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以来,英雄价值被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英雄文化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英雄的研究与描述仍然存在边界内涵不够清晰的现象,英雄研究的学术体系在历史纵向、结构横向、交叉融合各层面均有不足,话语体系在实证研究、基础研究、量性研究各方面均有欠缺。进一步明确英雄内涵,进行英雄因子量性研究,深入辨析英雄观念的内涵因子,可为进一步编制英雄量表提供基础性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与结构性访谈,从四个方面进行英雄量性实证研究,在四个方面均有新的发现。第一,英雄类型认知与因子分析。发现抗疫英雄、民族英雄、革命英雄、平凡英雄、战斗英雄居前五位,英雄类型认知具有现实性、民族性、革命性、人民性的突出特点。第二,英雄品质认知与因子分析。开放式联想的结果显示,勇敢、奉献、爱国、开朗、乐观居于前列,在继承革命英雄主义英雄观恒定品质的同时,又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的新的品质特征。第三,英雄叙事认知与因子分析。通过不同类型具体案例的英雄叙事研究发现,英雄正能量不断积累,负能量不断消减和转化,但也要注意到对部分问题保持中立不做评价的观望者占比不低,加强英雄主义教育、强化教育效果仍然任重而道远。第四,英雄的传播认知与因子分析。英雄文化传播途径和影响渠道发生了较大变化,传媒影响崛起,自主观念增强,学校影响降低。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四点结论:第一,英雄类型与时俱进,平凡英雄成为主流;第二,英雄品质不忘初心,勇敢奉献成为主题;第三,英雄叙事突显是非,中国故事感动中国;第四,英雄传播自主认知,社会合力强化效果。提出关于英雄研究的四点建议:第一,强化英雄历史研究,彰显英雄正气力量;第二,强化英雄本体研究,构建英雄因子体系;第三,强化英雄叙事研究,讲好英雄动人故事;第四,强化英雄传播研究,赓续红色英雄传统。  相似文献   

2.
在党中央积极倡导全国人民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推动实现英雄辈出的时代背景下,开展新时代大学生英雄价值观培育具有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培养时代新人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新时代大学生英雄价值观培育应当遵循政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与示范性原则,构建包括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培育目标体系。其中,基础目标包括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与价值实践的目标,发展目标包括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大历史观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值得多视角不断研究。这一论述的产生具有多向度的现实针对和多维度的思想源流。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需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在英雄观意识形态中指导地位的需要,是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国家话语体系的需要;它与优秀传统文化英雄观交相契合并对之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一脉相承并对之进行了时代化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英雄与时代的关系上,明确指出英雄来自时代和人民,是国家的先锋、民族的脊梁和坐标、社会的榜样;在英雄的主体上,展现了人民总体、群体、个体三重英雄主体逻辑,表明了人民英雄是英雄的核心范式;在英雄的含义上,明晰了英雄的本质、精神和品格;在英雄的养成上,指明了英雄养成的总体、根本、具体三重路径。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英雄观的基本问题,即英雄与时代的关系问题,指明了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明确了时代对英雄的决定作用和英雄对时代的影响作用,并把英雄对时代的作用同英雄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作用统一起来,全面完整科学回答了英雄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基本原理即英雄与时代关系原理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人民英雄主体思想,深化了英雄主体内涵,拓展了英雄主体外延,使英雄主体更具有广泛的人民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核心概念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在英雄谱系上是动态谱系与静态谱系的统一,展现了人民英雄是英雄的核心范式,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发展观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从唯物史观格局、宽宏的历史视野特别是新时代站位高度,阐明了英雄观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和价值归宿问题,形成一个既全面完整又内在关联的科学的英雄观体系,其本质特征是英雄的人民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理论体系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在历史中理解英雄,在英雄史中理解历史,将英雄观统一于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人民观,开辟了英雄观与历史观统一的大历史观、大英雄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英雄文化源远流长,而英雄文化研究却起步甚晚,与丰富的英雄文化资源不相匹配。自步入21世纪,英雄叙事在大众文化领域大放异彩,加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雄文化,引发学术界对英雄文化的热切关注。基于CSSCI期刊论文对有效文献的时间分布、主要议题及高被引论文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知:第一,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成果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时间上看,2013—2017年侧重于对文艺作品中英雄文化与英雄形象的阐述,201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新时代英雄文化、英雄理论与制度等则成为研究的热点。