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海河南县蒙古族服饰的变化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文章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语言,揭示了河南蒙古服饰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青海蒙古族当代小说创作主题为主线,在阐述20世纪80年代青海蒙古族小说创作基本概貌的基础上,总结得失,并对青海蒙古族当代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内涵赯吉思一青海蒙古族的形成与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一段极复杂而又极不稳定的历史过程。虽然说青海蒙古族从13世纪的20年代到ZO世纪40年代,前后有7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创造青海蒙古族文学艺术的是17世纪30年代固始汗率其部众移居青...  相似文献   

4.
青海蒙古族盟旗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盟旗制度是明清到民国时期在我国蒙古族地区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权组织形式,青海蒙古族地区也实行了这一形式。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其内在的原因,但青海蒙古族所处的以牧为主的生态环境与以地域为本的盟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相适应性,最终成为青海蒙古族社会衰退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青海蒙古族的由来、发展以及衰落的历史作了考察。认为青海蒙古族是元、明、清以来,陆续从内蒙、新疆等地迁移而来的。经过明朝的军事打击和清朝罗卜藏丹津的反清失败,再加上频繁的疫灾、酷吏和兵乱的袭击,20世纪初,青海蒙古族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6.
试论蒙古族政治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族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反映了蒙古族政治历史与政治特征,并集中体现在"黄金家族"统治思想上.它的形成受蒙古族生产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社会政治结构及其宗教等因素的制约,并经过长期积淀和政治社会化,形成为蒙古族政治文化.蒙古族政治文化的形成,对蒙古族社会历史和民族文明的进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满蒙关系史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满族史、蒙古史以及清史研究必然涉及的重要领域。满族与蒙古族之间有着长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关系。黑龙教授撰写的《满蒙关系史论考》一书是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新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谚语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产斗争、社会交往的经验总结 ,也是其智慧的结晶 ,其中有许多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哲理。青海蒙古族谚语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思想内涵和结构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了青海蒙古族谚语的类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9.
民歌是蒙古族心理感情的外在表现形式。文章分析了青海蒙古族民歌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于考察青海蒙古族的语言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蒙古喇嘛教出现了衰落的趋势,但它作为蒙古民族信仰的宗教,在蒙古人精神生活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蒙古地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均有喇嘛教上层僧侣参与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或直接掌管蒙古地区的政治权力。这种“宗教世俗化”现象的出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喇嘛教上层僧侣来说,他们希望依靠世俗政治权力或以宗教干涉政治的手段来摆脱日益衰落的命运;二是从世俗统治者来说,他们在强调“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涉政治”等原则的同时,又往往要求喇嘛教上层时时为其政治目的和活动提供帮助,因而促成了近代喇嘛教与蒙古政治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论述了蒙古兴起前中国民族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蒙古能够统一中国,并与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建立关系的外在原因。认为中国南北民族实力对比发生的变化、中国民族之间差异日益缩小和中国民族在蒙古兴起前处于分裂状态是蒙古统一中国并与中国众多民族建立关系的外因  相似文献   

12.
萨满教是蒙古人信仰的古老宗教,神歌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萨满神歌并不是在民间自然生成的,它的形成与蒙古族民间歌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将萨满神歌与科尔沁民歌从音乐基本形态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13.
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宗教,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其完备的自然宗教形态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和金石并用时代的父系氏族社会。蒙古族进入奴隶社会后,萨满教亦从自然宗教向主神教过渡,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萨满教也步入了兴盛的顶峰时期。萨满教宇宙观包括宇宙形成或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天地万物的解读等内容。探讨分析萨满教宇宙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当代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元曲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元代的政治、社会与宗教,对元代"神仙道化"剧兴盛的原因作 了分析。认为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其一,因无碍时政而受到蒙元统治者的赞同;其二,它能在纷乱的社 会中为剧作者和观众渲泻不满情绪提供一个平台;其三,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对宗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元朝是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幅员辽阔而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蒙元统治者在宗教信仰上实行"兼容并包"和承认现状的政策,对中原地区已有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都予以承认,故在元朝形成了多种宗教与文化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由于蒙、藏的特殊关系,元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尤为尊崇,并且将藏传佛教的"领袖由国师提为帝师,建立起元代特有的帝师制度,使藏传佛教及其领袖具有了崇高的社会地位"[1]696.由于元朝统治者对佛教特殊的关爱,作为蒙元帝国的大都(即北京地区),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在元朝统治时期都颇为兴盛.元朝政府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佛教的管理.元大都遂成为佛教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清朝的黄教政策 ,是其边疆民族政策的组成部分。虽然该政策给蒙古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但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使蒙古族经济 (包括寺院经济 )、蒙古地区经济、宗教文化和宗教教育都得到了发展。蒙古族人口的增长受到了限制 ,若将其纳入当时中国人口大势及草原地区自然与社会的承载能力中考察 ,则是不能全盘否定的。黄教政策削弱了蒙古人民的战斗精神 ,却带来了北疆的和平 ,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7.
萨满教是北方民族原始宗教,萨满是人与神界的沟通媒介。蒙古族的萨满称为"博",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地区的"博"在历史发展中保留着丰富的博文化资源,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完整脚本。本文以田野考察为基础,采用民族音乐学中仪式的分析手段,记述了博的祭祀仪式。另外,本文更意在捕捉博的文化内涵:郭尔罗斯博在分类、神偶、法器、神服上有着许多特点和迷人的神话,凸显出这块土地的古老文明,这也正是我们研究这种宗教仪式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宗法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对蒙古族婚姻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当今学术界尚无从宗法角度对此进行研究的文章。蒙古族进入阶级社会后 ,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收继婚、抢婚制、世代婚、等级婚、入赘婚、买卖婚、抱斧婚等名目繁多的宗法性婚姻形态。在蒙古族历史上 ,宗法性婚姻缔结必须遵循的原则有父母主婚的原则、服从神权的原则和族外婚原则。蒙古族宗法性婚姻形态形成的原因 ,是由生活环境和历史传统、宗教和其他民族影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道教因有了丘处机,才有了道教全真道龙门派,道教随之得以中兴,开创了元朝时期道教的辉煌。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是全真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年,全真道迅猛传布,民众纷纷归向全真。丘处机掌教时期,正值宋金对峙,蒙古帝国南侵之际,政治格局巨变,局势错综复杂,作为全真道教主的丘处机便成为南宋、金朝、以及蒙古帝国争夺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20.
蒙藏关系史研究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蒙古学界和藏学界比较重视的课题。近三十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整体研究、关于蒙藏早期交往、藏传佛教与蒙藏关系、蒙古族在蒙藏关系中的地位等方面。梳理、评述研究成果,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