所必须具备的理性精神的缺失。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入现代市场机制。在培育理性精神、恢复社会信任方面,一个开放自由的市场既能迫使行为人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理性计算,也能唤醒人与人之间真诚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8.
从有效市场假设看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有效市场假设和系统性风险两个角度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作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证券市场面临更进一步的开放,提高市场透明度以符合国际惯例,建立规范、公正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市场环境就显得更为迫切,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兴市场规制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市场规制理论包括寻租理论、可竞争性市场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规制理论等主要内容,这些理论从制度、市场结构和交易契约等方面创造性地研究了市场规制的特性和提高规制效率的制度途径.笔者认为,市场规制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减少了市场失灵,另一方面又会引起规制社会成本和"政府失灵".因此,有必要在此问题上进一步完善和研究市场规制理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教育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日趋明显,进程日益加快.如何合理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合理吸纳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对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当前工程教育国际化形势下国际合作办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就国际合作办学的市场定位、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