第二,这一领域目前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议题:一是关于英雄及其概念群的本体性探索, "英雄" "英雄文化" "英雄主义" "英雄精神" "英雄形象" "英雄叙事"等概念的阐释正在逐步完善中;二是对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的研究,包括其生成逻辑、发展历程、自身特色等整体性考察,抗战时期劳动英雄与新时代人民英雄等阶段性研究,以及主要领导人英雄观的重点研究;三是有关文学艺术作品中英雄书写的分析,抗疫英雄、超级英雄等形象体现出"英雄"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与新内涵,新时代英雄书写的"人民性" "个性化" "崇高性""日常性"等特征得到重视;四是对历史与当下英雄整体或英雄个体的论述。第三,从这一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文化、法学、电影与文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英雄文化研究最为热门。总体来看,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深刻把握时代主题,汇聚研究力量,并以问题为导向,回应时代关切,自觉将研究汇入时代洪流,突出实践价值;同时在多元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彰显平凡英雄的时代取向,并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革命英雄文化的传承,文化产业创造等方面努力探索自身特色,构建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与阐释英雄?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研究会得出不同结论。从媒介生态学视角看,英雄可以被看作是可写可读的一种文本,可发送可接收的一种信息,可建构也可纪念的一种文化形式,即英雄就是人类传播的一种产物。真实的人仅仅是英雄的原始材料,是通过叙述、文本性、信息传输、人类符号传播和意义生成等方法进行加工的原始材料。在这层意义上,现实中没有英雄,有的只是关于英雄的传播。而且,研究英雄的唯一真实方法,就是研究关于英雄的传播。因为英雄的生成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塑造英雄之传播形式的影响,不同的传播模式产生不同类型的英雄。从神话英雄向历史英雄的转变,从历史英雄向名人的转变,都具有戏剧性,而这两次转变都与主要传播模式的变化关系密切:第一次涉及文字革命,第二次则涉及图像革命。从媒介生态学角度的研究证实,正是由于传播媒介和传播方法的改变,导致了传播内容的变化、由传播者形成的关系的变化以及通过传播所创立的文化的变化。因此,诸如书写、印刷和电子传播之类的技术创新,改变了我们谈论英雄、讲述关于英雄的故事和体验英雄的方式,由此也改变了英雄在我们心中的观念。总之,英雄最重要的特征,皆与传播技术具有亲缘关系,而且,英雄概念中最具有戏剧性的转变,是与传播中的创新,诸如书写和印刷的发明、电子媒介的开发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英雄不仅是日常社会生活中的高频词汇,更是各领域学者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中国共产党坚持从马克思唯物史观和人民价值立场出发,用英雄范畴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面建构起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人民英雄范式。人民英雄同时兼具人民性和先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生活性和政治性、时代性和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百年来英雄观的升华。从生成逻辑层面看,人民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在批判中华民族传统个人主义英雄和西方超级英雄基础上建构的全新范畴,以最高荣誉的英雄称谓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既在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批判了传统精英式个人英雄主义,以人民英雄和集体主义超越了传统英雄主义的局限,同时还在实践进程中以人民英雄范式为基础批判了西方超级英雄主义,一方面深刻揭示批判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西式神性英雄、超级英雄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还以人民英雄批判和回应了西方超级英雄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人民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提炼和升华,是立足新时代实践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的创新发展。人民英雄范式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殿堂和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支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因此新时代要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赓续发展人民英雄范式:要在深化研究人民英雄范式基础上全面擢升中国特色的英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要在大力培育人民英雄文化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文化建设,为实践发展贡献更持久的精神文化力量;要在加大人民英雄表彰基础上全面发挥中国特色英雄力量,型塑尊崇、捍卫、学习和爱护英雄的社会氛围;要在强化人民英雄教育基础上建构中国特色英雄教育机制,为新时代赓续和弘扬人民英雄范式作出更长远贡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我们发现,英雄最初是以创世者的面目出现的,一般在社会出现重大转折和危机的时候出现,说明"时势造英雄"有着其历史合理性。英雄具有相同创世或救世的能力恰好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符合人们对英雄的设想,表明英雄还应具备合目的性的特征。因此,时势并不直接创造英雄,在时势和英雄之间存在着英雄观念这样一个中间环节。英雄是合规律和合目的的存在,当应时而生的某个人吻合了人们的英雄观念的时候,他就成为英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在特定历史条件及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北朝民歌,以其豪迈独特的表现方法与技巧,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些民歌有着浓郁的英雄情结以及对英雄的敬仰与崇拜。  相似文献   

9.
莫言小说偏好塑造英雄形象,这与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对英雄的塑造有着较深的渊源。莫言小说继承了明清英雄传奇小说正统英雄、喜剧英雄的二元英雄形象塑造特点,又将其中正统英雄为书胆、喜剧英雄为书筋的英雄人物结构置换为喜剧英雄为书胆、正统英雄为书筋的英雄人物结构。这种改造背后有着深刻的根源与重大的文学史意义。从文化层面看,它昭示着喜剧英雄所代表的经由现代解放思潮、西方文化与原始文化、齐文化、高密本地文化锻造出来的人之主体觉醒、个性张扬的自由精神在这个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根基的国度的文化史上终于大获全胜;从生命层面看,它意味着自然生命终于冲破几千年的文化生命桎梏,大获解放,实现了中华文学史上生命价值观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勇前进、开创伟业的辉煌征程中,涌现了大量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深厚人民性底蕴的英雄观。从理论逻辑来看,人民性是批判英雄史观理论谬误的利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的观点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根本立场,科学阐释了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内在关系;从实践逻辑而言,人民性成为摆脱英雄史观实践迷途的关键,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英雄不仅是实践中所涌现的杰出代表,以人民群众为构成主体,还是有效引领人民群众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先锋模范;从价值逻辑而论,人民性成为超越英雄史观价值缺陷的基点,中国共产党英雄观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归宿,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一以贯之的为民本质,彰显了其价值理念的先进本色。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英雄本质、英雄品质、英雄价值和致敬英雄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英雄的本质在于英雄是在历史实践中诞生并成长起来的,是人民群众中的杰出代表。英雄的品质在于英雄是其所处时代的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新时代英雄应具有爱国、信仰、奋斗和担当的崇高精神品质。英雄的价值在于英雄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性符号,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向英雄致敬,就是要铭记英雄的牺牲奉献,弘扬崇尚英雄的时代风尚,在学习、捍卫和关爱英雄中涵养英雄情怀,汲取负重前行的奋进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话剧中的英雄形象塑造是话剧舞台上一个长期的主要创作内容。1980年代以前,对于英雄人物的悲剧性塑造大多是回避的,不太直接描写主要英雄人物的死亡过程,而大多采取了间接接触死亡的表现方式,使得英雄形象的塑造更接近完美甚至走向神圣化。1980年代以降,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话剧舞台在表现英雄的崇高与伟大的同时亦关注英雄人物的死亡及其悲剧性。在英雄面临以生命赴使命的抉择的同时,也适当表现英雄对个体生命消逝的悲伤以及对亲情、爱情的留恋等情感,而这些情感进一步突显了英雄牺牲悲剧的真实性。受到悲剧性变化的影响,英雄的悲剧价值实现也从以往剧作的形象神圣化、死亡浪漫化,而转向日常化和人性化,增加了真实性和感染力。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剧作,在人物塑造上增加了许多生活细节包括性格上弱点的描写,使得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这种平凡化走向,拉近了观众与舞台形象之间的距离,使英雄的悲剧更加具有感染力,同时也具有普遍的人生感召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完美英雄与末路英雄分别是大陆、台湾民国史小说的典型人物形象,二者在形象内涵、审美价值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构成一种截然对照,成为隔海相对的遥远呼应,而且共同验证了文化语境对叙事话语的切实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历史观有3个特征唯心性、客观性和辩证性.唯心性使他把英雄和群众对立起来,抬高英雄和贬低群众,因此他的历史观无疑是英雄史观.客观性使他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生产劳动的积极意义,承认英雄活动的历史制约性和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因而他的英雄史观中包含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辩证性使他论述了英雄和群众、英雄和时代、动机和结果、自由与必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因而他的英雄史观独具特色,成为唯物史观的直接理论前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电影《英雄》的解读,从阶梯式英雄人物的出场模式、异彩粉呈的英雄色彩、英雄内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论认为,只有胸怀天下,为了天下和平统一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16.
英雄主义精神美是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中的不朽雄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采取比较的方法,开掘了毛泽东诗词中对人民英雄的定位、英雄品格的揭示以及美学风范的展露等丰富内涵,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拓展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领域,并提出了英雄主义精神美在当代生活和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卡莱尔将英雄区分为六种形态,但他赋予英雄共同的品性,即诚实与真实;英雄是真实的,因而人类活动是英雄的历史,也是崇拜展开的历史;崇拜是人类活动的根本,英雄崇拜是人类活动的基石,因而世界历史即是英雄崇拜的历史,世界历史是道德的展示。因此,更恰当地说卡莱尔的英雄史观是一种以宗教形式存在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18.
2021年,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不仅成为英雄文化研究的核心,而且也作为研究主线,贯穿于英雄文化研究;对英雄主义的阐释成为英雄文化基础研究的重点;文学艺术英雄叙事研究体量依旧庞大,整体呈现出向主流英雄文化靠拢的大趋势;青年群体的英雄观培育成为英雄文化应用研究的主题;在抗疫实践中生发出的英雄文化进入升华反思阶段,英雄文化的价值得到凸显。种种现象表明,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热潮已经到来。然而,当下英雄文化研究仍然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研究碎片化和研究方法亟待更新等问题,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话语体系仍未建立。基于此,文章提出,通过厘清英雄概念,打好英雄文化研究话语体系的基础;挖掘英雄精神,实现英雄文化研究学科联动;讲好英雄故事,活化英雄文化研究话语体系三条途径,推动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话语体系的建立,助力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向纵深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古代英雄史诗都有“英雄历险”的母题,都有一个“追求”的中心题旨,叙写英雄的诞生、爱恋、历险、受难、死亡、复活。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重在叙写英雄的“历险”,歌颂英雄的勇武善战及强调现实功利的人生追求。《罗摩衍那》则重在抒写英雄的“受难”,表彰强调伦理与德行的人生追求。“受难”不是消极的,而是躬行达磨。这反映了重伦理道德的印度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英雄理念是鲁迅复杂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鲁迅从倡导个性主义的需要崇尚英雄。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是其英雄理念的重要内容。鲁迅区分了建设性英雄和破坏性英雄。英雄和民众之间的关系也是他英雄理念的重要方面。在鲁迅英雄理念和他的启蒙实践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鲁迅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叙事是其英雄理念的形象化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